顶点小说网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805章 条顿堡森林之战

第805章 条顿堡森林之战


明军的精锐部队,在过去两天的时间里,一直沿着道路向东,开始快速机动。而剩下的人,则按照让娜公主的规划,在两天之后,才正式出征。

    而且,为了麻痹敌人,大家商量之后,决定把戏做足。

    之前,吴王宫廷和主力军队就没有分开过。哪怕被西吉斯蒙德击溃了两次,吴王也设法又把很多人找了回来,然后继续“亲征”。因此,包括西吉斯蒙德在内,敌方指挥层其实都知道吴王特别喜欢亲自指挥军队,肯定是呆在主力军中的。

    后来,让娜公主接手指挥,击败了霍亨索伦家族的军队,但这个时候,吴王也一直在军中。而且,明军对外宣传时,也一直表示,这次战役是吴王统帅大家完成的,他会一直在军队里,和大家一同作战,直到最后胜利。因此,名义上来说,这边的统帅依然是他本人。

    这实际上也符合欧洲的习惯。因为一般来说,国王或者大贵族亲自率领的军队,肯定就是主力所在了。

    因此,这次他们特意让吴王留在大营,连道衍和尚也在那边,陪他处理各项事务。

    明军的声势再次浩大起来之后,一众贵族的态度又开始反转,不再跟着大主教他们谴责吴王这个“异教徒”,而是纷纷跑回来,又希望和他们回复外交渠道了。一些贵族甚至表示,听说明军已经去迎战波兰人了,这是保护所有人免受侵略的正义行为,他们自然要出钱出力来支持。

    不过,对于这些人的居心,吴王府上下都不怎么看好。不少将领和官吏都觉得这些人太见风使舵,没有道德和节操,没必要给他们好脸色。但道衍和尚表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而且这年头的贵族,政治素养十分堪忧,能够知道什么是利、看出哪里有害,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事实上,如果一个贵族能坚持“见风使舵”,永远跟着最大利益方向走,那么这个人反而是最好的合作者,因为他的行为和动机都可以预测,不会和现在很多贵族一样,莫名其妙就整一些奇怪的活。所以,跟这些第一时间跳过来的人合作,反而是有好处的,也可以给其他人做个示范,让更多本来支持教会和西吉斯蒙德的人动摇起来。

    其他人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就都表示赞同,按照他的规划开始做事了。

    吴王府这段时间的外交事务,一直是道衍和尚亲自操持,因此,其他人也都认得他。这几天,他和吴王便一直在接待各路使者。很多人在营地来来往往,而明军也不躲避,就当着众多外人的面,每天操练。

    甚至,道衍和尚还专门安排大家,参观营地旁的临时演兵场。还把一直在兵部挂职的齐泰也喊了回来,让他带着客人,给人家解说。

    演武场上,确实非常热闹。每天,都有不同的队伍在这里集合,举行大规模演练,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他们打着不同的旗号,在主将号令下,摆出不同阵型。指挥位置的旗帜一变,或者锣鼓之类的乐器一响,各个小阵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众军官在周围环绕监督,看到有跟不上队伍的,就记录下来。一阵结束之后,就把这队的负责人喊出来对质,查问出现混乱的原因。有些人受到训斥,有些甚至当众就被脱下上衣,进行鞭打。所有受罚的军官和编制,都被写在演武场入口的一块大号牌子上。而这些人回去之后,又去训斥和惩处出现问题的士兵。等所有人都追责完成,就开始下一阵的演练。

    三天过去,那块牌子都被写满了。近百名军官受到了惩处,从千户、百户,到总旗、小旗,都有在列。上千名士兵被要求重新训练,如果不达标,就不能参加大军作战,领取野战津贴。甚至还有十几个人,因为严重违反军纪,遭到处决,脑袋还挂在大门口。

    齐泰一脸无奈地给来客们解释道,这是因为明军平日里都散在各地,而这次事发仓促,因此突然集合起来,还没有磨合好。所以,要趁这段时间,抓紧进行加练,以求尽快恢复战斗力。

