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营地里好安静啊,也没有蒙古人
蒙古人使用骑兵的经典战术,被称为“曼古歹”。简单来说,就是派出轻骑兵前出诱敌,骚扰敌人。通过不断往复拉扯,对敌人的兵力、体力、战斗意志造成削弱,同时破坏他们的组织,让他们的军队出现混乱和脱节。当敌人不堪忍受时,就主动对他们进行包围,或者诱使他们进入自己的包围圈,然后集中精锐的重骑兵,以逸待劳,一举粉碎敌人。
当然,这也就是说说而已。实际应用起来,这个战术一点也不简单。
成吉思汗说,步兵适合聚在一起,排成密集阵型,骑兵则相反,适合分散成三三、五五、四五这样编制的小队,这样才便于根据战场利害,随时分合进退。这样一来,骑兵的阵型就相当分散,号称是“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气势十分夸张。
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指挥变得极为不便。
步兵方阵聚在一起,尚且难以指挥,需要设计好几套完善的通信方案,对士兵和军官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正常运行。哪个将领和军队,要是能做到指挥时如臂使指,就堪称名将、强军了。
蒙古风格的骑兵,散乱程度还要远甚于这些步兵。他们散落在大得多的区域内,而且随时在前进后退,根据敌情自己随机移动。别说指挥了,想要找齐他们,估计都得花一番功夫。再加上骑兵行动节奏快,位置会经常变动,导致要做到准确指挥,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实战中,这个战术极其考验基层军官和士兵的素质。
队伍分散开之后,在提升机动性的同时,也让己方的力量分散了。看起来能遮蔽整个战场,包围限制住敌人,但实际上,也是把自己的弱点放大,展示给敌人看。稍有不慎,出现失误,或者彼此配合、衔接出现问题,就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骑兵的节奏本来就快,轻骑兵的交锋,更是一种“勇者的刺激游戏”。在这些基层军官决策的时候,是肯定没时间去等待指挥的。
因此,要发挥这个战术的威力,就需要各个小队,充分理解作战意图,从而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做出最有利于战局的选择。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轻则导致配合脱节,进退失据,给敌人喘息和反制的机会,导致挤压敌人的任务失败;重则被人抓住机会,反手一击,造成己方出现损失,乃至让整个包围的阵型土崩瓦解。
所以,这种战术的容错率也非常低。
草原上的牧民,平日里不时就要骑着马,散开队列,对野兽进行围猎、对牲畜进行驱赶。因此,这种动作,算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比较熟悉,算是相对降低了对于训练上的要求。
但是,一旦己方的人人数多起来,敌人也不再是羊或者斯拉夫部落,那么这个战术对于士兵和基层军官的素质要求,也会提升很高。
尽管很多游牧民都会这一招,但能用好的人着实不多。有时候是诱敌和骚扰的轻骑兵配合太差,有时候是作为关键一击的重骑兵冲击力不足,总之很难达到理想的情况,甚至给很多交手过的人,留下了游牧骑兵松散怯战,难抓却易碎的印象。
哪怕素质比较高的骑兵,在面对较为正规敌人的时候,如果还使用曼古歹战术,风险就会提升很多,效率其实并不高。
对付这一招的方式也很简单。如果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能够无视骚扰,也不会被对方重装部队快速吃掉,那么其实直接冲上去就行了。
轻装的骑兵,比重骑兵的机动性要好一些,但除非是那种重到没法快速跑动的全具装“罐头”,大多数时候,这俩的速度,也没有差到特别显著的地步。何况现实中,马匹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哪怕不缺马的强大游牧帝国,也得把最优秀的战马,集中给需要负重的重装骑兵使用。轻骑兵的马匹,大概率是要差一截的。这样一来,两边的差距,就更小了。
而且,轻骑兵是整队、整军出击的。他们的队伍,也不可能像后世游戏里那样,可以随时做到整齐划一地转向,然后全组一起前进后退。在轻骑兵拉扯重骑兵的时候,重骑兵的冲锋其实也会拉扯轻骑兵。如果冲锋足够坚决,那么轻骑兵组成的“网”,就会被迫跟着移动、变形,最后在超出维持能力之后散掉。
结果就是,连蒙古人自己,在遇到硬茬的时候,也开始改变思路。
早年,蒙古人在面对西边的敌人时,这种战术确实屡试不爽。但后来和金国交战,就遇到了不少麻烦。
在大昌原,蒙古人张开阵型,声势浩大,完颜陈和尚便带领忠孝军直冲敌阵,结果四百人就冲垮了八千蒙古骑兵,成为蒙金交战二十年的第一次胜利;
一年后,蒙古人围困卫州,金兵前去救援,用诸部都尉的士卒牵制汉世侯诸军,另一边则集中精锐骑兵,专门冲击蒙古骑兵。结果蒙古骑兵溃败逃亡,导致汉世侯诸军被金兵包围,史天泽突围逃跑,严实被金人活捉,围攻彻底失败;
又过了一年,窝阔台亲率大军攻入关中,然后派西征大将、“四獒”之一的速不台,率领数万大军向东,出崤山,试图突破金国的关河防线。金人来不及调动,又把一千忠孝军丢过去救火,背后跟着一万都尉军接应。
忠孝军故伎重演,在倒回谷谷口堵住去路,攻击蒙古前锋,速不台连忙派遣主力重装部队顶上,把他们包围。然而忠孝军战斗力太强,一时间没法解决战斗。后续金兵跟了上来,反过来包围了混战中的蒙古军。结果速不台大败,损失士兵万人,丢失战马数万匹。
