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穿男,考科举?这我在行啊 > 第438章 终章

第438章 终章


镇安府的冬天格外漫长。

梁庸正在这里经历第二个冬天,连绵的大雪下了三天,一开门,北风呼啸席卷而来,让人有些拉不住木板门。

梁庸颇有些费力地把门合上,进入房中,屋里燃着地炉,火上架着铜壶,壶嘴里升起缕缕白烟,不断发出啸叫声。

他脱下厚重的披风,抖了抖身上的雪,欢喜地对正在炉边看堪舆的赵靖道:“老赵,你猜我收到了谁的来信?”

赵靖从堪舆图中抬起头来,两年时间,足以把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变成边民的模样,他笑道:“南边来的信?”

“正是!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我上个月给秦公写信,想要告诉他咱们这边的好消息,也不知他们收没收到信,反而是咱们先看到他的好消息。”

梁庸激动极了,坐在赵靖旁,把书信拆开。

“你看,他说越州建造出一种巨大的海船,最远可航行万里,他们用这艘船去了倭岛,还在那发现了一座金矿,也不知父皇该多高兴!”

梁庸脸上浮现出一种怀念的神情,他自愿请求来的镇安府,做了边地之王,但他心中从未放弃过那个目标。

这两年他按照秦扶清的意思,在镇安府与北地发展商贸往来,促进农业商业发展,尽可能得到此地民心,如今在镇安府中,可以说百姓只知有梁庸而不知有陛下。

当初他那些兄弟想要看他镇压不住边地军户的窘迫模样,也在赵靖的帮助下瓦解。

梁庸一直渴望被看见,但景帝从未注意过他,他也没得到过任何嘉奖,似乎他做的这些,就该是他做的一样。

这让梁庸极其不开心。

他迫切地想要回到京城,想用自己已经得到的去和兄弟们厮杀。

但秦扶清一直告诉他,时机未到。

到底是什么时机呢?秦扶清会不会是在骗他,等到景帝真的没了,一切都尘埃落定,哪里还会有他梁庸的事情呢?

梁庸在镇安府做这么多,又不是真的为了当个闲王,等他那些兄弟之中任意一人登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梁庸才会特别急迫。

赵靖不是不懂梁庸的心思,梁庸爱才如命,对他这么个不能走路的残废也非常重视礼节,并且封他为将军。

倘若他手下还有别人,哪里会做如此态度呢。

二人正说着朝中大事时,突然有人来报,说是长安郡主有请。

五皇子对自己这个表妹不敢怠慢,他能在这里坐稳位子,同样有长安郡主的一份功劳。

长安郡主到北地和亲,与北地王子勃勃尔成亲已有两年,这两年时间,她和梁庸里应外合,促进北地与镇安府互通,北地的牛羊,镇安府的食盐粮食等物,都可以用来交易。

自从开放互市之后,北地入侵之事几乎没了。

长安郡主怀有身孕,月份已大,梁庸不敢耽搁,连忙去见他那。

长安郡主怀孕后以想家为由,搬到镇安府中来住,勃勃尔始终陪伴她左右,二人伉俪情深,倒是一段佳话。

梁庸见到长安郡主  ,才知道长安郡主是想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秦扶清造大船发展越州,又打通倭岛让倭岛成了附属国,倭岛境内的金矿和其他矿产资源都归北明所有,不仅如此,为了表现北明对倭岛的恩惠,还允许两国开通海上贸易,倭岛上的人想要北明的普通货物,就要拿更好的东西来换。

乘风一号第一次出击,就带来巨大的回报,威慑了周边海上国家,除倭岛以外,还有其他十四个小国愿意成为北明的附属国,每年朝贡。

就在上个月,十几个附属国齐齐朝贡,送去不少珍贵礼物,据说还有两头白象,景帝龙心大悦,下旨赏赐秦扶清,为他封官加爵,如今秦扶清才二十三岁,已是一朝国公。

位同于郡王,基本就是梁庸这一级别的了。

可想而知,景帝有多高兴。

梁庸听罢消息,整个人都惊呆了,秦扶清成了郡王?