    他不避讳之前的失败,并且直言,这就是因为准备不足。由于吴藩在这里经营的比较早,因此这边的和平时期也是最长的。几年前,他们在靠近瑞士巴塞尔的地方,击败了由巴伐利亚公爵组织的一次进攻,之后,就没有比较正式的战争了。

    虽然几年的和平期,听起来十分短暂,但是在如今的神罗地界,已经算是难得的平静了。因此,从宫廷到各个府县,大家甚至都开始习惯于和平状态,甚至连官府考核,都开始更注重经济和人口,而不是保境安民的基础问题了。本来应该每季度一次的集中操演,也被各地官府一拖再拖。只有各个卫所的常备军状况还好一点,其他士兵,都好久没有练过正经的阵法了。

    所以,战事突然开启之后,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为此出现了各种荒唐的失误。现在,他们就是要重点处置这些问题。

    也是因为如此,这次“榜上有名”的人,实在有点多。而那些犯下重罪的人,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有人是因为不服管理,最后闹到持械伤人;有人是因为向其他千户的士兵求爱,被人拒绝之后一怒之下雷普了对方;最大的一伙罪犯,是在吴王大阅的时候,不但没有按照命令去参与列队,反而觉得现在大家都在忙,因此是个没人管的好时机,于是擅自离开营地,跑去旁边镇里,打劫当地居民……

    之前,吴王给他们提出要求,说欧洲这边缺乏教化,民众都比较狂野,所以刑罚也不用过于严苛,要不然所有人都得蹲大牢了。但就算这样,也有一些行为,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哪怕让他去想,都想不出这么神奇的犯罪方式来。因此,只能赶紧严肃处理,也让大家见笑了。

    当然,他说是这么说,其他人可不敢真因此嘲笑他们。

    这些年,神罗贵族们也逐渐开始和吴王势力打交道。在了解吴藩的贵族们的视角中,他们的这些军户,其实就是完成了整编、直属于中央宫廷的骑士。而那些小旗、总旗,便是作为不同规模“骑枪队”统领的方旗骑士。吴王政府能够把这么多人集合起来进行整训,并且统一执行纪律,处罚违抗命令的骑士,已经很令人称奇了。

    再加上齐泰对于兵法也很熟悉,讲解军阵队列、纪律条令,乃至整个吴藩的战略规划,都头头是道的。大家都觉得,他一个不直接带兵的穿袍贵族,都这么懂行了,那么吴王等人肯定就更加厉害了。所以,这几天的时间里,使节们几乎天天都跟着他转,尽力了解更多信息。各种关于吴藩军队的汇报,也被他们各自送了出去,在他们的主君之间,迅速传播开。

    得到消息的贵族们据此都认为,这是吴王在为了和西吉斯蒙德的决战而进行准备。

    目前,判断这个“吴王国”真正实力和战略部署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不知道谁是他们本部,本部又在干什么。因为这次动乱爆发之后,很长时间里,神罗贵族们并不知道吴王和明军主力在哪。这倒不是因为朱允炆藏的好,而是因为各种打着吴王旗号的农民军,实在太多了。

    在朱文奎所部,出现在波西米亚的时候,布拉格方面为了尽可能拉拢更多力量,一起与他们对抗,曾经给不少帝国贵族也发去了求援信。他们指出,波西米亚贵族和德意志贵族之间,虽然也有矛盾,甚至打得你死我活,但总体上还是有规则的、可以控制的。而要是被这些农民翻了天,那么按照这个“农民国王”的恐吓,所有人都会被剥夺封地,取缔爵位。这可就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了。

