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沙皇的祝酒词
斯特拉特福子爵刚刚将谢夫凯芙扎太后带走,皇宫内的物品还没来得及收拾,君士坦丁堡内的英国陆军就宣布投降了。
奥地利和俄国的军队在第一时间就联系到了负责守卫多尔玛巴赫切宫的英军,双方都派出了精锐部队去抓捕奥斯曼皇室。
好在斯特拉特福子爵的行动足够迅速,否则被俘获的就不只是一群仆人、近侍,而是整个奥斯曼宫廷。
英军投降之后效率惊人,并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这让与英国人打交道多年的奥地利方面十分不适应,实际上奥地利军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英国人投降是假,搞阴谋拖时间才是真。
甚至有一种假设就是英国人想等到奥地利军放松警惕之后再搞个突然袭击。
虽说这不符合欧洲战争的常识,然而在弗兰茨不遗余力的宣传之下奥地利的将军们都觉得英国人能干出这种事。
毕竟才打了三天,英军就要集体投降实在过于匪夷所思。
事实上由于巷战的伤亡过于惨烈,神圣同盟军已经将此时驻守在君士坦丁堡内的英军当成了前所未有的强敌。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苦战,奥地利和俄军都已经向国内请求了援军。
然而英军真的选择了投降,不但让出了阵地,还帮神圣同盟军指出了敌军所在。
“这就是全票通过的力量吗?”
阿尔布雷希特也没太过纠结,毕竟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英国皇家海军,以及有可能俘获的苏丹眷属。
弗兰茨对什么苏丹眷属其实并不感兴趣,也不想利用这些人来傀儡奥斯曼帝国的土地。
但问题是这些人如果落在俄国的手中,俄国人就有可能会跳过停战协议,加快对奥斯曼帝国遗产的吞噬。
俄国的超前发育其实并不利于神圣同盟的稳固,所以弗兰茨要尽力避免这一情况提前发生。
不过既然没有抓到奥斯曼家族的成员,那奥地利方面索性就直接将整个皇宫封锁留给尼古拉一世亲自开启盲盒。
至于为什么不先劫掠一番?
弗兰茨只能说奥斯曼帝国皇宫里的那点东西还不配。
其实奥地利帝国在君士坦丁堡一直都有眼线,早在神圣同盟军进攻色雷斯之前,甚至是上一次君士坦丁堡之战前君士坦丁堡内的财富就已经被转向了安纳托利亚和其他地区。
就算奥地利军队洗劫了奥斯曼皇宫也拿不到多少钱财,反而会被英国继续抹黑,且会让俄国人嫉妒。
弗兰茨不会让俄国做破坏团结的事情,他自己当然也不会去做。
英军投降,更慌张的反而是神圣同盟的军队。一方面要迅速接收英军的粮仓、军火库和战略要地。
另一方面还要监督英军解除武装,防止突然发难。哪怕是英军已经退出了城市,神圣同盟军还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房、食物、淡水和医疗。
鉴于英国人一直以来的表现,神圣同盟军不得不将英军的队伍打散分割。
不只是不能让军官和士兵们待在一起,甚至不能让同队士兵继续待在一起以免发生暴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处理这投降的十几万要比杀死他们更困难,为了安置这些俘虏奥地利和俄国的预备队都上阵了。
在大家都忙得飞起,血管都要爆开的时候只有尼古拉一世十分兴奋,他不但让人连夜将一座烟囱改造了观景塔供他欣赏整个受降仪式,他还忍不住高歌一曲。
实际上尼古拉一世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他准备邀请所有的将军参加,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投降的英国人。
尼古拉一世并不是要羞辱他们,而是要亲自感谢他们...
