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四合院:52年逃荒,镇压禽兽 > 第278章 五五年,第二套人民币!

第278章 五五年,第二套人民币!


前门街道办的会议室里,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一大早,众人就被召集起来开会。

只见前面的桌上,醒目地摆放着两朵扎得红艳艳的大红花,还有两张盖着红章的奖状。

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随即涌起期待。

年前李主任就提过,要评选出去年下半年表现最突出的两名“先进个人”。

看这架势,今天是要揭晓结果了!

李主任没让大家久等,开门见山:

“同志们,今天开个短会,主要是对去年下半年工作做个总结表彰。”

“经过大家推选和班子研究,决定授予范金友同志和刘红梅同志,街道‘先进个人’称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恭喜两位同志!”

范金友瞬间挺直了腰板,脸上红光满面,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他快步上台,接过奖状,戴上大红花,只觉得脚下像踩了棉花,轻飘飘的。

范金友下意识地,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得意,朝苏远的方向瞥了一眼。

在他心里,整个街道办,也就苏远能和自己“掰掰手腕”。

现在自己得了先进,对方却榜上无名。

这感觉……倍儿爽!

然而,李主任接下来的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另外,还有件大喜事,昨天在区里开会时宣布了。”

李主任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我们街道办的苏远副主任。”

“因在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推动扫盲工作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荣获了‘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这是苏远同志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整个前门街道办的骄傲!”

“小张,会后立刻把这份荣誉写到公告栏去!”

“是,主任!”

小张响亮地应道。

台下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范金友站在台上,捧着“先进个人”的奖状,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只觉得那朵大红花也变得格外刺眼。

市先进工作者!

这跟自己这个街道级的“先进个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刚才那点沾沾自喜,此刻显得如此可笑和渺小。

苏远在掌声中站起身,微笑着向大家点头致意,神色平静,仿佛这只是件寻常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极为平静。

再也没有发生什么比较大的事情,敌特也没有出现过,相当的安分。

苏远没什么事情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每天上班。

没事就去街上巡逻,看下各个店铺的情况,保护一下街道的治安。

一切井然有序。

陈雪茹的丝绸店,和小酒馆。

在苏远的指导下,效益还不错。

稳步发展,生意好得很。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过去,已是1955年的春天。

羊管胡同苏远家的四合院后院,阳光正好。

拳风破空,两道矫健的身影正缠斗在一起。

动作看似不快,招式也朴实无华,但行家眼中,每一拳一脚都蕴含着惊人的劲力与变化,凶险暗藏。

“砰!”

一声闷响,其中身材更为健硕的少年被一股巧劲崩得连连后退几步,甩了甩酸麻的手臂,苦笑着摇头:

“停停停!不打了!”

“师妹,你这丫头也太打击人了!”

“我好不容易突破到化劲,以为能拉近点差距……”

“结果倒好,感觉被你甩得更远了!”

这少年正是陈小军,十五岁的年纪,已褪去不少稚气,多了几分硬朗。

他看向对面亭亭玉立的少女,苦笑:

“想当年我练到暗劲时,你还没入门呢!”

“这才两年多,你不仅先我一步入化劲,而且这实力……”

“我估计我到化劲,也远不是你对手啊!”

对面的少女正是紫怡,十四岁的她已出落得清丽脱俗,眼神沉静如水。

两年多的苦修不辍,加上那份远超常人的专注与悟性,让她在国术一途上高歌猛进,将天赋同样出众的陈小军也甩在了身后。

苏远在一旁负手而立,看着两位爱徒,眼中带着欣慰的笑意:

“小军,不必妄自菲薄。”

“你的进境在同龄人中已是翘楚,放眼训练营,能与你匹敌者屈指可数。”

“接下来你要锤炼的,是实战的火候与心性。”

陈小军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认真起来:

“师傅,我明白。”

“所以……我决定了,过几天我就去部队报到。”

“我快十六了,该去真正的熔炉里淬炼一下了。”

“光在训练营切磋,不够。”

苏远和紫怡对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苏远点点头,道:

“男儿志在四方。”

“学得文武艺,报效家国,自古正途。”

“你有这个底子和志向,很好。”

他没有多言送别的话,有些路,需要年轻人自己去闯。

.......

陈小军准备去部队。

但苏远并没有送。

毕竟陈小军年纪也不小了,心智也比较成熟,不需要谁照顾。

苏远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慢悠悠地穿行在四九城的街道上。

二十二岁的他,气质沉稳内敛,与周围略显喧嚣的环境形成一种奇异的和谐。

街道上偶尔有崭新的“突突”作响的边三轮摩托车驶过,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

看着这些工业部摩托车厂生产的三轮,苏远嘴角微扬,心中涌起一丝自豪。

这里面,也有他当年那辆“原型车”的一份功劳。

他例行公事地在街道办点了个卯,处理了些文件,便晃悠到了前门大街的陈雪茹丝绸店。

刚进店门,就被眼尖的伊莲娜发现了。

这位金发碧眼的毛熊女商人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正在整理布料的陈雪茹,促狭地压低声音:“嘿,雪茹,你家那位‘定海神针’来视察工作啦!”

