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 578章 老君山

第 578章 老君山


一大早,刘晓希准时醒来,先送高鸣远一家三口离开。

这下,就只剩张衡和崔瑗、以及苏轼父子了。

临别之际,众人难免不舍。

不同朝代的人聚在一起本就不易,更别说以后几人只怕不会再有相聚的机会。

张黎玉将自己这几天赶制的一条手帕送给刘晓希,红着眼眶说,“这几日多亏你照顾了。”

刘晓希递过去一张纸巾,“相逢就是朋友,客气话就别说了,以后抽中了,你们再来玩就是。”

这对小夫妻年纪也才二十出头,比刘晓希年纪都小,但娃都三岁了,不得不感慨古人真的结婚早。

高昊宁拉着刘晓希的衣袖,恋恋不舍。

小小年纪的他只知道这个姨姨好,给他买好多好吃的,还会陪他玩。

刘晓希摸摸他的头,递给他一个八寸大蛋糕,“拿着回去吃,放心吧,系统同意的。”

高昊宁眼睛随着蛋糕的出现亮晶晶的,“谢谢姨姨,也谢谢系统哥哥?姐姐?”

在宿主识海里咸鱼的2233:...所以祂到底是哥哥还是姐姐?

送走了这一家三口,刘晓希也回到了酒店。

张衡已经起来了,正在抱着一本书在看。

见刘晓希回来,抬起头来问道:“他们走了?”

“嗯嗯,先生,你早早就起来学习了啊。”

刘晓希一脸佩服。

张衡笑了笑,“闲着无事。”

刘晓希看了看屋里就张衡一人,好奇问:“崔先生、苏先生他们出门了吗?”

“是啊,子瞻说要去附近的公园和老人们跳跳广场舞,子玉也跟着去了,他想去公园看看那些老人写的书法作品,至于伯达那孩子,也被叫走了。”

说着,张衡一脸好笑,“他父亲让他去跑跑步,年纪轻轻的看着都没活力。”

刘晓希也笑了,“这确实是苏先生能想出来的。”

“是啊,子瞻的性子,我也算看懂了。”

“我们去找他们吧,去爬老君山。”

......

半小时后,当两人来到公园。

率先看到了满头大汗的苏迈。

拿着个肉包子,也不在乎什么读书人形象了,坐在一处座椅上啃包子。

他跑了好久的步,又累又饿。

好在身上有揣着后世的现金,才能买点吃的。

看到刘晓希和张衡走来,连忙起身打招呼。

“张先生、晓希。”说着,他看了看手里咬了一半的包子,红着脸说,“你们吃不吃包子,我现在去买。”

张衡笑着摆手,“我们吃过了,你怎么那么晚还没吃东西?”

苏迈两口干掉剩下的半个包子,少年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刚刚顾着跑步,忘了。”

刘晓希好奇的看了看周围,“苏先生和崔先生呢?”

苏迈指了指远处,“崔先生在那边广场上交流书法,至于我父亲,在跟人下棋呢。”

......

顺着苏迈的指引,刘晓希她们来到公园广场上。

崔瑗正在这里和一堆老年人待着。

他此时正拿着一支毛笔,下笔流畅的写下‘盛世太平’四个大字。

围观的大爷们,都是对书法有点研究的,一看这字,纷纷竖起大拇指。

远远的看着这一幕,张衡自豪的说,“子玉的字的确是不错。”

刘晓希摸着下巴,“崔先生可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我还没见过他现场写字,去看看。”

说着就兴冲冲跑去围观了。

苏迈也一样,作为读书人,他对这些也很好奇的。

张衡笑了笑,慢慢悠悠走过去。

光幕下

各朝人士早就看到了崔瑗写的书法。

系统给众人一人一个镜头,保证各朝人士想看谁的情况都看得到。

历朝历代的书法爱好者们,基本上都聚集在崔瑗的这个镜头前。

王羲之称赞的话就没断过,虽然他擅长的是行书。

王献之看得目不转睛,他和父亲不一样,反而和崔瑗一样擅长草书。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他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怀素遗憾极了,“可惜,若是能一起交流交流该多好。”

遗憾的是他没抽中啊。

苏轼的镜头也聚了不少观众。

以至于各时空的人们,都有幸看到了东坡先生和后世的大妈们学广场舞的画面。

苏洵:...

