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573 章 看电影

第573 章 看电影


第二天,刘晓希就出门去市区了。

黄诗琪给她发来消息,想一起去看电影731。

所以,刘晓希在家吃完早饭就出门了,先来到市区的家,给自己化个妆。

两人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并不着急。

一边化妆,刘晓希也简单给祖辈们说了下关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故事,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祖辈们是知道刘晓希要去看电影的,之前在网上也多多少少看到些讨论这部电影的消息,但要说有多了解,还真谈不上。

刘晓希边抹粉底液,边说,“为什么电影名叫731,和抗战时期倭寇的第七三一生化部队脱不开关系。

它们驻扎在严寒的东北,用我们的同胞做着各种残忍的实验:细菌实验、活体解剖、毒气实验、烫伤实验、冻伤实验等等,只有它们想不到的,就没有不敢做的。”

祖辈们懵了,听着和倭寇相关,他们就觉得不好,结果就听到拿人来做实验,还有这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实验名称。

别怪他们多想啊,听听那什么活体解剖、毒气、细菌的,这些是啥好词儿?

老祖宗们只感觉通体发寒,很多人颤抖着嘴唇连话都说不出来。

过了好久,才有一个个声音响起。

“这丫头说什么,”一位老人佝偻着背,大声问旁边的年轻人,“老朽耳朵不好,用人做实验?”

旁边的人沉重的点了点头,“嗯,你老没听错。”

偶尔有声音响起,又沉默了。

以前只知道倭寇畜生不如,没想到都高看它们了。

一想到有自己的后代沦为实验材料,众多人多眼泪就止不住掉。

帝王们都觉得灭了倭寇是轻的,就应该让它们也试试被当实验品的滋味。

民国时期

男女老少或哭、或骂,对倭寇的恨根本止不住。

然而随着刘晓希的话在继续,他们发现,果然还是恨少了。

现代时空

刘晓希:“...就比如,它们把年轻的妇女放在寒冷的室外,两只胳膊赤裸裸冻起来。

过了一会儿,就有倭寇拿着木棒来敲冰冻的胳膊...

都知道人的身体是由70%的水组成,但谁又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吗?

是倭寇将我们的同胞,活生生蒸干水分后,称重干尸得到的。

当时倭寇的军医,还曾进行过‘人马换血’...”

说着说着,刘晓希是说不下去了。

各时空,早就被哭声淹没。

他们在哭谁,又在恨谁?

即便是平时能藏住情绪的人,此刻都悲恸不已。

百姓们在怒斥、怒骂,发泄着心中的恨意。

头发斑白的老人哭喊道:“上天开开眼啊,为何要让这样一群丧尽天良的人活着啊。”

妇女们抹着泪,“苍天有眼,就睁大眼睛看看吧,让那些恶人遭报应吧。”

文武大臣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友好睦邻邦,后代却会遭到这样的下场?”

大夫们痛心疾首,“用活人实验,也不怕遭天谴。”

......

先贤们愤怒不止。

先秦这帮百家子弟们,言语激烈,无一不在讨伐倭人。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这些人,更是被这个民族的下限震惊了三观。

文人墨客,这些提笔安天下的读书人们,此刻泪流满面。

那一个个实验,他们听着都受不了,那亲身遭遇的人呢?

此刻,竹林七贤又哪能喝得下酒;

陶渊明又怎么安心种豆南山下;

李白又怎有心情游山玩水;

.....

那些文臣武将们,不是以袖掩面痛哭,就是双目赤红。

霍去病握紧的拳头、咬紧牙关;

君王们哪怕是再不外露的情绪,此刻都满是怒火。

然而最让他们无力的是,知道这一切,却没办法为民国的那些人做点什么,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他们时代的倭人解决干干净净。

民国时期

战场上的战士们杀红了眼。

所有的恨意都化成了战斗力。

乡亲们的斗志昂扬,哪怕是拼死,也比沦为倭寇的实验品强。

这一刻,哪怕灯红酒绿夜上海某些醉生梦死的人,也有醒悟过来的。

现代时空

“...虽然这个电影背景是这样,但和真实历史还是有一定差距,到时候去看就知道。”

简单的讲完了这段历史,刘晓希就没再多说了。

拿出手机打开短视频,准备换换心情。

首先跳出来的是一个卖货直播间。

主播是某个地方的书记、以及几个村民,他们卖的是当地的藕粉,都是村民们自家产的,无添加剂,价格也不贵。

希望以直播的方式,让家乡的农产品多一种销售渠道。

看着直播间里那几张朴实沧桑的脸,各朝人士也有些触动。

特别是看到地方官也跟着一起直播,百姓们也不得不感慨,哪里都有好官和贪官的。

帝王们也是赞赏的,就希望地方上的官吏们,也能多学学,把百姓们放心上。

祖辈们的心情也在看了一会儿直播后,心情也好了些。

刘晓希也一样,在直播间下单了几百份藕粉后,她就退出了直播。

几百份藕粉对她来说没有多少,给她爸妈吃吃,再给祖辈们抽抽福袋就没了。

点开下一个视频,她继续化妆。

这是一个音乐视频,歌名很简单,叫《乖,别怕》,是一个现代的年轻歌手唱的。

单看歌名,可以有很多种解读。

因为是音乐,各朝人士倒也不用一直盯着光幕,歌声自然而然会传到大家的耳朵里。

...

