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2章 不想当皇帝的皇帝
{古代,有哪些皇帝不想做皇帝?}
百姓们:...
这都是些什么凡尔赛的话啊?
如今他们看光幕久了,都懂凡尔赛了。
地里干活的小伙忍不住说,“这是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要是不想当皇帝,那干脆让我来吧。”
卖货郎揉了揉挑担子的脖子,心酸道:“不想当皇帝好不容易,退位多简单啊,有的是人想干。”
......
不光是百姓们这样想,大臣们也一样。
历朝历代那么多想造反当皇帝的权臣王侯,不就是想过一把皇帝的瘾儿嘛。
王莽实在看不得这种,他费尽心思想当皇帝,结果还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帝,忒气人。
曹老板这暴脾气,都忍不住想开喷了,人比人咋那么容易气死人呢。
开国之君们也想知道,这到底是哪家的不孝子,竟然不想当皇帝的?
不知道为何,朱元璋有些不好的预感,实在是自家奇葩有点多。
现代时空
刘晓希没忙着点开帖子,而是思索了下,说道:“据我所知,古代比较出名的、不想当皇帝的有梁武帝萧衍。
他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出身兰陵萧氏。
历史上他都出家了好几次。”
听到这话,很多不明所以的百姓都来了精神,主要是看不懂萧衍的做法。
秦朝
萧何呆呆抬头看向光幕。
旁边的蒙毅喊了他几声都听不见,还是推了他一把才回过神。
“咋了,看到后代的消息这么激动?”
萧何摆摆手,“就是太惊讶罢了,想不明白他为何当和尚。”
以前也听过萧衍的名字,但萧何不知道这是他的后人啊,现在知道了,自然比较关心。
刘季、樊哙他们也被惊讶到了,萧何的后人不但当了皇帝,还想做和尚。
“这、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汉高祖时期
汉初的这一众功臣,本来还羡慕萧何有个当皇帝的后代,但知道对方喜欢当和尚后,这羡慕就变成了同情。
韩信有些消沉,都说汉初三杰,萧何的后人称帝,张良的后人当天师,那自家的后人呢,这心情有些惆怅啊。
萧何这个当祖宗的也不见得有多喜悦,本来知道后人的消息还是值得开心的,但这个后代好好的皇帝不做,要去当和尚,好心情都被破坏了。
刘邦抿了口小酒乐了,“萧何的后代也是有出息的,哈哈哈,还想当和尚。”
吕雉略微有点惊讶,“可能他有什么打算也不一定。”反正她是不信会有人好好的皇帝不做。
......
南朝梁国
太子萧统看了看光幕,又忍不住叹气,“老祖看到了肯定会生气的吧。”
可惜他父皇任谁劝说都没用。
大臣们也是心累的很,这真是落得全天下看笑话。
萧衍也不是注意不到光幕,但他有他的打算。
现代时空
刘晓希继续说着萧衍的事迹。
“...萧衍当皇帝,也是前明后昏的典范。
太子萧统以仁德出名,只是31岁就因病去世,他的儿子萧欢按例要立为太子,但萧衍想到之间与长子有间隙,转头立了第三子萧纲。
关于他出家这事,也有很多人觉得他是为了迫使群臣出钱、将他从寺庙赎回来。
所以真说不好他到底是真的不想当皇帝、还是假的。
至于萧衍的结局,其实也挺凄凉的,侯景叛乱,他被侯景囚禁致死。”
光幕下
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对萧衍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秦朝
嬴政没什么看法,不管萧何的后代再如何,现在萧何都是大秦的臣子。
萧何在沉默中接受了这些现实,他还能咋办,总不能去把萧衍骂一顿。
汉高祖时期
刘邦还在吐槽萧衍是不是对佛教爱得深沉。
“啧啧,竟然还要拿钱去赎他,这是想给寺庙多搞点钱啊。”
萧家
萧禄和萧延两兄弟还在讨论是他们谁家的后代,可是怎么讨论也没结果。
萧何和夫人心累的很。
萧夫人有些可惜的说,“你说说,他要是一直保持励精图治该多好,还有萧统这孩子,怎么就死了呢。”
萧何现在也想开了,宽慰道:“世人总是会被世间各种东西迷了眼,几千年历史又有几个皇帝从始至终都是明君?罢了,随他们吧。”
......
南朝梁国
萧统现在也顾不上他爹了,急急忙忙就去看太医,毕竟死了,媳妇孩子日子会怎么样,他可不放心。
太子府上一阵兵荒马乱。
皇宫内,萧衍皱着眉,还是让太医去给太子看看。
现代时空
刘晓希已经在说到下一个主人公了。
“还有宋朝的宋钦宗应该也算吧。
当时金兵南下,他爹宋徽宗为了躲避装病,让人把赵恒打晕了抬上龙椅。
等赵恒醒来的时候,已经接受大臣们的参拜了。”
各朝人士:...
