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 章 参观阅兵典礼
早上七点多,刘晓希就起床了。
她昨天回来的时候,给祖宗们都留下了了手机,方便联系。
毕竟首都那么大,这些个祖宗还要待两天,虽然有系统在,不怕人弄丢,但万一真的走散了,怕他们会心慌。
有手机的话,即便走散了,心里也安稳些。
刘爸刘妈听到动静,也起床了,两人打算出门买点早餐回来。
至于刘晓成,那是根本就没睡,前一天没出门就睡了一整天,现在还有精神打游戏。
距离小院几百米处的院子里,战士们五六点就起床了,他们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刘晓希给他们租的院子很大,不过卫生间的数量也就两个,战士们就先起床洗漱,这样也能避免拥挤。
虽然昨晚睡觉前,大家已经感受过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使用,但再次使用依然免不了新奇。
“真方便啊,都不需要生火。”
“可不是嘛,连厕所都修得明亮整洁,还放了那叫香薰的,那马桶一按开关就有水冲干净,洗澡也方便,那叫花洒吧,真好用。”
“你们还真别说,昨晚我用了那洗发水和沐浴露,身上都香喷喷的,嘿,咱这辈子都没那么香,不信你们闻闻。”
“我说老李,说的好像谁不是香喷喷的,你闻闻我...”
光是洗漱的功夫,战士们也说得很高兴,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也才三十来岁。
都是很年轻的年纪,可背负的责任太大,让他们看着都比后世的同龄人略显沧桑。
负责带队的陈柏行战士,就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洗漱后,像平时,在他们那个时代,早起训练是每天必修课。
现在来了后世,什么都不做,十位战士还很不习惯,干脆把院子打扫了一番。
忙完后,还拿着刘晓希给的手机,分工合作上网查阅一些资料。
到了七点多,陈战士干脆安排三位战士去附近买些早餐回来。
“你们看着买吧,十九个人的量,尽量多买些,免得不够吃。”
安排好人去买早餐后,陈战士想了想,去叫几家祖宗起床。
孔子和颜回其实也醒了,正在屋里换衣服。
陈柏行过来的时候,他们也正好打开房门出来。
住在隔壁的辛弃疾和范氏,听到动静也醒了。
李春花在陈柏行敲门的时候就换好衣服了,同时边将两个孩子叫醒。
陶喜妹连忙翻身下床,换上最喜欢的小裙子。
陶铁头还懵懵的坐在床上,头发都炸开了,“娘,我们要看大阅兵了吗?”
李春花拿过衣服递给儿子,“是啊,快起床吧,一会儿看直播呢。”
另一头,方家兄妹俩也迷迷糊糊醒来,好在知道今天是大阅兵,连忙起床收拾。
鉴于今天比较特殊,光幕昨晚就没关。
各时空的人们也没什么睡意,很多人甚至一整晚都没睡过。
今天,祖辈们几乎都把时间空了出来。
因为知道这个是重要的日子,很多百姓基本上提前把活在前几日都干了,就是为了这天能有时间休息,安安心心看光幕。
书院也给学子们放假了一天。
民间的小摊贩,没办法休息的,早早就准备上,今日都要忙着出摊赚钱。
酒楼、茶庄、梨园也都早早开门做生意。
今天是个大日子,上门的客人会很多,自然生意就很好,商贩们自然要抓住赚钱的机会。
像在宋朝的时空
热腾腾的茶叶蛋、包子馒头、烧饼、油条、豆浆、馄饨、面条等早餐铺子,也开始热闹起来。
一些殷实人家会提前来买些回去。
普通人家也会来买,这些吃食不贵,城中居住的普通人也能买得起。
苏轼喝了杯茶提提神,带着儿子就出了门,时不时见到想吃的食物,就会在摊位前驻足。
“热腾腾的烧饼嘞,好吃不贵,客官,可要吃炊饼?”
“来两个吧。”
......