誓死护家国平安

...

来看看这个世界吧,

...

一首歌的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一些人还跟着哼哼。

歌词浅显又直白,不光是传递了坚定信念,坚持正义,还反映了后世青年人对自由的追求。

祖辈们感觉这一天心情就没平复过。

特别是民国的先辈们,真不是他们自恋,就是感觉这首歌像是写给他们的。

民国的街头,一群群青年学生们语气里饱含赞扬,“唱得真好,为了自由,我们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为了这片土地不被外人糟蹋,我们同样可以献出生命的代价。”

战士们嘴里说的话仿佛也在回应着歌词。

“咱已经有人去后世看过了,那个世界可真好,比我们以前想的还好。”

“虽然俺还没去过后世,但以后胜利了,俺一定争取抽中了亲自去走走。”

......

当刘晓希滑到下一个视频时,标题写着‘17岁的被拐卖少女,反将人贩子卖了’。

祖辈们:!!

不敢置信的祖辈们,大眼瞪小眼,这是真的假的?

其实这已经是很早以前的报道了,不过不是真实事件,是法律界一个假设案例。

鉴于祖辈们不了解,刘晓希倒也没有滑过去,而是等视频播放。

在播放视频前,还是先解释了一句,“这不是真实事件。”

视频里

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17岁的小姑娘遇到了人贩子,人贩子自称是她的老乡。

眼看就要被以4000块钱卖到山沟沟,结果她急中生智,在一顿骚操作下,把人贩子用五百块卖了,完成了自救。

祖辈们看着视频,时不时惊呼。

古代的姑娘们都惊呆了,甚至忍不住想,若是她们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办?也能像这姑娘这样成功脱身吗?

那大概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虽然只是假设的,但万一真的遇上了呢?

该怎么自救?

还有不少长辈在忙着叮嘱自家孩子,出门在外多一点提防心。

老妇人看着又要出远门经商的儿子,忍不住絮叨,“瞧瞧,那些骗子可会找借口了,先是用老乡的身份来接近你,你放下戒备后,就更好骗你了。”

年轻的妇人也担忧的表示,“对,要是你不上当,万一人家用迷药迷晕了你,那真跑不了了。”

......

视频里

当看到一审法院判这小姑娘三年,各朝人士议论不绝。

老祖宗们的时代也不是没有人贩子。

大多数百姓都打抱不平。

毕竟小姑娘原本就是受害者,能在危急关头急中生智逃出来,很不容易了,怎么还要被判刑呢?

“呸,你先卖人家,活该人家把你卖了。”

“正所谓人不贩我,我不贩人,要不是你心怀歹意,又怎么会落到这个下场?”

......

古代的司法官员们也在聊着后世律法的审判依据,其实他们对后世律法不清楚,也不知道量刑标准。

包拯欲言又止,他其实觉得不该这样,“这姑娘并不懂律法,在那种情况下强人所难了。”

视频还在继续

二审法院的结果是‘不再判刑’。

也就是高高扬起、轻轻落下,融情于法。

看到这个结果,各朝人士几乎没人有意见。

要是真的判有罪,那大家才不满呢。

在说说闹闹的功夫,刘晓希已经点开了新视频。

{唯一一位演过四大名著的女演员}

各朝人士还在想是哪个演员?要知道四大名著的剧他们都是看过的。

当镜头里的那个姑娘一出场,老祖宗们就明白了。

镜头里,是《水浒传》里熟悉的李师师;

画面一转,又变成了《西游记》里的怜儿;

接着,《三国演义》中的小乔登场了;

然后再出现的,是红楼里的秦可卿。

光幕下

各时空时不时发出“哦”,“原来是她啊”、“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呢”...

老祖宗们兴致勃勃,仔细一想,是剧情太精彩了,光顾着看剧去了,都没注意到这些角色竟然是同一个人演的。

大家闺秀语气惊讶,“这些演员演的真好,竟然没发现是一个人。”

大婶忍不住夸道:“这姑娘真漂亮,简直是把剧里的人物演活了。”

......