沙皇的临时行宫被布置得金碧辉煌,长桌上摆满了精美的银器和伏特加,以及一些在战场上难得一见的美食。
尼古拉一世的仪仗队分列两旁,即便是在战场上这些人的衣服和靴子依然一尘不染身材笔挺面色庄重而神圣。
一副巨大的圣乔治屠龙的宗教画卷正挂在身在主位的尼古拉一世身后,圣乔治是莫斯科和俄罗斯军队的守护神,其“屠龙”意象在此刻不言而喻。
英国的将军们也都换上了干净的制服,一个个都昂头挺胸,但依然无法掩盖战败的阴影。
尼古拉一世独自坐在主位占据了一条超长的餐桌,他的左边下手位置空悬站着一位坐立不安的奥地利外交官。
在左侧的餐桌上则是混坐着俄奥两国的将军们,右侧才是给英国人的座位。
实际上左侧的餐桌空了不少位置,毕竟现在外面打的热火朝天、忙得不可开交,有闲心坐在这里陪尼古拉一世的人真不多。
“诸位将军们,请举起你们的酒杯。
不要因为这是伏特加就感到难堪,相信我在这寒冷的冬天,它比你们议会中那些虚伪的辩论更能温暖人心!”
英军的将领们多少有些惊讶,因为眼前这个如同棕熊一般的男人居然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这与他们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毕竟沙皇应该是暴力和乖戾的代名词,平时只会发出兽吼连声带都未发育完全才对。
尼古拉一世继续自己的祝酒词。
“这第一杯酒,我们应该敬全能的上帝。我们今日能相聚于此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上帝那深不可测却永远公正的裁决。
战士们的勇气和牺牲通过祂的意志得以彰显,我们唯有谦卑领受!”
尼古拉一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俄奥两国的将军们也都纷纷饮下杯中之物,只不过相当一部分奥地利的将军们不太习惯喝这种烈酒被呛的咳嗽连连。
英军的将领们却是面露尴尬之色,尼古拉一世直接把英军的战败归为了上帝的意志,表面上似乎是在为他们的战败开脱,但实际上却不免有一些讽刺英军助纣为虐的意思。
不过他们也清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尤其是之前俄国人还将地中海舰队司令邓达斯塞进了酒桶溺死。
没人想淹死在这辛辣的伏特加里,据说俄国人还有用战败者的尸体泡酒的爱好。
搞不好现在他们杯中的酒就泡过某人的尸体,想到此处一些英军将领不禁开始干呕起来,但在沙皇目光的逼视下又咽了下去。
尼古拉一世再度开口。
“我知道你们一直的报纸和议会一直称呼我为暴君,将我们俄罗斯人称为野蛮人或者蒙古人的后裔。
但现在是谁在对抗欧洲文明的敌人?又是谁在以自由和贸易之名去保护那一弯新月来对抗十字架?
看看外面吧!现在在前线对抗欧洲之敌的是两个你们看不起的野蛮国家,而你们却是在打着文明的旗号背弃信仰帮助欧洲之敌。”
尼古拉一世突然站起身来喊道。
“把马车牵过来!”
很快一辆辆满载着木箱的马车便停在了大帐的门口,众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把箱子打开!”
沙皇一声令下一口口沉重的箱子被打开,有些似乎已经存放了很多年,当箱子打开时灰尘四溢。
此时人们才看清箱子中装的都是一本本书册,有些甚至还是羊皮卷轴一看就年代久远。
“1485年,阿雷尼亚村,奥斯曼人伙同鞑靼人袭击了村子,掳走妇女35人,杀人103。
...
哈弗沃斯河畔,奥斯曼人骑兵逞凶杀人36,四名幼童被刺于矛尖之上,复诱杀村民52人。
....
1821年,摩里亚半岛,卡拉马塔城。
奥斯曼帕夏下令,将五百希腊俘虏活砌进城墙——砖缝间还渗着人油,墙就立在你们联合舰队当年登陆的海滩边。
...