李清照一家三口斯条慢理的吃着馄饨,眼神也关注着光幕,时不时说两句。
李清照有些懊恼,她太喜欢后世的氛围了,可惜现在还没抽中去后世的机会。
现代时空
刘晓希洗漱好,就去找战士们。
得知大家已经吃了早餐,她才放心。
客厅里,电视机正打开着。
刘晓希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红旗给每个人都分发上一个,还有五角星和红旗的贴纸贴在脸上,瞬间就有了氛围。
李春花家铁头,小心翼翼的摸了摸脸上贴的五角星,开心的转圈圈,一只手还挥舞着手上的小旗。
看得各朝代的孩子们羡慕极了。
陶铁头的姐姐陶喜妹,以及方家兄妹俩,也给脸上贴上了五角星,兴奋的不行,年纪小,对喜悦的表达也很直白。
大人们也被感染到了,战士们更是拿着手里的小红旗,看都看不够,爱惜得不行。
刘晓希还很可惜,因为普通人没有官方入场券,是去不了现场看阅兵的。
这也是最近她才弄清楚的事情,只能安排大家在屋里看直播。
祖辈们都还挺理解的,其实都能猜到,毕竟这么重要的日子,还来了很多国家的领袖,戒严是肯定的。
眼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刘晓希也准备先离开,她爸妈已经打电话来问她去哪儿了。
“那我先回去了,你们先看直播,等中午我们再出门。”
2233也把光幕镜头一分为三,一个播着刘晓希一家四口的情况,一个播着孔子、战士们这头的情况,还有一个镜头则是转播后世的大阅兵现场。
各朝人士笑眯了眼,可选择性就多了,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观看即可。
基本上,大部分人的视线还是停留在阅兵广场的直播上。
嬴政已经在宫内大摆筵席款待臣子们,一方面是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另一方面则是借着后世的大阅兵,群臣可以各抒己见,畅谈一番。
就连刘季、陈平、萧何他们也都得以入宴。
很多朝代的君王们,虽然不见得宴客群臣,但也给臣子们放了假。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目光紧紧锁定大阅兵现场。
先辈们也做好了准备,虽然还不知道等会会有多少新武器亮相,但大伙儿心里的激动情绪还很高。
当时间来到九点整,就意味着阅兵仪式要开始了。
气氛一下进入到高潮。
各朝代的人群,声音也逐渐变小。
人们不免紧张起来,呼吸都变浅了。
古代老百姓自然是没见过这种阵仗的,虽然以前也从光幕上看到过阅兵,但这次的意义不一样。
这可是在直播。
古代的小孩们安安静静的,不吵也不闹,或是嘴里小声的吃着长辈给的鸡蛋、糕点,嘴巴一鼓一鼓的,葡萄般透亮的眼睛就不曾从光幕上离开。
阅兵的直播现场,国旗护卫队伴随着礼炮声出场。
他们踩着鼓点,变换着步伐和队形,昂首阔步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来。
各朝人士牢牢注视着他们手上的那一抹红色,没有人说话,耳边都是‘哒哒哒’的脚步声,传到各时空。
帝王们虽然已不是第一次见,但还是无比感叹,他们时代的军训啊,都搞了好久才勉勉强强达到这种效果。
民国的人们突然眼眶就红了。
他们很想告诉那些列强,你们如今欺负我们又如何,但几十、上百年后,我们的后代比你们强多了。
很快,先祖先辈们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原来阅兵的车牌号竟然是‘1945’,这个数字啊,他们怎么可能看不明白呢?
就是这么简单的细节,却让无数祖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后世的孩子们从未忘记过他们的先辈们。
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激动的,分列式上,随着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出场,先辈们眼睛都不够看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各种东大新研发的军事力量登场,其中东风洲际核导弹的亮相,可打击能力覆盖全球,这让民国众人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这可是覆盖全球啊,乡亲们又哭又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表达他们此刻的激动。
先辈们哭了,可却是喜悦的泪水。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孩子们这次肯定会给我们惊喜,他们真的做到了。”
“太好了,有这个大家伙在,华夏再也不怕被人欺负了。”
“孩子们真有出息,打,谁敢来欺负,狠狠的揍他。”
......
老祖宗们也有一种叹为观止,大家兴奋的分享着此刻的心境。
曹操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说诸葛亮造出了东风号,还对准了他的洛阳。
此刻曹老板乐呵呵的表示,“后世的东风号,可不是诸葛亮能造出来的。”
诸葛亮此刻也在和刘备他们感慨着,“后世的东风快递,果然名不虚传,如今都能锁定全球了。”
秦朝
嬴政坐在上首,静静的听着臣子们的畅聊。
冯去疾感慨的对一旁的王贲说,“后世这一次的大阅兵,想来目的是达成了啊。”
王绾很是激动的表示,“不错,不光是威慑了其他那些不安定的国家,也让人看到了东大真正的实力。”
李斯轻笑了几声,“这只是摆在明面上的,但私下呢,那些国家不傻的话,接下来就会安分下来。”
......
元光年间
霍去病兴致勃勃的道:“陛下,后世会不会想卖武器给那些狗大户啊,这次阅兵出现了那么多厉害的武器装备,肯定容易卖出去吧。”
刘彻沉吟了下,“这倒是,中东不太平,想买装备的肯定有。”
说着,刘彻的语气变得沉痛,“可惜啊,朕买不了。”
霍去病一脸奇怪,好声好气的说,“陛下,你买了用处也不大,咱现在如果用后世的武器来打仗,和大人揍小孩也没区别。”
刘彻一想也是,“就是不能亲眼看看威力如何。”
霍去病摇摇头,“那还是算了,真要看到的时候,后世只怕已经开启S3赛季了。”
......