苏辙有些没眼看,不过当同僚们的眼神看过来,他面上还是很淡定。

赵顼最囧,他的臣子啊,怎么到后世学广场舞去了。

王闰之和王朝云,捂着肚子笑,都快笑岔气了。

好在广场舞时长没有太久。

现代时空

崔瑗不舍的告别了书法大爷们,和刘晓希她们离开,几人还要去找苏轼。

人还是很好找的,在一处凉亭下找到了他。

凉亭下有不少老人,这里聚满了象棋爱好者。

苏轼本来跳完广场舞,溜达着到了这个地方,看着看着,结果从看变成了其中一方下棋人。

他的对手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棋盘上,两人正展开激烈的角逐。

刘晓希她们见状,也没打扰,而是打算等这盘结束。

光幕下

众多朝代的象棋能手和爱好者们都在紧张的注视着棋盘。

还有很多人下了赌注,赌谁能赢。

朝堂上

赵顼沉吟了下,饶有趣味的说,“众位爱卿,你们说说这盘棋,是苏卿获胜,还是那位老者获胜?”

苏辙皱皱眉,他对兄长的下棋手艺没什么信心,说不上差,但也不能说有多好。

王安石只是模糊的说,“看双方的样子,难分胜负啊。”

司马光看了看棋局双方的表情,也点点头,“确实如此。”

私塾里

苏迨对他爹,倒是相当有信心。

带着一众同窗小伙伴给他爹加油。

等夫子来的时候,远远就听见一群小娃娃卖力的呐喊声。

现代时空

棋盘上的厮杀还在紧张进行。

周围围观的大爷们太多了。

刘晓希根本挤不进去。

加上她个子也不够,踮着脚都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干脆坐在不远处等结果算了。

张衡、崔瑗和苏迈,站在外围不用踮脚都能看见,这个子高还是很有优势的。

好在刘晓希也不羡慕,反正她也看不懂象棋,最多凑个热闹。

半小时后,这场对决结束了。

苏轼赢了。

现场的大爷们纷纷出声。

“哎呀,老周啊,没想到你也有输的一天啊哈哈哈。”

一个戴眼镜的大爷不厚道的笑道。

当即就有其他大爷接话,“可不,年轻人,你不知道,平时咱们这儿,能打败老周的,那还真没有,你真厉害。”

说着,这个大爷还竖起了大拇指。

“对啊,平时老周多得瑟啊,没想到今天也输了吧。”

......

和苏轼下棋的周大爷,闻言有些不服气,硬拉着苏轼要再来一盘。

“来来来,咱俩再来一盘。”

苏轼无奈的指了指外面,“大爷,我还有事,今天要和朋友们去爬老君山。”

一听这话,周大爷也不是不讲理的,还很热心的告诉他们要怎么去,又该怎么玩才过瘾。

周围的大爷们也很热心肠的给出自己的游玩意见。

苏轼都一一谢过了。

周大爷最后依依不舍的拍了拍苏轼的肩膀,“年轻人,你很不错,等下次我们再来,到时候我可不会再输了。”

“好,明日我早点来。”苏轼笑着应下了,明天还有一天时间,到时候他会来满足大爷的心愿。

周大爷满足了,挥挥手送他们离开。



老君山,在全国都很出名的一个景点,也是很多来洛阳的人选择的一个打卡点。

因为有本地大爷们的详细指引,刘晓希都不用在网上做攻略了。

一个小时后,五人站在老君山的游客广场上,周围都是游客。

广场上有一尊老子骑着青牛的铁像。

刘晓希拿出自拍杆,五个人拍了张合影。

接着五人也不耽搁,马上坐上观光车前往山门。

半小时后,他们途经了山门广场、众妙门、得一门,然后来到老子铜像前。

铜像很高,呈金色。

苏轼挽了挽袖子,额头上已经出汗了,不拘小节的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没想到爬山那么累。”

他都多久没好好运动一下了,还真有点不适应。

苏迈也一样,原本就白的脸,现在是白里透红,气喘吁吁。

喘着粗气说道:“我们、在这里歇一歇再走吧。”

张衡和崔瑗两人相互搀扶着,累得话都说不出来。

“是要休息休息。”崔瑗从背包里取出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他感觉嗓子都快冒火星子了。

张衡也一样,朝着刘晓希说,“晓希啊,咱休息一下再走吧。”

其他几人看向刘晓希也是这个意思。

万幸的是知道今天要出来爬山,几人都换上了后世的衣服,不然穿着古装,那只怕极不方便。

“那我们就休息十分钟。”刘晓希顺势坐在一旁的台阶上。

她觉得这里体力最好的就是自己了。

原因也很简单,她年纪又不大,还经常上山,体力不错。

张衡、崔瑗和苏轼,虽然都不到四十岁,但年纪上来了,平时也不咋运动。

至于苏迈,虽然十几岁,可这就是一古代读书人,也一样缺乏运动量。

光幕下

各朝人士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光幕,看着老子铜像议论纷纷。

一个书生好奇的说,“老君山啊,传说中老子在此归隐修炼,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匠人感慨的说,“没想到这还有一个广场,这铜像可真大啊,工程量想必不低。”

百姓们想的就很简单了,对铜像材质感兴趣,“应该不是金子打造的,不然只怕该有人来撬了,哪怕偷偷撬一点,也值不少钱。”

......

