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条件还挺好?(搞不动了,4k,1k放
“费这么大劲搞这个飞翼构型,到底有什么好处啊?值得你们花这么多心思?”这事儿可得问明白了。
说到这个,重飞的同志可就不困了,这个事情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
他们属于是知道这东西的好处,但是解决不了这构型的坏处,所以暂时只能看着干瞪眼。
“这个构型升力高,机内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在同等情况下,载重大、航程远。”重飞的同志如数家珍。
这是飞翼最早受到重视的核心原因,至于隐身,还排不上号。载重大、航程远,实际上,飞翼是最彻底的升力体机身构型之一。
汉斯佬在S2的时候走投无路,寄希望于先进武器扭转战局,整出过很多抽象玩意,最抽象的莫过于这货真的想造飞碟。
不过细说下来,其实好想法也不少,比如飞翼Ho-229就是其中一个。
“航程远,载重大?”说到这个,空装局的同志可就不困了,这不就先天轰炸机圣体?
“对,这么说吧,如果用这个构型,保守估计,使用推力和现有图-16仿制型差不多的发动机,能在载弹5吨的前提下,实现7000公里的航程。”
实际上这也是高振东选B-21没选B-2的原因,大小太合适了,虽然B-21用的什么发动机还不清楚,但是最有可能的F-135发动机的中间推力也就12吨出头。
考虑到图-16的发动机虽然只有8.7吨推力,但是已经是50年代的技术水平,还是个涡喷,可以通过换材料、增加涡扇等手段增推,最终两者的非加力推力相差不会太大。
他并没有想做个B-21出来,那不可能,他只想做个比较靠近B-21的出来就行了。
同时他也没奢望短期就就能搞得很完善,这东西不用太完善,说得难听点,只要能正常飞行,隐身性能基本实现,就算载弹量只有2吨,部队的同志牙齿都能笑掉。例如通过比较简单的换材料,将图-16仿制型的推力增加到接近10吨,这个想法其实并非不能实现。
高振东报的数据,是直接拿B-21打折,那货的性能没公开,但是比较公认的是最大载弹13吨以上,最大航程8000~9000公里,至于是不是最大载弹下实现最大航程,尚不清楚,所以高振东直接打折打了个狠的。
这个折虽然打得狠,但是对于空装局的同志来说却是意外之喜,图-16是载弹3吨6000公里,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有这个能力,少装一点例如3吨的话,甚至能勉强够得着第二岛链在西太的支点——冠岛,毕竟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在逼急眼的时候,不需要像战斗机那样航程除3,除个2.5也差不多勉强够用。
而弹道导弹够得着这地方和轰炸机够得着这地方可是两码事。
毕竟现在没有“核常兼备”,这个射程的弹道导弹扔起来,两字儿,心疼!而且常规弹头的威力来考虑的话,导弹还打不准。
扔炸弹就没这顾忌。
3吨炸弹,就是6枚500kg级炸弹,除了航母和S2军剩物资战列舰,对其他军舰可是都有重创乃至一击必杀的能力的,如果再整点1吨以上的大炸弹……岂不美哉……
而且3000公里以上的打击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范围,同时,振东同志也说过,这是“保守”估计,万一事情随着技术的进步乐观起来了呢?那岂不是……
他们的兴趣越发大了起来,问出了刚才重飞厂的同志没说完的话:“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高振东差点笑出来,这话听着耳熟啊,自己穿越前,哪天不在网上听个十遍八遍的。
“速度慢,操纵困难,机动性差。”重飞厂的同志道。
其实不止。
空装局儿和委总工想了想……
“操纵困难,刚才振东同志解决了一部分吧?困难一点也问题不大,关键是要能操纵就行。”这年头可没那么多讲究,关键是要能用,F-104操纵同样困难,但处在冷战第一线的西汉斯同样用得飞起,关键就是这货拥有足够的高速截击能力,在急需的战斗力面前,困难什么的都要靠边站。
“机动性不好,这就是个轰炸机,要机动性干嘛,没事没事。”
“速度慢……这是个问题啊……”
“问题好像也不大,如果隐身真的能实现的话。”空装局的同志道。“而且,只要巡航速度不低,其实也能接受,毕竟轰炸机大部分时间都在巡航,而且现在的主流轰炸机,其实速度也没多少快的……”
同志们说到这里,高振东给了个定心丸:“巡航速度不低,可以做到0.7~0.8马赫。”
这同样是打折的结果。
“0.7~0.8?那没事儿了。”这个巡航速度实际上也就是大部分轰炸机的实用巡航速度。作为“空气动力学专家”的高振东能作出这个保证,那同志们心里的担忧也就少了很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真的有搞头啊!”部队的同志双眼放光。
高振东这时才把重飞厂的同志没有提到的缺陷说了出来,毕竟剩下这些缺陷,他们是真的考虑不到。
“不过这个飞机还有一些缺陷,一是结构设计需要多花心思,因为这个飞机空间虽然大,但是因为载荷分布与普通飞机完全不同,应力集中的分布区域也与普通飞机不一样,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否则容易造成机翼断裂等问题。”
高振东在心中感谢飞翼界的先驱,试验最为完整的YB-49轰炸机,这货就是因为这样机翼断裂坠毁过。
同志们听了高振东的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毛病就属于是初见杀,不知道的话很容易中招,但是一旦提前发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轻这个问题带来的危害。
“振东同志,你已经把这个问题提前找到了,我相信如果真的要做的话,重飞厂等厂所的同志就不会掉以轻心的。”委总工笑得比谁都厉害。
重飞厂的同志也点头称是:“对啊,高委员,这个问题我们是真没考虑到,但是你已经替我们找到了,那我们还是有点办法的。就算是用有限元一段一段的算,我们算上个年把两年也要把这些数据给算扎实了。”
用有限元算承力结构,已经成了他们在和高卢人合作的支线客机中最常用的设计手段之一,配合已经搞好的工业设计软件,效果非常好。
再说了,不还有你刚刚更新的高速计算机嘛,算得更快!同志们信心十足。
高振东也忍不住自嘲起来,这个问题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另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飞机的构型有一大好处,非常有利于隐身,很容易布置出各边缘相互平行的外形来,而且外形非常光洁,对隐身设计非常有利。不过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其实和操纵困难一母双生——那就是太过光洁导致缺少气动配平手段,起降性能差。”
空军的同志完全忍不住,振东同志对飞行员实在是关心,起降性能差的飞机,同志们难道还见得少了?大不了把跑道修得好一点长一点嘛,这个飞机要是真搞的话,也配得上这个待遇。
米格-21:在说我的事情?