这两年,陈雪茹与伊莲娜的跨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陈雪茹凭借苏远精准的市场预判,每一季都提前推出引领潮流的爆款设计。

再加上伊莲娜在苏联的销售渠道,将华夏精美的丝绸和成衣远销海外。

同时又把苏联的优质皮草和地毯引进国内,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关系也越发亲密。

陈雪茹抬头看到苏远,脸上自然绽开笑容,但眉宇间却藏着一丝化不开的忧虑。

伊莲娜识趣地耸耸肩:“你们聊,我去后面看看新到的货。”说完便扭着腰肢离开了。

陈雪茹将苏远引到安静的办公室,沏上热茶,刚坐下就忍不住倾吐心事:

“苏远,最近的风声你肯定也听说了吧?要发行新币了!”

“若是不换,那些旧币就没用了。”

“可是……”

苏远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神色平静如水:

“雪茹,别慌。”

“所有人的‘身价’都按同样的比例折算,等于大家还在同一起跑线上,财富的相对位置没变。”

“这是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势在必行。”

“旧币现在还能用,但迟早会作废。”

“趁早去银行换了吧,越早越省心。”

陈雪茹看着苏远笃定的眼神,紧绷的心弦稍微松了些。

苏远的话,在她这里就是定心丸。

她追问道:“那……换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苏远放下茶杯,笑道:

“倒是没太大要注意的。”

“不过旧币有几款,你可以不急着换,也可以留着收藏。”

“等过几年再拿出来,说不定价值还高一些。”

他列举了几个后世价值飙升的旧币珍稀版别。

“比如‘牧马图’、‘骆驼队’,‘蒙古包’,‘马饮水’、‘马耕地’,‘瞻德城’……”

“这些旧币图案精美,发行量相对少。”

“留着它们,别急着花掉,过些年头,说不定能值大价钱。”

陈雪茹虽然对“收藏升值”的概念还有些懵懂,但苏远的话她从不怀疑,立刻点头如捣蒜:“行!我记住了!不光我自己的,我也帮你多留意收一些!”

对她而言,苏远的话就是金科玉律。

苏远笑道:“倒不用刻意收集,随遇而安吧,反正再怎么值钱,也值钱不到哪里去。”

对于苏远而言。

现在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他的钱已经足够他以及身边的人花上一辈子了。

要那些旧币,不过是因为有一些收藏价值罢了。

留作念想。

或许以后还可以拿出来看看,怀念现在。

.......

苏远从丝绸店出来,径直去了银行。

他个人合法账户里的钱也需要兑换。

至于系统空间里那些“不便见光”的巨额现金……

只能另寻时机慢慢消化了。

银行里人不多,与外面街道的喧嚣形成对比,气氛有些沉闷压抑。

这个年代,普通工人月薪不过几十块,能有余钱存银行的人本就凤毛麟角。

能来的,要么是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干部,要么就是像苏远、陈雪茹这样做生意的。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安和紧张。

毕竟换钱这可是头一回。

而且以前也有过换钱,那些钱都是一换就不值钱了。

所以他们紧张也正常。

“苏大哥!”

一个带着惊喜和如释重负的声音响起。

苏远转头,看到徐慧真正站在一个柜台前,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彷徨。

看到苏远,她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快步走过来。

“您也来换钱啊?我这心里一直打鼓,就怕这钱一换……就真不值钱了。看到您,我就踏实多了!”

徐慧真这两年在小酒馆干得风生水起,靠着掌柜的分红,也攒下了几千块钱,这对她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苏远点点头,温和地安慰道:“安心换吧,政策不会变的。大家都一样。”

银行大厅里,其他来兑换的人也都下意识地将装钱的袋子捂得更紧了些,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生怕遇到熟人。

在这个普遍“藏富”的年代,将多年积蓄暴露在公众场合,本身就是一种煎熬。

新旧货币交替的洪流下,是无数普通人对未来财富的忐忑与希冀。

.......

ps:解释一下,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其实是以“万元”为标准的,我前面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所以写成了元,也就是直接以第二套人民币为标准来写的。

按照当时的兑换率,第一套人民币兑换第二套人民币,一万元等同一块钱。

这段换钱的剧情,本来不想写。

但既然到55年了,想了想,就写一写吧。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6/16708/236711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