窝阔台对此大为光火,特意去训斥他。而这一系列失败,也让蒙古人意识到,在西征中无往不利的战术,开始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的需求了。此后,他们的战法,也开始了新的变化。
匈牙利人恐怕是不知道这些战例的,不过,对付游牧民的方法,只要和他们打过几次,多少都会有些数。大家也都有各种方法,专门针对游牧战术的痛点——甚至连斯拉夫人都会。
“曼古歹”的核心是用轻骑兵骚扰敌人,最好让士兵疲惫、阵型离散,而反过来,能避免这些问题,就不太怕这种战术。
比如最简单的一点,不怕射就行。蓝水河之战中,立陶宛就部署了大量持塔盾的矛兵,还招募了大批弩手。在对射中,鞑靼骑射手发现自己根本射不过这些步兵弩手。并且,随着立陶宛步兵的进军,他们自己也被迫逐渐后退。而当后撤开始的时候,立陶宛骑兵立刻杀出,导致后退变成了溃败,战役因此失败。可见,只要不怕射,能稳住阵脚,就可以获得不少优势。
退一步说,哪怕打也打不过,射也射不过,只要紧密抱团,不被敌人分割和击溃,其实也行。几年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军前往顿河附近的库利科沃,迎战金帐汗国的实际掌权者马麦。马麦的军队比立陶宛人面对的那个不知名宗王,要更加精锐,但德米特里也有对策——他团了更多的人来抱团。
罗斯人的编年史声称他足足往阵型里,塞了15到20万人的步兵。后世学者一般认为这个数字太夸张,不过沙俄晚期的史学家还是认为,应该有10万到15万;而苏联军事专家们则认为起码有五六万人。
这一“坨”巨大的步兵阵型,直接堵住了本来就不算宽敞的库里科沃战场,导致马麦根本没法发挥出自己的机动性。
由于罗斯人实在太多,金帐军队也无法完成诱敌和分割的工作。另外罗斯人的队伍,还按照他们的传统,分成了众多战阵,一旦某一个战败,幸存者就会溃逃,但后面的阵型会立刻顶上去,而溃逃者往往也能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再重回战场。这种习惯,导致战斗很快变成了简单而血腥的绞肉。
罗斯人的士兵并不算精锐,哪怕有人数优势,损失也很惨重。德米特里把军队分成了23个“旗”,交给波雅尔们指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战斗中阵亡了。危急时刻,德米特里亲自上去堵阵线,结果他自己的卫队也损失殆尽,连他本人都被蒙古人打晕,后来才被手下捞回来。
但是,罗斯人禁得起消耗,蒙古人却不行。最后,德米特里安排的预备队从侧面出击,彻底击溃了疲惫不堪的敌人。傀儡可汗布列克战死,马麦在逃亡中被杀,金帐汗国主支也就此没落。
这些例子,距今都不算太久远,匈牙利人如果和东方打过交道,应该都是知道的。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比这些斯拉夫人能打的。这一路上,蒙古人也对他们使用了各种阴谋诡计,结果不都被他们识破、破解了?
据伯恩哈德那边的消息说,这些蒙古人并不是有组织的正规军,或者他们最担心的、紫帐汗国直接支援的军队,而只是一些在之前的暴动中,从矿区逃走的奴隶。
作为游牧战术核心的,其实是那些精锐重装骑兵。但是,哪怕在草原汗王们手里,这都是压箱底的宝贝了,怎么可能随便在这里出现?而没有了重装部队压阵,蒙古人也就像他们这些天来表现的那样,十分缺乏打硬仗的能力,几乎没法吃掉任何一支有准备的正规军了。
所以,只要警惕一些,小心伏兵可能出现的位置,同时,大家保持队形,不要冲得太浪,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
果然,在他们的追逐下,蒙古骑兵也就只能不断逃跑,根本无力组织起来还击。很快,匈牙利骑兵便追着他们,离开了战场。
跑了一段距离之后,他们居然还在一处路口,发现了一大片帐篷。看来,蒙古人就是沿着几条刚修好的小路,集合起来,然后从这边出发,前往战场的。
发现前线的人都在往回跑,营帐间的蒙古人也纷纷翻身上马,转头逃命。见他们已经全无战意,匈牙利人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冲进营地,又开始翻找战利品。
之前,他们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一开始,还有人比较担心是个计谋,但后来,大家渐渐发现,蒙古人似乎的真的在丢盔弃甲跑路,并没有什么设伏的能力和心思。
这些匈牙利流亡者,财政状况其实也不太好过。失去了领地之后,他们的收入大幅度减少,但贵族的各种排场开销却不能节省,甚至,因为客居他乡,还得增加,好维护和当地贵族的关系。
因此,他们才这么急着向伯恩哈德要钱,也答应了加入战争的请求。因为一方面,他们急需这笔由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垫付的佣金;另一方面,也就指望能不能劫掠点东西了,毕竟这个可能才是收入的大头。
所以,他们很快就开始忙着翻找起东西来。
而在同一时刻,博洛尼亚城那边,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伯恩哈德的军队接替了攻城的任务,和前两天一样,开始操作各种器械,向城门冲去。
然而这次,几座城门却同时主动打开了。大批士兵从城里冲了出来。
他们很快赶走了城门附近的敌人,开始列阵。有跟着哈布斯堡家族打过仗的贵族,惊讶地发现,其中居然还有瑞士人的旗号,一时大为震惊,连忙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之前的情报搞错了?
