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陈老师旧居
“道喜?道什么喜?”
陈导演窝在椅子上,还在为自己的半包烟感到惋惜,想也没想就说道,“如果是风光片的批文下来,就不用说了,杨专员已经跟我说过。介绍对象也不用,我结婚了。工作我刚调动没几天,不可能升职。鲁迅文学奖也拿了,奖状比公告还先到家。电影奖得等明年。
还有什么可道喜的?”
武厂长一听,心里忍不住泛酸水,拉了把椅子坐到他侧对面,酸酸地说道,“你这事业家庭双丰收,人生圆满了哈。”
陈凡掸掸烟灰,“那倒不至于,没见我现在和老婆两地分居。最好是她现在就提前分配,回到省城来工作,还是跟我一个单位,这样差不多就圆满了。”
说着叹了口气,“可惜啊,她还有一年半才毕业,而且基本上分到纺织系统没跑,上海那边也不太可能放人走,回是回不来了,只能我多跑跑呗。”
此时他心里想着,都怪当初自己太过谨慎,总是担心有人在背后搞破坏,一竿子把她们俩都送去了上海。
要不然就去江南大学,云湖和省城也没多远,反正自己每周两天要回省城去上课,也不耽误团聚。
心塞。
武厂长听到他的话,心里反倒舒服了些,劝解着说道,“人生有些小缺憾也挺好,再说了,不是有个说法叫‘距离产生美’么,你们就当是增进感情的小调剂了。”
陈凡转头看着他,沉吟两秒,“要不,你和嫂子也分居两地一下,试试产生美?”
武厂长老脸一黑,“说你呢,扯我干嘛。”
顿了一下,他赶紧转移话题,“对了,刚才还说要给你报喜,尽让你东拉西扯不着边际,都差点给忘了。”
说着脸上堆起笑脸,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上个月香港的廖同志不是买走了《道士下山》第一部么,他们拿着拷贝回去,很快就申请下来批文,从6月1号开始,陆续在十几家电影院公开上映。”
陈凡闻言直起身看着他,“票房很不错?”
“何止是不错,用廖同志的话来说,叫大爆特爆。”
武厂长笑开了花,双手比划着手势,说道,“昨天我接到他打来的报喜电话,截止到6月18日,十几家电影院的总票房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六百万,现在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榜第三位。
而且现在还有更多的独立电影院、想要加入进来放映这部电影,据他估计,最终总票房有可能破一千万港币。
今年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的,是在2、3月份上映的一部电影,名字叫什么《师弟出马》,有点拗口,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总共是1100多万港币,如果《道士下山》能超过,必定能在香港社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帮助左队电影公司扬眉吐气。”
其实吧,能够提振香港左队电影公司的士气,固然让武厂长很高兴,却不是他如此兴奋的理由。
之前廖一源受到陈凡的影响,购买放映权的时候,谈的是定额加分成,定额两万美元,分的还不是利润,而是票房,只要利润收入超过两万美元的定额,超过部分,江影厂就能享有3个点的票房分成。
现在的票房是600多万,他们就能分18万到20万,如果最终能超过那个师弟出马,哪怕就按1100万算,分成也有33万港币。
这可是白得的钱,而且还是珍贵的外汇,以武厂长为首的江影厂领导们,乐得连觉都睡不着。
有了这笔资金,别的不说,国际先进的摄影机可以买几台了吧,急缺的电影设备也能添置一些,要不然总是使用陈凡从他表姐公司那里借来的设备,怪不好意思的。
说到陈导演他表姐,这才是武厂长今天匆匆忙忙跑过来的主要原因。
从兜里掏出昧下的烟,抽出一支递到陈凡面前,武厂长嘿嘿笑道,“陈导,你看咱们这部电影在香港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跟内地的情况也差不多了,由此可见,你的作品,也是符合海外观众的审美。
所以,你看什么时候有空,问问你表姐,把这部电影拿到美国去放,早点上映,也好早点赚美元嘛。”
他可没忘记陈凡说过的话,要把这部电影,用三十万美元的底价卖给他表姐,而且收回本钱之后,超出部分还有两个点的分成。
虽然看上去两个点没有香港的三个点多,可也得看看具体是什么地方啊,要是真能在美国、西欧上映,那赚的钱可比香港多多了。
到时候看谁还敢说他们江影厂是拍舞台剧的!
