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三十公斤负重拉练?
第1948章 三十公斤负重拉练?
“别谦虚了,秦教官,“赵建国诚恳地说道,“能训练出张铁军这样兵的人,绝对有真本事。而且,我们不是要你改变我们的训练体系,只是希望你能分享一些训练心得和方法。“
“这个.“秦渊有些犹豫。
“秦教官,你就当帮帮忙吧,“赵建国的语气变得更加恳切,“说实话,现在我们营里的训练压力很大,如果不能尽快提高整体水平,我这个营长也很难做。“
正在秦渊犹豫的时候,电话里又传来了赵建国的声音:“而且,我们师长也表示,如果你能来指导,会以正式公函的形式向华南军区提出申请,这对你的履历也会有好处。“
听到这里,秦渊知道自己很难拒绝了。在军队里,这种跨军区的交流指导机会确实很难得,而且对方态度这么诚恳,拒绝的话确实不太合适。
“好吧,赵营长,我需要向上级请示一下,如果批准的话,我可以考虑去你们那里交流一周,“秦渊最终答应了。
“太好了!秦教官,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赵建国的声音明显轻松了很多,“我这就去准备正式的申请文件,争取尽快把你请过来。“
“行,那就这样定了,“秦渊说道,“不过我要声明一点,我们的训练方法也是在不断摸索和改进的,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单位。“
“没关系,我们就是想学习学习,取长补短,“赵建国回答道,“再次感谢你,秦教官!“
挂断电话后,秦渊靠在椅背上,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为自己的学员们在各自单位的优秀表现感到自豪,这说明自己的训练方法确实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从新兵连出去的兵都表现得特别突出,确实会给接收单位带来一些管理上的挑战。
“看来以后要考虑如何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避免给接收单位造成太大的压力,“秦渊心中暗想。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
“铃铃铃——“
秦渊接起电话:“您好,华南军区第三新兵连。“
“秦教官吗?我是西南军区某侦察团团长陈明华,“电话里传来另一个陌生的声音。
“陈团长您好,“秦渊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秦教官,我也是来'告状'的,“陈明华的开场白和刚才的赵建国如出一辙,“你们新兵连出来的兵,实在是太厉害了!“
“又是这个问题,“秦渊心中苦笑,“陈团长,您说的是赵虎吧?“
“没错,就是赵虎,“陈明华确认道,“这小子来我们团才几天,就在侦察训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我们的老侦察兵都说,十年也难得见到这样的好苗子。“
“他具体表现如何?“秦渊问道,虽然已经能猜到大概。
“野外伪装、观察判断、潜伏渗透,几乎所有的侦察技能他都学得特别快,而且理解能力很强,“陈明华详细介绍道,“更关键的是,他的心理素质特别好,在高压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和专注。“
“这确实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之一,“秦渊如实回答。
“问题是,现在我们团里的其他连队都在问,为什么侦察连分配到了这么优秀的兵?“陈明华的苦恼和赵建国如出一辙,“而且,赵虎的表现让其他新兵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我们不得不调整训练计划。“
“陈团长,实在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扰,“秦渊诚恳地道歉。
“所以,我也想请你来我们团指导几天,让我们学习一下你们的训练方法,“陈明华说出了和赵建国同样的请求,“当然,我们会通过正式渠道提出申请。“
秦渊感到头开始疼了。如果每个接收自己学员的单位都提出这样的请求,那自己岂不是要到处去“救火“?
“陈团长,这个请求我理解,但是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单位的需求,“秦渊试图解释。
“我理解,我理解,“陈明华连忙说道,“我们不着急,可以排队等候。主要是希望能学到一些你们的训练精髓。“
又聊了几分钟后,秦渊挂断了电话。
他刚想继续工作,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华北军区某通信团的团长,反映的还是同样的问题:林静在他们那里表现得太优秀,给其他新兵造成了压力,希望秦渊去指导训练方法。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秦渊又接到了三个类似的电话,分别来自不同军区的不同部队,反映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看来这次真是捅了马蜂窝,“秦渊苦笑着放下电话。
正在这时,王连长推门走了进来。
“秦渊,刚才你的电话一直占线,有什么情况吗?“王连长关心地问道。
“连长,您来得正好,“秦渊站起身来,“我有个情况需要向您汇报。“
秦渊详细地把刚才接到的几个电话内容向王连长汇报了一遍。
听完汇报后,王连长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思考,最后变成了苦笑。
“看来我们的训练效果太好了,反而给别人造成了困扰,“王连长感慨道,“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连长,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请求?“秦渊问道。
“从情理上讲,这些请求都很合理,毕竟是我们的学员给别人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王连长分析道,“但是,如果每个请求都答应,你就成了全军的'救火队员'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渊点头同意。