看得出来,这位肯定是非常不愿意当皇帝。
不过宋徽宗这个爹,也是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
气得赵匡胤青筋直跳,就要去找赵光义算账,瞧瞧他的后代,怂成这样在天底下闹笑话。
赵光义其实也没脸看,这TM实在是太丢人了。
本来和官家商议沙门岛事件的王安石,很幸运的看到了官家大发脾气。
赵顼哪会不气,看看这个儿子做的事,真是带着他丢人。
绍圣年间
赵煦想了想干脆让赵佶进宫来,心情不好就打一顿出出气。
迎接皇兄一顿揍的赵佶都懵圈了,反应过来正打算认错时,赵煦开口了。
“以后你每日都进宫来请安。”
赵佶不解就问,“这是为何?”
赵煦一脸没好气,“方便我随时揍你。”
看着他皇兄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赵佶:...
洪武年间
朱元璋还在思考接下来会不会提到他家的。
果然,看光幕上,刘晓希真的说到了。
朱元璋:...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说着。
“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他也是个不想当皇帝的。
他爹去世时,他才十五岁,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他年纪还小,但也当上了皇帝。
只是当了皇帝后,他的玩心依旧不改,还很向往宫外的自由生活。
现代人戏称他是明朝的顽童。”
光幕下
一众明朝皇帝无言以对。
朱祐樘无语的很,好好的皇帝被叫顽童,偏偏这是亲儿砸。
武德年间
朱厚照本人倒是很开心,“顽童吗?这个词还真不错。”
武德年间的大臣们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皇帝,那是真无奈。
张太后也想了个招,让儿子赶紧生下继承人,好好培养,这样他就可以早日解放了,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得不说,这话打动了朱厚照。
—
八卦了一会儿这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后,刘晓希直接划到下一个帖子。
{如果你是邪神,会要求人类给你供奉些什么?}
祖辈们:??
他们得承认,大多数时候跟不上后世孩子的脑回路,为什么是邪神,就不能是正神?
不过虽然不理解,但很多人还真有好好想这个问题。
正在掏鸟窝的小娃,兴奋的比划着手势,“我希望给我好多好吃的,多得数不清的吃的。”
二流子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邪笑道:“嘿,我什么都想要,不挑。”
小伙黢黑的脸上红了红,喏喏的说,“我要一个长得好看的媳妇,还要数不完的金元宝。”
旁边的邻居大叔逗得大笑,“铁柱,都当神仙了,还惦记这些啊,要是我,我就要...”
......
百姓们聊得很嗨,王侯将相们也在思考,就当是放松放松。
不过当他们看到后世人的回答,还是好一阵回不过神来。
{网友一:我都是邪神了,还不能要点邪门的东西。
我要让人类上供痔疮,不要内痔、也不要外痔,要混合痔,割下来做成疙瘩汤。
谁要找我赐福,谁就把这碗疙瘩汤喝掉。
要是有人质疑我的权威,我就让他一口气喝三大碗}
祖辈们:...
天老爷啊,他们想过种种可能,就是没想到过这种。
一下子让祖宗们演示了什么叫沉默是金,恨不得自戳双目算了。
正在吃东西的人默默放下手里食物,差点吐了。
刘彻还下了命令,“以后,皇宫禁止出现疙瘩汤这种食物。”
这样的皇帝不少,可以说,答主以一己之力让皇宫的菜谱少了一道菜的可能。
华佗甚至趴在门框边干呕了好一会儿。
苏轼面色也不太好,他就没见过如此恐怖的“疙瘩汤”。
点开这一层,留言不少。
【邪神那是邪恶,又不是邪门】
各朝人士连连点头,可不是嘛,这小子是真邪门。
想想疙瘩汤这种食物,在普通人家也算是好东西,结果这下可好,很多人都无法直视疙瘩汤了。
【医生还等什么,快把答主带走】
祖辈们看得纠结得很,虽然这小崽子是比较邪门,但也不至于让@精神病院的医生带走吧。
但看刘晓希笑得那么开心,很多人也逐渐反应过来,后世人取的网名儿,而不是真的就是医生。
【痔烩之神】
祖辈们:...
好吧,这名字还怪贴切的,一看就是邪神。
{网友二:我是邪神,我要你们献祭其他邪神}
老祖宗们连连摇头,这邪神未免太看得起他们了,谁有本事献祭其他邪神啊。
“我要是真有办法献祭其他邪神,那说明我有通天的本事,干嘛还要给你献祭?”