陈凡此时则在想着,《道士下山》在香港最终能收获多少票房?
原来历史上,《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到3月3日在香港上映,也是以左队院线为主、零散的个人电影院为辅,最终票房是1600多万港币,在当年票房榜上名列第四。
那一年最高的是经典港片《最佳拍档》,轰下了两千六百万港元的票房,震动全港。
不过那时候电影票价涨了不少,电影市场更加繁荣,不能跟现在直接做对比。
而八零年的电影市场上,《师弟出马》在年初上映,一举打破票房纪录,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破千万的港片,并牢牢占据年度票房榜首位一整年。
某龙一时间风头无两,眼睛一直望着天,走路都捡不到钱。
如果只论电影质量,陈凡自然有信心说《道士下山》远胜过《师弟出马》,但是很可惜,对于一部从内地来的电影,还是一群从来没听说过的人出演,哪怕上映后好评如潮,可具体能有多少效果,完全可想而知。
要知道,“明星效应”在电影界的作用,可不是简简单单“精彩”两个字就能抹平的。
那年《少林寺》输了那么多,不能不说“许氏双杰”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两年后,《少林小子》如此单薄的故事,票房却超过了《快餐车》,就代表小李子他们得到了香港观众的认可,这才抹平了“明星光环”。
所以陈凡并不像武厂长和廖一源他们那么乐观,在他看来,最终能拿到一千万左右的票房,就是大胜。
要是最后能拿到票房冠军,固然可喜,就算没拿到,也不可惜。
另一个,右队电影公司还没出手呢,万一他们想不开,要用新片来狙击,就是不让《道士下山》登顶,也是有可能的。
还是变数太多,放平心态最好。
赚钱最重要。
思长时短,等陈凡听到武厂长的问话,顿时反应过来,没好气地看着他说道,“我看你是看香港那边赚了钱,等不及了,就想催着我表姐那边尽快上映吧。”
武厂长捏捏双手,一本正经地说道,“创汇刻不容缓,多挣钱才能买设备、拍更多好电影嘛,不寒碜。”
陈凡咂咂嘴,说道,“别说,他们那边电影院收购情况怎么样了,我还真不清楚。
这样吧,待会儿我给那边打个电话问问,实在不行,先派个人过来把合同签了,定额款打过来,行不?”
武厂长两手一拍,激动地抿着嘴,“就等你这句话!”
陈凡哈哈一笑,对着不远处的边慧芳挥挥手,“收拾好东西走人。”
武厂长赶紧起身跟在身后,“慢点慢点,陈导啊,你看这第二部也拍完了,什么时候能把后期做完?”
陈凡丢掉烟头,回头看了他一眼,无奈地说道,“你该不会是想让这部片子先拿到香港上映吧?”
武厂长激动地一拍大腿,哈哈笑道,“要不说英雄所见略同呢,昨天廖同志打电话的时候,提了那么一嘴,我一想有道理啊,打铁要趁热,正好香港那边第一部正在火热上映,等那部下来,然后咱们立刻给他们把第二部续上,那不是刚刚好?!”
陈凡停下脚步,对着他说道,“首先呢,后期制作我会尽快,但我刚忙了小两个月,得先休息几天,不过分吧?”