来信里可都没说啊!

他就知道海战一事!

合着秦扶清只说了一部分,对自己得到的嘉奖是一点都没提!

长安郡主高兴极了,就像是她自己得到嘉善一样高兴。

勃勃尔听闻此事之后倒没有意外,因为秦扶清救了他的性命,他早已为秦扶清所折服,并在私下时称呼秦扶清为老师。

梁庸总觉得自己回京之路更近了一步,他一直在等这一天到来,可他没想到,这一天一等就是六年。

在这六年时间里,他亲眼见证秦扶清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早在他打下倭岛夺得金矿时,景帝当着众人的面许给他国公之位,让这之后他做出的成就已无爵位可封,于是秦扶清得到的赏赐越来越多,多到足以让梁庸眼红。

为什么他的父皇总是看不见他呢?

梁庸很好奇,自己这辈子还能等到回京的那一天吗?

秦扶清最大的功绩,就是建了许多学校,他把那些学校成为大学,里面有很多不同的专业,什么农学,连造船都能成为一门学问,有他在,北明的各种工匠地位倒是水涨船高。

等他从海外引进各种植物之后,他所创办的学校,就渐渐显露出威力来。

有人研究出亩产能上五百斤的优良稻种;有人种出专门制糖的甘蔗;有人把橡胶树大规模种植,让橡胶制品走进千家万户;有人做出沼气灯……

等梁庸回过神来时,就连北地都有了一种名为自行车的交通工具,此物十分便利,骑上去如臂指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只不过自行车全依赖铁和钢,除非极其富贵的人家,否则是骑不起的。

也有一些聪明的匠人,用竹子和木头代替铁和钢,做出来的自行车同样能骑,只不过需要费心保养。

秦扶清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带着他教导出来的学生弟子,在民间都很有声望。

梁庸多年前下的一步棋,终究等来了收获那天。

秦扶清回朝之日,陪在他身边的梁麒被景帝注意到了。

此时的景帝早已白发苍苍,老眼昏花。

这些年来,若不是玄鹤道长吊着他一口气,估计他早就不行了。

梁麒自称是景帝孙儿,可景帝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有个孙子被秦扶清收为弟子,随着秦扶清声名鹤起,想要拜他为师的人数不胜数,他愿意收下的,却不多。

十三岁的梁麒已经长成了少年模样,他目光清澈,不卑不亢,直言自己来历。

听到第五个儿子的名字,景帝的眼神闪了闪,他对五皇子不算喜欢,却极喜欢秦扶清教导出来的孙子。

秦扶清为他建功立业,扭转乾坤,让濒临死亡的北明王朝重焕新生,朝野上下秦扶清的呼声非常高,甚至要超过景帝自己。

景帝防备他吗?

不,防备秦扶清,已经是下一个皇帝该考虑的事情了。

景帝自知时日无多,想问问秦扶清对下一任皇帝的人选有什么看法。

自秦扶清回京以来,众皇子恨不得跪他门口求见,估计就是为了等景帝问这么一句。

秦扶清只说了一句梁麒登基,天命所归,有他在,北明王朝起码能再续命百年。

他没再隐瞒什么了,毕竟景帝也不是傻子。

景帝没有对秦扶清的妄言加以责怪,也没说下旨让梁麒继伟,他一纸诏书,把所有皇子都叫回来,之后在家宴上明确表明他死后五皇子继位,然后五皇子之后就是梁麒,如果梁庸随意更改太子之位,那他就不能名正言顺做他的皇帝。

景帝管得太宽了,毫不留情面地下命令,让本还在狂喜的梁庸如同被泼一盆冷水。

他看了眼陪在秦扶清身边的儿子,八年时间太长了,长到他对这个疏远的儿子有些陌生。

他早已有了更加心爱疼爱的儿子,只想着登基之后让梁麒做个闲散王爷,好弥补这些年来亏空的家人关爱,至于太子之位,他有别的人选。

谁知道景帝临死,还摆他一道。

五皇子就是再怎么心有不甘,也只能高兴领旨,他先做皇帝再说,难道做了皇帝之后,还要听别人的吗?