李世民看着阅兵仪式上出场的武器,眼神都在发光,“这些出场的武器,只怕不便宜啊。”
魏徵一本正经的表示,“陛下,只怕不仅不便宜,那是相当不便宜,掏空国库都不一定买得起。”
李世民:...扎心了
房玄龄他们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也是这个意思。
赵匡胤感觉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如果大宋有这些装备,他还怕个嘚儿。
朱元璋则还在和儿子讨论能不能研究更厉害的火器,哪怕比不上后世的武器装备,但多多少少提升一点威力也好啊。
朱标也不知道能不能研究出来,“爹,要不让兵部试试吧,不过研究武器挺费钱的。”
朱标还是给他爹打个预防针,免得后续心疼银子。
果然,听完这话,老朱就有些犹豫了,“那咱再想想。”
—
阅兵时长不算很长,一个多小时,当结束的时候祖辈们还意犹未尽。
不过到底是知道了后世的军事实力又有所提升,甚至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出色。
陈战士、宋战士他们也还在议论着这些武器的厉害之处,加上人人都有个手机,大家还上网去围观了后世人的发言。
到了中午,刘晓希给陈战士发了消息,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得知祖辈们已经收拾好了,刘晓希就叫着全家也出门了。
因为这次来后世的祖宗们人数有点多,刘晓希也不知道找什么借口介绍他们给家人,干脆就放弃了介绍。
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她是没想到的。
祖宗们本来是跟在一家人身后,路上行人很多,刘爸刘妈也只以为是顺路的。
刘妈妈东张西望的看了看路上的行人,“好多人啊。”
感慨完,回头正好和范氏的眼神对上,双方都笑着点点头。
范氏心里一动,就这么说上话了。
然后自然而然就一起走了。
边走边聊,刘爸刘妈还很惊讶,对方这个大家族,这是十几号人来首都啊。
刘妈妈走在范氏和李春花身边,好奇着呢,“诶,范妹子、李妹子,你们是从哪儿来的?还习惯不?”
范氏温柔的说,“还好呢,我们昨日来的,还不算很习惯。”
这话也没错,她生活的宋朝和现代差别极大,更别提整个人都还处在兴奋状态。
刘妈妈热情的表示,“那我们一家四口,比你们来得早,我们都来一个星期了,我给你们说啊...”
刘爸爸也在和辛弃疾、孔夫子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你们就住在我们隔壁街啊,那还真不远,从鲁地来的啊,那比我们近...”
孔子和辛弃疾都是鲁地人,这样说其实也没毛病。
刘晓成就混到战士们身边去了,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说起话来很容易聊上,更别说战士们都在找话题和他聊。
至于刘晓希,则是和方之音说着话。
她心里还很雀跃,原本还不知道怎么处理,结果现在倒是阴差阳错一起走了。
而且都认识了,之后一同做什么事情,也有了理由。
光幕下
看到这一幕的各朝人士也很意外这个发展,不过也给大家提供了思路。
至少以后去后世,刘晓希不方便找理由介绍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能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刘家人搭上话啊。
朋友朋友,也是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熟悉的过程。
这一想,祖辈们的心情都很好。
刘晓希也找了一家老字号饭店,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就在这里解决午饭。
刘爸刘妈他们没想到路上遇到了新朋友,尤其是聊得还很投机,在知道对方一行人来得晚、对首都不熟后,非常热情的邀请大家一块玩。
刘晓希心里偷偷给她爸妈比了个赞。
下午的时间,刘晓希特意问了下大家有没有安排,如果没有的话,不如一起去明十三陵逛逛。
孔夫子和颜回师徒都没意见。
战士们也同意,他们对后世的一切都新奇,去哪儿都不错。
辛弃疾和夫人随大流。
李春花和方家兄妹也都听大家的,来后世,他们不管是去逛哪里,都不会无聊。
刘爸刘妈和刘晓成,自然是无所谓的。
至于李春花的两个孩子,年纪太小,大家自动忽略他们的意见。
刘晓希干脆包了个大巴车,一路上,也在给大家讲述明十三陵的基本情况。
“...明朝16帝,但有13位明朝皇帝葬在这里,至于明太祖的墓在应天府,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代宗朱祁钰葬在景泰陵。
除了葬有13位皇帝外,还埋葬了23位皇后和众多嫔妃。
两百多年来,万历皇帝的定陵、还有崇祯帝的思陵都有被盗过...”
各朝人士正认真听呢。
像百姓们单纯就想看看这皇陵长啥样。
其他朝代的帝王们也好奇明朝的皇陵。
唯有明朝皇帝们听得牙疼。
朱允炆也说不上自己是什么心情,明十三陵中没有自己,他也不觉得多难过,毕竟那都是燕王的后人,自己也不见得愿意和他们为邻。
朱翊钧感觉自己很悲催,自己的陵墓竟然被盗过了。
朱由检也有这种感觉,明明他死的时候都是亡国之君,怎么还能有人‘光顾’自己的墓呢?
刘晓希可不知道明朝皇帝的想法,到了十三陵购票后,就带着大家逛了起来。
其实明十三陵的可游玩性不多,每个陵都长得差不多,加上陵与陵之间比较分散,也很费时间。
所以也没在这里待太久。
从明十三陵离开,一群人就去看京剧了。
来到首都,看京剧自然是一种艺术享受。
刘晓希带大家看的这一场正好是《穆桂英挂帅》,里面的穆桂英身怀大义、受印出征,保卫大宋江山。
这巾帼不让须眉的表现,获得了各时空的一阵阵喝彩。
连宋朝皇帝们都看入了迷,不过他们时代可没有穆桂英。
杨业和折氏一边称赞,一边又遗憾,可惜他们真没有穆桂英这个孙媳妇啊。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085/2251435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