武厂长眨眨眼,心里很想说休什么休,拿出当年大炼钢的精神来,奋战一百天……,然后想起陈导演年纪太轻,没有炼过钢,……主要是导演同志这时候眼神不太对,让厂长同志有点不敢怼。
他只能沉吟两秒,弱弱地说道,“不过分。”
见厂长如此识相,陈导演脸色稍微放松了一些,轻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次,就算把第二部后期做好了,我也不建议立刻上映。”
武厂长脱口而出,“为什么?”
陈凡看着他,轻声说道,“你想啊,你自己看第一部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看第二部?”
武厂长当即点头,“对啊,有什么问题吗?”
陈凡笑了笑,说道,“对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咱们还想拍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就不能太早上映第二部。
如果一下子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让他们过足了瘾,后面的续集,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不够了。”
武厂长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道,“这就跟吃饭一样,不能一下子吃太饱,得稍微欠点儿意思,这样还能想着下一顿吃什么。如果吃得太饱,那就什么都不想吃,用老话说,吃伤食了?”
陈凡啪地一下打了个响指,“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继续往下走。
武厂长快跑两步,紧随其后,“那你现在去哪儿?”
陈凡抬头看了看在头顶上盘旋的几只大鸟,笑道,“回老家歇两天。”
……
卢家湾,陈老师旧居?
陈凡躺在躺椅上,手里握着拳头大的紫砂壶,享受着树林中吹来的凉风,很是惬意不已。
只不过当他听见“陈老师旧居”几个字时,额头上顿时挂满了黑线,当即扭过头看向旁边的杨队长,无奈地说道,“我还没彻底搬走,过年都是回这里过,平时有空也会回来,怎么能说是旧居呢?”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些庆幸,幸好不是“陈老师故居”,虽说故居不是特指去世的人住过的房子,也有在世之人曾经居住过的意思,但可能是用在去世之人身上多了,听着总感觉有点瘆得慌。
杨队长手里拿着旱烟,翘着的二郎腿还在抖啊抖,看着他说道,“你人又没在这里常住,怎么不是旧居?
我跟你讲啊,这个名字我可是问过卢四爷的,四爷说可以用,我才这么跟别人说。”
陈凡咂咂嘴,“我估计是四爷让你缠得没办法了,不得已才说可以。”
“那也是可以。”
杨队长晃晃脑袋,对着他说道,“反正牌子我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告诉你一声,等一下让人挂在知青点房门上去。”
陈凡眨眨眼睛,“挂知青点门上的啊?”
杨队长点点头,“啊,要不然呢?”
他说着还叹了口气,“没办法,谁让你现在是个名人,隔三差五的就有些文学青年跑过来,说是要瞻仰你住过的地方。”
陈凡头上冒出几个问号,瞻仰?
这个词确定合适?
杨队长可不管他斟酌用词,还在说着话,“以前是那些跑来参观学习的人也就算了,现在人越来越多,还越来越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一来还就爱往你这里钻。
可是你家里这么多的贵重家用电器,万一被人顺走了算谁的?
所以啊,我就拉着老刘、老黄商量了一下,又找大队部商量、再找卢四爷讨办法,最后想出这么个主意。”
他说着指了指坡下,“那个知青点现在也没人住,就把里面改了改,照着云湖市里一个什么故居的样子,改成了陈老师旧居。
反正你以前用过的那些蚊帐、稻草铺盖、煤油灯、弹子锁、木盆等等家伙什,现在都用不上了,我就让人都给搬进去,然后规整了一下,复原了你以前住在那里的样子,也算是给那些人找个地方拴住。”
抽了两口旱烟,杨队长咧着嘴笑道,“别说,弄好以后啊,再也没人闯这里来了。后来我们又把原来知青们读书的图书室还原了一下,再弄了点生活工具进去。
现在陈老师旧居,已经成了卢家湾必游的景点,每天都有好些人过来哦。
等挂上了牌匾,有了字号,就更加名正言顺,用卢四爷的话说,也是卢家湾一景。”
陈凡抿抿嘴,真是神特么一景。
蒜鸟,你们开心就好。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6/16820/1111023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