“对啊,是我的话,我就自己当邪神算了。”
......
{网友三:我要又老又霸道又自私的老人,比较有嚼劲}
老祖宗们齐齐打了个寒颤。
各时空的那些为老不尊的老人们,吓得一激灵,纷纷怒斥这种行径。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感觉,尤其是饱受这些老人折腾的后代,都很赞同。
小媳妇低声笑了,“我看呐,这都不是邪神了,是好神。”
大娘撇撇嘴,“要是真有这样的神就好了,就该让那些自私自利霸道的老家伙收拾收拾。”
{网友四:我需要鲜嫩多汁的牛排、肥而不柴的东坡肉、皮脆肉嫩的北京烤鸭、装满肉馅儿的西安肉夹馍、刚出炉的新疆烤羊肉串、重庆的老火锅、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河南的豆角焖面、内蒙的烤全羊、南京的鸭血粉丝汤...}
这长长的一串菜名儿,给祖辈们看得边咽口水。
还有不少人边看边记,这一看是打算以后去了后世要去吃美食的。
苏轼的笔杆子在纸上唰唰唰的,直到全记录下来才轻松下来。
“等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这些都是各地的经典名菜吧。”
......
{长孙皇后最喜欢的孩子是谁?}
光幕下
很多人摇摇头,这种事情当然是当事人最清楚了,他们这些外人如何知晓。
贞观年间
李承乾这三兄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面上不显,但三小只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母后最爱的孩子。
当他们期待的目光放在长孙皇后身上时,长孙皇后却是“噗嗤”一声乐了。
“娘喜欢你们每一个,你们都是娘最爱的孩子。”
“不错,你们都是阿耶阿娘最重视的孩子。”
长孙皇后和三个孩子循声望去,门外赫然是李世民。
“陛下来了。”
李泰惊喜道:“阿耶。”
李承乾矜持些,“阿耶,你忙完了?”
李丽质提起裙角小跑过去,笑着拉李世民的衣袖,“阿耶,你快坐下。”
......
这个话题,刘晓希也没点开看,而是放下手机,打开电视给祖辈们看荒野求生类节目。
当然是国外版的,国内版的她没看过,而且感觉差点意思。
对于祖辈们来说,这种节目比较少见。
随着剧情的播放,很多古代的富家子弟沉浸其中,他们的生活富足,所以吸引力才够大。
像节目里出现的一些野外知识,不光是爱出门的人认真看,就连军队的士兵们也有认真了解。
看着电视的同时,刘晓希还去后园菜地里掰了几个玉米回来煮了吃。
经过简单的水煮后,玉米的鲜甜味就释放出来。
啃一口,既有玉米的清甜,关键是热量还不高。
看刘晓希吃得那么开心,祖辈们也馋了。
老祖宗们种玉米的时间和刘晓希家差不多,地里的玉米自然是已经可以食用的。
今年收成好,不少人家也愿意摘几个回来煮,一家人尝尝味道。
特别是之前就没有玉米的朝代,很多人还很期待这个味道。
刘彻让人去掰玉米进宫来。
皇宫里没有土地,新鲜的玉米还要从地里现掰下来送进宫。
农人们是能最快吃到的,住在乡野,离土地也近。
农家的孩子们早就吵吵闹闹的让长辈们去煮玉米。
陶渊明家距离几十米处,就是他家玉米地。
陶夫人拿着篮子在采摘。
陶渊明边生火,边大声叮嘱夫人,“多摘点,收成好,让孩子们吃个够。”
......
杜甫家住在村里,距离地也不远。
他带着几个孩子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可惜和你们祖父不在一个时空,不然还能送些自家的玉米给他们尝尝。”
民国
根据地里也有种玉米,这东西对战士们也挺方便的,煮熟就能吃,有时候炊事班的战士也会煮些来给大家换换口味。
现代时空
刘晓希吃完玉米,还去把玉米秆砍下来,给老祖宗们介绍。
“嫩玉米秆也能吃,类似甘蔗,也要把外面的皮去掉,有淡淡的甜味。”
边说着,她也拿着一根玉米秆啃起来。
各时空,有人采用了保守方式,用刀去了皮再食用。
也有人学刘晓希直接用嘴去皮,免不了有人被划伤嘴巴的。
有了这样的例子,其他人吃起来也更加小心了。
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多了一种新零食。
大人们也高兴,本来古代物资就不富裕,能让孩子多一种吃的,哪怕是玉米杆也不错。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085/2361112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