不过重飞厂的同志反倒是非常重视,他们顺着高振东的话往下一想就知道,这个起降性能差不只是说起飞降落对跑道要求高,而且还隐含了起降安全性差,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意思。
“这个如果要搞,我们会在这方面予以充分的考虑!”他们说得很是认真。
“嗯,这个只是原理性上的问题,如果真的要上马,那具体细节方面我们到时候也可以仔细讨论。”
实际上在高振东看来,如果有隐形战斗机的研究经验打底,同时对隐身性能的追求又不是要到B-2那个级别的情况下,那这个飞机最大的难度,就在飞机本身,而不是隐形。
主要是飞翼想要飞得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好在现在的同志们手上掌握的武器,别说自己上辈子那条线上的60年代,就算是和80年代比,也算是各有短长,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希望的。
其中最核心的除了气动设计之外,就是电传操纵系统,飞翼想要飞得好,这套系统非常重要。
电传操纵本来重飞的同志就在和高卢人的大客机项目中在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成果。
至于飞翼气动,原理性质的东西高振东还是能找到的,在这方面能帮上大忙。
“高委员愿意拨冗跟进,那就太好了,这个飞机以前没搞过,我们还是很有压力的。”重飞厂的同志这时,已经完全把这件事情当作要上马来讨论了,而且压力也的确存在。听见高振东愿意在技术细节上跟进,自然大喜过望。
高振东笑了起来:“其实你们也不用压力太大,这个东西我们搞起来,还是有一些优势和便利条件在手上的。”
“还有优势和便利?”说实话,重飞厂的同志是万万没想到这一点的,这玩意儿几乎一片空白啊。
高振东点点头:“还真有。”
说着,他把自己刚才想的一些现有条件,逐一分析,除了自己能找到飞翼气动理论这一点之外,这可不能说。
同志们听得那是津津有味,越想越觉得这事情好像真的很靠谱的样子,原来我们已经这么强大,做了这么多准备了?
“而且,除了上面这些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什么条件?”
“我们的高音速风洞建设虽然还差点意思,但是亚音速风洞已经比较多、比较好了,而这个飞机,是亚音速的,正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多吹风洞,理论不够,试验来凑嘛!”
空气动力学这事儿,在半个世纪之内,理论是永远都不够的,只有试验,大量的试验才能解决问题。
而我们的风洞建设现状,也是高振东压根不考虑超音速和隐身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只要能隐身,亚音速就够用,而超音速风洞的试验条件也远不如亚音速风洞。
同志们一想,还真是!
不得不佩服,振东同志那是把所有的条件,都考虑了进去。
同志们心里美滋滋的,端详着高振东在黑板上画的那个图,此时这张图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了彻底的宝贝。
而此时,有心思仔细品味这张图的同志们,才从这三视图上看出些门道和疑惑来。
门道自然不用说,相互平行的机身轮廓线条,光洁的外形,凸出的腹部和机翼……
而疑惑也有。
“高委员,这个进气道在飞机背部?”
“对。为了把进气口和进气道遮住,这样地面雷达就看不到进气口,对隐身很有好处。”众所周知,进气道的处理对正向RCS非常重要。
“可是这样大迎角性能会受影响吧,这个结构大迎角进气效率很低,都被机身遮挡了。”
“这是个轰炸机,不用大迎角性能。”空装局的同志都会抢答了。
“不过高处的预警机依然能看到吧?”
这下连空装局的同志都傻了,好像还真是。
高振东看了这位同志一眼,眼里满是笑意:“都隐身了,就不要低空突防了吧,这个飞机飞到和预警机差不多甚至高一点的高度,同时做好进气口锯齿、进气道S形等处理,影响不大。”
空装局的同志恨不能给自己一下,还是局限了,局限了。
“那这个喷口也是在飞机背上咯?”重飞厂的同志问道。
难怪总觉得这个发动机喷口看起来怪怪的,还以为是高委员画图手艺太差,没想到人家是故意的。
“对!这个喷口就是在飞机背部,这样能减小飞机的红外特征,降低红外探测距离。”
同志们瞪圆了眼睛,合着你说的隐身,还不止雷达?
看见他们的眼神,高振东解释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的发现距离也是很远的,能处理自然是要处理一下。”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3630/3630922/1110970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