办完家宴没几天,景帝就不能起身了,他挨个叫儿子到身前说话,最后和梁麒说完,驾鹤西去,享年六十三岁。

五皇子梁庸登基,立梁麒为太子。

梁庸登基三个月,便不顾朝中阻拦,随意找理由将他那些兄弟关禁闭或是流放。

六个月后,他频繁找梁麒的差错,试图更换太子。

登基八个月,梁庸随意找理由,罢黜秦扶清,将他赶回老家,做他的秦国公。

国公只是称号,并无实权,在皇权面前,秦扶清看起来很是柔弱可欺。

时隔多年再回安溪县,这里变化大到让秦扶清觉得十分陌生。

他有了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也需要他的陪伴,他和素琴成亲已有八年,却一直没有子嗣的动静,外面议论纷纷,秦扶清对外直言不讳,只说自己身体有问题,正在调理。

秦扶信已经成家了,整个秦家家族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蔚然成风。

这家伙还是个生育标兵,目前膝下有两子一女,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八个月,秦扶清特别喜欢自己的小侄女,小丫头长得胖乎乎,和她亲爹完全不像,眉眼之间反而能看出长得像自己。

秦扶信对小女儿甚是疼爱,读书办公时都要带在身边,换尿布更是信手拈来,利索得飞起。

大哥成家早,只有两个孩子,大姐有两个,其他姐妹最多有俩……

秦家肉眼可见地热闹起来。

秦扶清回家后,家里总是热闹的,大的小的都粘他,让他有些无处可去。

安溪县文风甚浓,当年秦扶清试探着搞的墨香阁,如今已经成了文人心中的圣地,不来这里抄抄书留下点墨宝,都对不起读书人的身份。

秦扶清被罢官后,天底下的文人纷纷为他打抱不平,这里的文人可不只是男人,还有女人。

自青州女校之后,这些年来各地女校如星星之火,拔地而起,许多女性在接受到教育之后,开始找工作,再加上这些年秦扶清推动各种工业商业发展,工作岗位多,所需人才多,女人们顺理成章走进岗位之上。

同样有一些女性,选择生儿育女之后,也没放弃对下一代的教育,她们把女儿们送入学校接受教育,这又何尝不是种进步呢。

百姓们念着秦扶清的好,朝野上下纷纷质疑新帝的旨意,更让梁庸恼羞成怒。

梁麒冷静指出问题,反倒被他迁怒,废太子之位。

梁麒没为自己争辩什么,连夜收拾东西跑到安溪县找老师。

这些年来,他早已习惯和老师生活在一起,对父亲的印象,只留在那个风急浪高的雨夜,他盼着自己早日长大,要更加懂事,为父亲分担忧愁。

他问秦扶清一句话:“老师,人总是会变的吗?”

秦扶清回他:“因其兴,必因其亡。”

梁麒似乎陷入某种思考之中。

梁庸的行为越发猖獗,他像是要把过往许多年的憋屈全都发泄出来,想要更多人看到他,注意到他。

他接连拿朝中大臣开刀,兄弟们已经被他杀得没什么人了,甚至下旨禁止镇安府与北地互市通婚。

可以说,他过去隐忍爱护百姓,如今看来全都是伪装。

眼看着北明就要被折腾得倒退回去,梁麒终究忍无可忍,亲手终结父亲的生命,以景帝的旨意。

当梁麒黄袍加身,坐在帝位时,他似乎更加明白了老师话里的意思。

权力会改变一个人,但如果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机器呢?

梁麒在位的前十年,他一直在构建合理的朝廷班子,组织,律法,运行逻辑……

这十年中,他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修生养息,让庞大的帝国得以喘息。

在这十年时间里,秦扶清屡次拒绝回到朝廷效力。

他和素琴有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秦扶清不想再奋斗了,余下的时间,他只想安安静静和家人们一起享受生活。

梁麒是个聪明孩子,大船已经搭建好班底,他知道该怎么扬帆起航,抵达彼岸。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786/1786479/4392924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