“这样吧,“王连长想了想说道,“我向上级汇报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能不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交流指导,然后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的训练手册。“
“这个想法不错,“秦渊赞同道,“确实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上级决定之前,你还是要先应付一下最紧急的情况,“王连长提醒道,“刚才你答应去装甲师指导一周,这个承诺还是要履行的。“
“是的,我明白,“秦渊点头。
“另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王连长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你可以通过实地指导,了解我们的训练方法在不同类型部队中的适应性,这对改进我们自己的训练也有好处。“
“您说得对,我确实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下正规部队的训练特点,“秦渊的思路也开阔了。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请进,“王连长说道。
进来的是通信兵小刘:“报告连长,有您的电话,说是军区司令部打来的。“
王连长和秦渊对视了一眼,都意识到这很可能和刚才的事情有关。
“我去接电话,你继续整理资料,“王连长对秦渊说道。
十分钟后,王连长回到了办公室,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怎么样,连长?“秦渊问道。
“刚才是军区训练部的电话,“王连长坐下来说道,“他们已经收到了好几个关于我们新兵连训练方法的咨询和申请。“
“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军区层面了,“秦渊说道。
“是的,而且军区领导对这个情况很重视,“王连长继续说道,“他们认为这说明我们的训练方法确实有效,值得推广。“
“推广?“秦渊有些意外。
“对,他们准备组织一次专门的训练方法交流会,邀请各个军区的训练骨干来观摩学习我们的训练方法,“王连长详细解释道,“同时,也要求我们总结训练经验,形成标准化的训练教材。“
“这个工作量不小啊,“秦渊感叹道。
“确实不小,但这对我们新兵连的发展是个好机会,“王连长分析道,“如果我们的训练方法能够得到全军认可并推广,对我们的声誉和地位都有很大帮助。“
“那现在我应该怎么办?“秦渊问道。
“军区的指示是,先按照原计划完成几次实地指导,积累经验,然后参与训练教材的编写工作,“王连长说道,“所以,你还是要先去那个装甲师。“
“好的,我明白了,“秦渊点头。
“不过,军区也考虑到了你的精力问题,“王连长补充道,“他们会派几个训练专家配合你工作,分担一些任务。“
“那就好办多了,“秦渊松了一口气。
五天后的上午,华南军区第三新兵连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一辆接一个的军用吉普车驶入新兵连大门,车上下来的都是身穿不同军区军装的军官。这些人中有装甲兵部队的营长,侦察兵部队的团长,通信兵部队的参谋长,还有几个军区训练部的专家。
秦渊站在连部门口迎接这些客人,心情有些紧张。虽然他知道会有参观团来访,但看到这么多高级别的军官聚集在自己的小小新兵连,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秦教官,久仰大名啊!“装甲师营长赵建国率先走了过来,热情地握住了秦渊的手,“终于见到传说中能训练出张铁军那种兵的教官本人了!“
“赵营长客气了,就是普通的新兵训练而已,“秦渊谦虚地回答。
“普通?“侦察团团长陈明华走过来苦笑道,“如果你们这叫普通,那我们这些正规部队岂不是要关门大吉了?赵虎在我们团里的表现,简直让其他侦察兵都怀疑人生了。“
华北军区某通信团参谋长林建军也凑了过来:“秦教官,林静在我们那里三天就掌握了其他新兵需要一个月才能学会的通信技术,我们的老班长都说从来没见过这种学习能力。“
“各位领导,请跟我来,我们边看边聊,“王连长适时出现,为大家引路,“今天正好赶上我们的常规训练,你们可以全程观摩。“
参观团一行人跟着王连长来到了操场,此时正值上午的第二节训练课,岳鸣正在带领其他留下的新兵进行热身运动。
“咦,那两个带队的新兵动作很标准啊,“华东军区训练部专家张志军注意到了岳鸣和段景林,“看起来很有军人气质,步伐都比其他新兵稳健。“
“他们就是岳鸣和段景林,也是我们训练的重点培养对象,“秦渊介绍道,“等会儿你们就能看到他们的实际水平了。“
“连热身运动都这么规范,动作整齐划一,看来确实不简单,“西南军区某工兵营营长李德华评价道,“我们营里的老兵热身都没这么认真。“
热身运动结束后,秦渊走到队伍前方,开始宣布今天的训练内容。
“今天上午的主要训练:负重长距离拉练,目标距离二十公里,负重三十公斤,时间限制两个半小时。“
听到这个训练内容,参观团的军官们都愣住了,好几秒钟没有人说话。
“三十公斤负重拉练?对新兵?“赵建国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们装甲兵老兵的日常训练也不过是二十公斤。“
“而且还是二十公里,“林建军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我们通信兵最多就是十公里负重拉练,还是在比较平坦的地形。“
“这确实比较严格,“张志军作为训练专家,对这个强度心中有数,“一般新兵连的负重拉练通常是十公里,负重十五公斤左右。你们这个强度已经接近正规部队的标准了。“
陈明华更是直接摇头:“我们侦察团的选拔训练也就这个水平,这些还是新兵啊,刚入伍几个月的新兵!“
但是,让他们更加意外的还在后面。
只见岳鸣走到装备堆前,拿起一个看起来异常厚重的迷彩背包,轻松地背在了身上。那背包鼓鼓囊囊的,明显装得满满当当。然后他又拿起一把训练用的自动步枪,熟练地背在背包上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这个背包看起来好重啊,绝对不止三十公斤,“陈明华仔细观察着岳鸣的装备,“我估计至少三十五公斤以上。“
“应该有四十公斤,“李德华作为工兵出身,对重量很敏感,“我们工兵进行工程作业时的负重也就这个水平。“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1659/8656152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