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渔网不算兵器
李彻见他又折返,以为还有什么重要的军政要务,神色一正:“何事?”
诸葛哲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回道:“并非什么大事,是奉天那边传来消息,两位皇子与公主殿下,已在守夜人护卫下启程,预计这几日便可抵达帝都了。”
“臣是想请示陛下,是否需要派遣人专程前往接应一下,以确保万全?”
李彻闻言,这才恍然想起此事,紧绷的心弦也随之放松。
是啊,孩子们要来了。
当初自己从奉天南下是来打仗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自然不能将年幼的孩子们带在身边冒险。
后来局势稍定,常凝雪等妃嫔虽已前来会合。
但考虑到帝都初定,局势依旧错综复杂,万一有变,恐怕被一锅端了。
故而也并未急着将孩子们接来,只是留燕氏在奉天照顾他们。
如今,南方战线已经推远,帝都经过数月的整顿也算是秩序井然,也是时候把接他们来团聚。
这帝都,终究将是他们未来长期生活的地方,一时半会儿回不去奉国了。
李彻点了点头,吩咐道:“嗯,此事朕知道了,找个将领前去接应吧。”
虽说帝都周边已无成建制的叛军,但难免有些零星的贼寇或溃兵流窜,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臣遵旨。”
诸葛哲应下,但他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稍作迟疑,又开口道:“陛下,还有一事......如今新朝已立,文武百官皆已论功行赏,授以爵位。”
“而两位皇子与公主殿下,身为陛下嫡脉,至今却身无爵位......是不是,略显不妥?”
李彻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诸葛哲的潜台词中的意思。
他不由得指着诸葛哲,笑骂出声:“好你个子渊,跟朕还绕这么大圈子?”
“什么封爵不封爵的,你真正想说的是让朕尽早确立储君之位,以安国本吧?”
诸葛哲被点破心思,也不尴尬,反而坦然笑道:“英明不过陛下。”
霍端孝在一旁没有说话,以他的性子,是不愿意参与立嫡这种事情来的。
李彻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收敛了笑意,陷入沉思。
他理解诸葛哲的担忧,对于一个新建立的王朝而言,确立继承人确实是稳定人心的重要一环。
但是......他心中也自有考量。
首先,他自己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年富力强,身体康健,大概率不能说嘎就嘎了。
远未到需要考虑身后事的时候,不必如此急切。
其次,长子李承虽然聪慧稳重,小小年纪已显露出不俗的气度,颇有几分人主之相,但他终究还是个孩子。
过早地将储君这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引来无数的关注乃至敌意,未必是好事。
他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李承乾的覆辙,没有一个完整童年的孩子,心思是不健全的。
在他看来,等孩子们再长大一些,或者成年之后,再根据他们的品性和能力来确定储君人选,也为时未晚。
而且,没准李承压根就不想继承皇位呢。
大庆未来的皇帝可未必是什么美差事,未来的李彻既要削减世家,也要削减皇权。
当然,李彻也明白,诸葛哲提出此议,完全是出于公心,而不是为了争一个从龙之功。
思虑既定,李彻开口道:“子渊,你的心意朕明白,不过立储之事关乎国运,不宜操之过急。”
他见诸葛哲似乎还想再劝,便抬手制止,继续说道:“这样吧,太子之位暂且不议,先给孩子们封个爵位,堵一堵悠悠众口。”
诸葛哲也不好多说,只得拱手道:“谨遵陛下旨意。”
他略一沉吟,便做出了决定:“册封长子李承为辽国公,长女李悦为吉国公主,次子李浩为朝国公。”
诸葛哲闻言,先是下意识地应了声‘喏’。
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愕然之色:“陛下,只封国公?这......按照礼制,皇子初封,至少也应是郡王......”
李彻笑了笑:“三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寸功未立,封那么高的爵位做什么?”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国公之位已是显贵。待到他们日后成年,知晓了民间疾苦,懂得了责任担当,再行封王也不迟。”
庆帝就喜欢给自己的儿子们都封亲王,结果如何?