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弟子们非常恭敬的朝着铜像拜了拜。

祖师爷嘛,哪能怠慢了。

老子呢,看着铜像微微颔首,当看到自己的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他是动容的。

计然的语气里都是崇拜,“老师真厉害。”

庚桑然很憧憬的说,“我们哪怕达不到老师这般,但也要做出一番成就,不能丢老师的脸。”

......

其他的诸子百家创始人们,有人羡慕,也有人从容,但更多的也想看看属于他们自己的影响力。

现代时空

休息时间很快就结束了。

苏轼先喝够了水,从背包里拿出相机,重新燃起登山斗志。

“这次,我们争取多爬会儿。”

苏迈目光一凝,仿佛也下定了决心。

张衡杵着登山杖,笑道,“那我们走吧,看来平时真要多运动,瞧瞧那些孩子,一点不费力。”

其他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好几波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精神抖擞的往前走,看不到半点累。

甚至还有跑的,虽然是零星,但这也够让大家羡慕的。

崔瑗惊讶的说,“还是年轻好啊,体力也好。”

苏轼闻言,拍了拍儿子吐槽,“看到了没有,你以后也要多锻炼,年纪轻轻就像个老头子。”

苏迈脸微红,他的那些同窗跟他可都差不多,自己哪像老头子了。

光幕下

很多人也在议论读书人的体力问题。

不过这对前面那些朝代,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君子六艺可都必不可少。

也就是宋元明清的读书人,显得弱不禁风了些。

朱元璋一嘴的嫌弃,“我看呐,这些读书人也该像后世军训那样训练训练,瞧着就跟小鸡仔似的。”

朝堂上的文臣们尴尬了,虽然不是说他们,但谁还不是从读书人过来的。

熙宁年间

苏辙看着大侄儿的体力也直摇头,是该好好锻炼一下了。

王闰之想到了次子,那孩子也该多锻炼才行。

在学堂的苏迨还不知道他娘的想法,正开小差看光幕,嘴里还嘀咕着,“哥哥他们好慢啊,已经有很多人超过他们了…”



现代时空

刘晓希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决定坐索道上去。

她自己虽然能坚持,但几位前辈体力的确有限。

平时就没怎么运动,突然要爬几个小时的山,还是有难度的。

而且在古代也能随时爬山,但坐索道也就现代才会有机会。

坐上索道,几位祖宗可就兴奋了。

虽然除了刚开始有些害怕,但很快就被下方的景色吸引,顾不上怕不怕这回事。

苏轼举着相机咔嚓咔嚓拍照,“现在爬山可真先进啊,一点不费力。”

张衡也四处打量着周围的风景,“这就是科技的魅力,即便是老人和几岁小童,都不担心上不去。”

崔瑗捶了捶自己的腿,叹气,“主要是方便...”

他们在闲聊着的同时,各时空也在聊着。

这还是老祖宗们第一次看到这么便利的爬山方式,可不就震惊了吗?

老君山有两段索道,刘晓希她们只做坐了第一段。

来到中天门,爬山正式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刘晓希她们都累得不轻。

刘晓希还好,虽然有点累,但以前爬泰山,上下各花了六个小时都能行,爬老君山自然也没问题。

苏迈就不一样了,他是咬着牙在坚持。

苏轼、张衡、崔瑗几个长辈,也有些吃不消。

累了又歇会儿,再继续爬。

当看到仙气弥漫的老君山,全身的疲惫都是值得的。

苏轼还兴奋的作起了诗。

听到的路人们还纷纷投来了欣赏的眼光,有人竖起大拇指。

“这诗写的真好,虽然不懂,但听着就大气。”

“文化人,真了不得,我们这种大老粗就不行了。”

“哈哈哈,我就会‘哇操’、‘牛B’”。

......

各时空,一阵阵笑声响起。

“绝了,本少爷也一样。”

“俺也不行,但以后送娃去念书,也许能行。”

......

读书人们边笑,边把苏轼新作的诗提笔记下,慢慢欣赏。

百姓们也一样,大家不懂好不好,但苏轼写的,保准不会差。

爬完老君山回到市区,已是下午七点。

饥肠辘辘的几人,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找家餐馆吃东西。

吃饱喝足后,这一天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晚上也没有力气再出门逛夜市。

张衡干脆趁余下的时间待在酒店里多看些天文知识。

崔瑗没那么多操心的,和刘晓希、苏迈、苏轼他们窝在沙发上看剧。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085/4389568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