奥斯曼人犯下的罪行还有很多,这里的每一个册子上记录的都是他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
我,尼古拉·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五代沙皇一直将它们带在身边,为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铭记这些历史,一定要将奥斯曼这些恶魔赶出欧洲。”
字字如刀,刚刚还在坚持英国是站在正义一方的人彻底崩溃了。
此时这些英国人才意识到一个问题,英国的道德根本审判不了俄国和奥地利,甚至都没审判眼前这个罪大恶极的沙皇。
英国人所谓什么保护欧洲、反侵略、自由贸易,在这百年世仇面前根本就站不住脚。
再加上英军将领们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在见识了奥斯曼人卑鄙残忍的战术和卖队友功夫之后,还能依然和奥斯曼人共情的英军将领几乎不存在。
于是乎宴会的气氛变得很沉重。
“不过,请诸位放心。神圣同盟是仁慈的,我们不会像对待那些奥斯曼战俘一样对待你们。
我会按照约定给你们符合身份的待遇。
但战争还未结束,你们将暂时作为客人住在俄国。
你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好好看看被你们轻视的帝国是如何运作的。”
这其实是弗兰茨早就和尼古拉一世商量好的,奥地利帝国不需要那些战俘,对于弗兰茨来说那些英国人只能浪费粮食。
不过对尼古拉一世和俄罗斯帝国来说却完全不同,他们需要这些战俘来证明俄国的伟大。
其实那些战俘挺失望的,他们相对来讲更愿意去维也纳,不只是冬天南方更暖和。
维也纳虽然在英国的宣传下道德败坏、危险丛生,但任何去过维也纳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维也纳娱乐业的强大。
在维也纳只有想不到的,没有见不到的。当然有没有资格去玩就另一说了,毕竟金钱在维也纳只能算是一张入场券。
席间尼古拉一世还是不会忘了说教,尤其是对英国制度的抨击。
按照尼古拉一世的逻辑,这场近东战争本该避免或者是英国联合神圣同盟共同扞卫欧洲神圣的秩序,而非某些海上强权出于商业上的算计和所谓的政治需求发动的一场反欧洲、反信仰的战争。
盛赞了英国陆军的战斗力和勇气,同时也贬低了英国那由商人和政客主导的政府。
尼古拉一世将失败归结于议会制度和英国政府官员的瞎指挥,认为是外行领导内行才铸就了如此悲剧,甚至其动机本身就是错误的。
虽说尼古拉一世说的十分粗糙,而且一眼就能让英国那些经常涉足政治的将军看出这是在挑拨离间。
但对这些英国将军们来说最可怕的是沙皇说的全是真的,整场近东战争就没多少将军支持。
具体的战略选择更是与英国政府的决定完全相反,在他们心中甚至可以说正是那些政客一步步把所有人都推进了深渊。
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投降给整个君士坦丁堡防御留出了巨大空缺,如果不是神圣同盟军同样忙着接收战俘,恐怕此时胜负已分。
当然即便是此时奥斯曼军还在负隅顽抗,战争的结局也已经无法改变。
英军的投降对奥斯曼军队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赢不了。
现在再加上盟友的背叛,奥斯曼的那些军官根本就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那些底层士兵。
他们自己会被那些底层士兵先出卖,于是乎大量的奥斯曼军官选择了连夜乘船逃跑。
在高强度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们则是来不及想那么多,很多人打着打着就发现自己找不到长官了。
他们也想投降或者逃跑,但此时神圣同盟的军队已经杀红眼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这种机会。
剩下的奥斯曼军队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或者战斗到死,倒是一些拒绝投降的英军官兵接管了奥斯曼人的散兵游勇。
有些英军出于自身的荣誉或者对自由的信仰拒绝向神圣同盟军投降,他们还在组织抵抗。
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让神圣同盟军的伤亡始终居高不下,弗兰茨承认他们非常有战斗力,但正是他们让战斗变得愈加残酷。
燃烧的街道、遍地的尸骸并不能影响他们坚守的决心,甚至这些英国人还承担起了督战队的职责。
正是他们不断将那些试图伪装成平民的奥斯曼士兵一次又一次赶上战场。
当然被他们赶上战场的也不只是那些逃兵,还有很多真正的平民,毕竟神圣同盟军的兵力、火力都占优势,想要坚守就必须无所不用其极。
一些奥斯曼指挥官也受到他们的影响,不过由于文化不同,那些绝望的奥斯曼军指挥官多半选择了玉碎冲锋。
拒绝投降,战斗到死才是奥斯曼人的最高荣誉。
没有悬念的战斗和无谓的杀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才停止...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3/13963/4191538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