四大名著的作者,眼神里也透露着满意。

曹雪芹看着‘秦可卿’这个角色,都有些恍惚,“很不错。”

施耐庵摸了摸胡子,“李师师被她演活了啊。”

罗贯中笑着颔首,“是啊,小乔也演得很不错,若不是知道是演戏,都以为是小乔活过来了。”

吴承恩就很感慨了,“说起来,能看到这书被拍出来,我这一生是无憾了。”

被扮演的人,比如小乔,此刻正在自家姐姐这里,嘟嘴卖萌似的拉着大乔说,“到底是我好看,还是这演我的姑娘好看呀?”

大乔无奈的瞅了瞅妹妹,“你们啊,各有各的美。”

小乔不满的哼哼道:“姐姐,你真是端水大师。”

大乔:“......”

绍圣年间

隐居的李师师正坐在院里绣花,眼神时不时扫过光幕,嘴角含笑,“真是个标致的姑娘,能演我,是我之幸。”

现代时空

刘晓希化妆已经到描眉这一步了,嘴里也多说了两句。

“这个女演员还演过《聊斋》里的花姑子,演过《三言二拍》。

聊斋就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写的小说《聊斋志异》,在现代也被改编成影视剧。

《三言二拍》则是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写的短篇小说,在现代也改编成了影视剧。”

说着,刘晓希又搜索了这两部剧的影视片段给祖辈们看。

不得不说,祖辈们现在也能看出后世早期影视剧、与后期影视剧的不同之处,在布色、背景、服化道上,感官还是不同的。

但要说起来,老祖宗们显然更喜欢看早期的影视剧,会给他们更深的代入感。

一处酒楼内

冯梦龙和好友坐在酒楼窗边的位子,桌上放着两道小菜和一壶酒,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光幕。

袁无涯把两人的酒杯满上,笑道:“恭喜犹龙兄,你的话本也被拍出来了,看样子,后世人对你还是很喜爱的。”

“来,一起。”冯梦龙开怀一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想到后世人那爱吃瓜的性子,自己算是对他们胃口了。

康熙年间

鲁地蒲家庄一个私塾内

蒲松龄站在院子里,激动的看着视频,又哭又笑。

把私塾里的孩子们都看傻了。

不明白夫子这是怎么了。

小小的孩童扒着门框看向院子,鼓着包子脸说,“我刚刚听到刘姐姐说蒲松龄,蒲夫子也姓蒲呢。”

旁边的孩子们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纷纷表示“我也听到了。”

一个孩子故作大人模样,思考说,“难道蒲夫子和蒲松龄有关系?”

扎着包包头的小童不明白了,“夫子又哭又笑,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

激动过后,蒲松龄也回到了教室,他心情无比舒畅。

孩子们见夫子来了,纷纷回到座位上坐好。

蒲松龄看着这群小萝卜头,无比自豪的说,“你们夫子我啊,写的话本传到后世去了,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说着,他指了指光幕,“看,此刻演的就是我写的故事。”

小萝卜头们一听,齐齐“哇”出声,冒着星星眼崇拜的看着自家夫子,又看了看光幕。

“夫子好厉害。”

“我爹说,能被光幕提到的是,不是很厉害就是坏人,夫子也很厉害。”

“我也要向夫子学习,以后变得很厉害。”

......

一瞬间收获了一众小迷弟的蒲松龄,乐了。

恨不得早点结束今天的课,回家和老妻儿孙们炫耀炫耀,哦,还要祭拜祖上,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此刻的蒲家

刘氏正指挥着儿媳妇们杀鸡宰鹅、买豆腐。

“老大媳妇,去把那只大公鸡宰了,老二媳妇,去买点豆腐回来,现在磨豆腐来不及,老三媳妇...”

她满面红光,哪知道老了老了,自家老头子出息了,这一想,眼眶就红了。

一家人过得日子拮据,这都是好听的说,应该是穷困潦倒才对。

本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老头子出息了一回。

蒲松龄的长子蒲箬正在迎接前来道喜的族人们,他父亲还在私塾,只能自己来了。

其他几个儿子,要么就去邻居家借桌椅板凳、要不就是驾车去买点东西。

这是个热闹的日子,那么多族人登门,晚上肯定要安排吃饭的。

不少族人都带着东西登门,家境好点的就拿鸡蛋、或是一小块布料之类的,家境差点的也从自家地里摘了些菜带过来。

老族长家儿媳妇就拿来的一尺布。

老族长欣慰的看着这一幕幕,“晚点祭祖,告诉祖宗这个好消息。”

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洗菜、打扫,男人们要么就去搬桌子、要么就去祠堂准备。

蒲松龄这头,其实也没上多久的课,孩子们年纪还小,上课时间也不长,布置完作业,就放学了。

他也步履匆匆的归家...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085/440722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