    所以,他们希望,德意志贵族们能放弃前嫌,看在帝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然而,大部分帝国贵族,甚至都懒得搭理他们。一方面是形势还不太稳定,吴王的宣战布告过于逆天,以至于很多贵族都认为,这是西吉斯蒙德和布拉格人,为了拉更多人加入自己,而刻意伪造的。因为这个拙劣程度,哪怕在德意志地区,都实在不像一个正常君主和正常宫廷所能做出来的,更别提大家印象中,治理水平一直都不错的吴王势力了。这假得都有点过头了。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蹦出来的“吴王儿子”实在太多了——理所当然地,其中绝大部分,在镇压行动之后,都被证明是假的;至于剩下的极小部分,大家也有信心很快证明他们是假的。波西米亚这一支农民军,哪怕真的存在,估计也是那种跟风的。显然,他们说的好听,但镇压农民是假,让他人给自己干活是真。大家都是贵族,你把我们当农奴使唤啊?

    一直到后来,这支军队真的击败了布拉格人,又一路攻破好几座堡垒,帝国贵族们才惊觉,这还真是王储的军队。

    分析一番之后,他们认为,肯定是之前在大都活跃的王储,在这个关键时刻,说服了罗马人支持自己。在欧洲,确实也有给王储行政权力,让储君负责留守,乃至提前让他们统帅军队,进行锻炼的习惯。所以,大家这下又觉得,也可以理解了。

    看起来,吴王府的权力结构和执政习惯,也没有和欧洲人差距过大。只要弄清楚他们的兵力配置和分布,也是可以摸清他们真实的战略意图的。

    而这些人收集到的情报,以及据此做出的判断,自然也会广为流传,并且被指挥大军的西吉斯蒙德和他的幕僚们了解。

    不过,就在这边热热闹闹“练兵”的时候,让娜公主已经在其他人不知不觉间,带着上万人离开了营地。他们分成了五六股,各自沿着道路,向东北方向回头。

    这一地区,水网十分发达。在他们出发的地方,一条名叫鲁尔河的河流,自东向西流过,最终汇入莱茵河干流。因此,这一代也被称为“鲁尔地区”。

    这里有科隆为首的一些城市。科隆大主教站在了同僚美因茨大主教一边,每天复读教会的官方说法,谴责异端和异教徒。但城市议会,却还在给吴王的军队提供贷款和物资补给,而且主教的追随者们对此保持了诡异的沉默,好像根本没看见这些事情一样……显然,是两边都不太想得罪的意思。

    各队士兵也没有给他们找麻烦。他们绕开了这一带的几座大城市,沿着熟悉的丘陵间“小路”,来到了埃姆斯河流域。得益于长期经营,这些所谓的乡间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比帝国贵族们控制的大路还要好不少。因此,他们得以快速机动,很快折向北方。

    埃姆斯河尽头,是一处小山脉形成的喇叭口状地形。当地人把这些山脉,统称为“奥斯宁山”。

    山脉分成了三部分,其中北奥斯宁山和南奥斯宁山,恰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区域。而中奥斯宁山则短了许多,插在这个喇叭口中间,正好把口堵住。同时,也把南北两个山围起来的这片森林,同样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方的森林,大约有三分之二,南部则小一些,只有三分之一。

    埃姆斯河的源头,就在这片山脉之中。翻过山,就是威悉河流域了。因此,这条山脉恰好也是个分水岭,连同山间的密林,把平原分成了两部分。

    如果要从萨克森地区,来到莱茵河流域,就得从这些河流、林地和小山之间路过。目前,有一条从汉诺威通往埃森的古老道路,维持得最好。它从威悉河拐角处的河滩渡过,从东北向西南,穿过北奥斯宁森林,正好绕过侧面的中奥斯宁山,从林间平地,穿过这片区域。由于其他道路都必须经过全部三条山脉,要困难很多,因此,这里也是西吉斯蒙德将要前来的必经路线了。

    当然,奥斯宁这个名字其实并不长。当地人口耳相传的记忆,似乎只有一些比较近代的事情,以至于连这里最著名的事件,都已经无人提及了。

    而在大都和罗马这些地方,那些至今还保存在图书馆的古老记录里,这片看起来除了影响交通,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地方,其实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

    ——条顿堡森林。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1656/11432758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