而在他们忙乱的时候,更多士兵还在不断列队出城。大部分旗帜,贵族们都不认得,不过看起来肯定不止是当地的市民和民兵。而且,步兵出来之后,又有大队骑兵,也从城门里小跑出来。
他们也没有再使用之前那种粗制劣造的弓箭,而是带上了各种远程武器。甚至有人拿着个钢弩,就上了马,一边驰骋,一边还有功夫在那儿摇绞轮。
伯恩哈德立刻让士兵列阵,防止突袭,又派骑兵去驱逐他们。不过这次,蒙古人回转了一圈,就带着大批步兵,主动扑了上来。
两边的骑兵错马而过,一瞬间就有不少人被打下坐骑。剩下的人,也很快陷入了混战之中。
步兵稍微落后一些,但也完全没有拖延脚步。为首的人扛着个“明”字大旗,对着骑兵的方向,冲了过去。其他人,都举着长矛、大斧乃至链枷、铁头棒,阵型颇为散乱,也来不及整队,就这么乌泱泱地涌了过来。
没多久,神罗骑兵便撑不住夹击,转头跑走,而伯恩哈德他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组织支援。蒙古骑兵紧随他们后面,也追了过来。
这个时候,动作比较快的雇佣步兵,已经列成了队列。蒙古骑兵则直扑上来,似乎要同归于尽一样。然而,在阵前几步的地方,领头的人突然转弯,随后掏出一柄火门枪。
这种武器颇为粗陋,使用的时候,需要一只手夹着,一只手用火绳去点。哪怕在地上,用起来都不太方便,需要提前准备。这人居然在马背上,就稳稳地捏住火绳,插进药池。砰地一声,把几步外的旗手射倒。
“阿迪尔!勇士!阿迪尔!勇士!”其他蒙古人纷纷咆哮起来。
他们排成纵队,从阵前快速转弯切过,把弹丸、弩箭、甚至火药罐和斧头,丢进步兵队列里。步兵立刻还击,同样用火枪和弩箭,打下来几个人,但第二队、第三队已经接踵而至,趁着他们还没装填的功夫,对准这个位置射击。
这一片的步兵,很快就损失惨重,很快就有不少人被打翻在地。剩下的人慌忙向两边和后方退去,躲避集中倾泻的火力。
而发现这里松动之后,其他各队蒙古人,像是见了猎物倒地的狼群一样,发了疯似的涌进缺口,攻击一切能看到的敌人。
而在城门正面,大批步兵也已经完成了整队,他们的速度逐渐加快,以其中一个打着瑞士人州旗的队伍为核心,慢慢从走变成小跑,最后开始全速前进。
伯恩哈德生平第一次看到,有人端着这么长的长矛,还可以一边保持队形,一边跑起来。尽管到最后,基本只有中间那几十个人还能保持横队,而其他人已经散乱了不少,或前或后,让队列变成了一连串的圆弧。但他们还是尽可能保持速度,在几个鼓手敲起的节奏中,快速向前推进。
一些贵族和他们的手下,见到这个场面,就想要逃跑。伯恩哈德等人不知道什么情况,连忙让步兵做好准备,迎接冲击。不过没几息之后,对面的人墙就撞了上来,让前排士兵直接扑倒了一片。
伯恩哈德试图调集更多人去顶住,但阵前,那些拿着五花八门旗帜的山民,已经开始推挤他的阵型,让前线的人连连后退。见此,阵地中央,本来就被侧翼激烈喊杀声震撼的士兵,直接开始了溃逃。
开战一个多小时,整支军队就濒临瓦解。
而在半个小时的骑行距离外,匈牙利人还在收拾东西。
“你听到有什么声音了么?”
“没注意。今天攻城动静有点大么?”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1656/1143276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