十个儿子就剩下不到一半了。
李彻不觉得自己的儿子都要当亲王,而且大庆也没有那么多土地给藩王封。
既然要削减皇室的权力,那就要从自己做起,做人不能太双标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平凡一些也好。
诸葛哲知道此事皇帝心意已决,再劝无益。
心中虽觉不合旧制,但细想之下,也觉得陛下此举颇有深意,至少表明了不骄纵子女的态度。
他只得躬身道:“陛下思虑周详,臣遵旨。”
“去吧。”李彻摆了摆手,“朕还有一堆折子要批呢,唉......”
。。。。。。
诸葛哲与霍端孝领了旨意,不再耽搁,径直出了养心殿。
穿过重重宫禁,向着皇城边缘的那片衙署走去。
陛下身边有秋白、赢布、胡强、曲近山四位亲卫统领轮番值守,几乎寸步不离。
今日正当值的是胡强与曲近山,自然不能抽调。
而赢布和秋白刚刚交班,忙了一夜,此刻想必早已回府歇息。
此刻去扰人清梦,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
好在,皇城外的这处衙署里,总会有几位陛下信得过的心腹将领在此坐镇,以应对突发军情。
此刻,这里正是他们的目标。
两人步入衙署院门,果然听见里面传来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掀帘进去,只见马忠和薛卫两人正对坐于一副棋盘前,杀得难分难解。
凑近一看,两人顿时哑然失笑。
玩的是围棋没错,下的却是五子棋......
不过陛下发明这五子棋确实有些意思,虽然规则浅显,但却是极好上手,连他们这些文官闲暇时都会玩一玩。
见到诸葛哲和霍端孝这两位重臣联袂而来,马忠和薛卫都有些意外,连忙放下手中的棋子,起身笑着迎了上来。
“两位是稀客啊!”马忠嗓门洪亮,笑着拱手,“可是陛下有什么吩咐?”
诸葛哲也不绕弯子,直接开口道:“正是,两位皇子和公主殿下不日将抵达帝都,陛下有旨,派一得力将领前去接应,确保万无一失。”
“二位将军,你们看谁方便......”
他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薛卫眼睛顿时一亮,一个箭步就抢上前来:“我去!我去!诸葛先生,这差事交给我老薛,保证办得妥妥帖帖!”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美差!
如今的皇子,那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太子,甚至是皇帝陛下。
现在去接驾就能提前在皇子公主面前混个脸熟,留下个好印象。
能在未来储君心里挂上号的机会,可比在衙门里下棋强太多了!
薛卫说着,伸手就准备去接诸葛哲手中那份手谕。
然而,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手谕的刹那,异变突生!
只听‘呼’的一声轻响,一张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渔网,竟从后面当头罩下,将薛卫整个人网在了里面。
却见马忠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手腕一用力,拽着渔网的绳索,轻松将薛卫给拖了回来。
“回来吧你!”
薛卫被渔网裹住,又惊又怒,挣扎着扭过头,对着马忠吼道:“马小!你这厮!此乃皇城重地,你......你怎么随身还带着这玩意儿?!”
他指着身上的渔网,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马忠嘿嘿一笑,浑不在意地走上前,顺手从有些发懵的诸葛哲手中拿过那份手谕,得意地晃了晃:
“皇城内不让带兵器,又没规定不准带渔网,这玩意儿又不是刀枪剑戟!”
“行了,老薛,这差事弟弟我替你跑了,你在此好好歇着,回头弟弟请你喝酒,算是赔罪!”
说罢,马忠也不管薛卫,对着诸葛哲和霍端孝一抱拳:“两位阁老,末将领命,这就去点齐人马出发!”
诸葛哲二人哭笑不得,但也点了点头:“嘉佑侯沿着主路去找,和皇子同行的还有一众奉国官员,应当很好找才是。”
“好嘞。”马忠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衙署。
诸葛哲与霍端孝面面相觑,忍不住莞尔,看向薛镇:“薛将军,我二人先告辞了。”
在渔网内兀自挣扎的薛卫,面露尴尬之色:“咳咳咳,两位慢走。”
霍端孝又问道:“薛将军可需要我二人帮你出来?”
“不用,不用。”薛卫连忙道,“区区渔网,如何困得住某?!”
两人对视一眼,含笑而走。
待到所有人走后,薛卫又挣扎了好一会儿,仍是未能从渔网的纠缠中挣脱出来。
望着空荡荡的门口,薛卫有些后悔了。
“马小你个混蛋,你这破渔网到底是拿什么玩意儿做的?!!”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3/13103/4370879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