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小说 > 第七百一十六章 改变主意

第七百一十六章 改变主意


沙皇从手上的照会中抬起头来,轻声道:“说!”

“根据我们与明国初步接触得到的信息,以及哥萨克一些未经报告的行径来看,我们在东方的这些开拓者,似乎并不完全遵从莫斯科的指令...”

他语气沉重,“他们为了皮毛和奴隶,肆意掠夺,甚至可能故意激化与明国的矛盾,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爆发冲突,无论胜负,都需要莫斯科派兵支援,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这次明国来使,他们也从中作梗,妄图阻拦。”

“你这是什么意思?”格里高将军听到这话勃然大怒,“难道是本将军让他们这么做的吗?”

众所周知,这些哥萨克武装深得格里高将军的信重,而每一年,哥萨克送入莫斯科的礼物中,也总有这位将军的一份。

“将军息怒,我并未半句话说是您的过错,”大臣看向沙皇,言辞恳切,“陛下,放任这些在万里之外、手握刀剑又阳奉阴违的人,让他们有机会为一个虚假的承诺,将伟大的沙俄拖入一场与东方巨人的非必要战争,这...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你这是在污蔑为陛下征战的勇士们!”格里高将军拍着桌子喊道。

“格里高,坐下!”沙皇大声说道,“这些哥萨克人究竟怎么样,我会让人去查,要真是勇士,自然会给他们嘉奖,可要不是,你可保不了他们!”

格里高怒气冲冲瞪了那大臣一眼,遂即重重坐了下来。

眼看着气氛已经转向,奥尔丁开口问道:“相比之下,同明国建立稳定的关系,我们能得到什么?”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更是引导。

奥尔丁明白,若他直接为明国辩护,会引起沙皇的警惕以及贵族的反对,若是通过引导和揭露事实,让他们自己得出“必须与明国合作”的结论,这显得更为高明。

“彼得阁下,您认为,如果有一条稳定的陆路,能直接获得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免除和兰人的中间盘剥,对我们的国库意味着什么?”

名为彼得的主管财政的贵族眼睛当即亮了,“意味着关税和运费将大幅下降,利润会成倍增长,意味着滚滚而来的金卢布,我们能建造更多战舰,武装更多士兵。”

“当我们的国库因东方贸易而无比充盈时,我们在与瑞典、波兰乃至奥斯曼土耳其的谈判中,会拥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和兰人再也不能用贸易来掣肘我们!”

“陛下,和兰人虽然与我们有着广泛的贸易,甚至在某些技术上对我们有所支持,但他们本质上是一个海上马车夫,他们的利益在于维持欧洲的均势,尤其是限制我们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获取不冻港的努力,他们乐于向我们出售武器,但绝不会真心帮助我们打破瑞典人或奥斯曼人的封锁。”

彼得说着站起身来,走到挂在墙壁上的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细线,那里标志着与瑞典争夺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与奥斯曼土耳其及其附庸克里米亚汗国对峙的黑海北岸。

“正重要的是,陛下,金钱就是战争的血液,届时我们在西方,无论是面对瑞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留下的遗产,还是面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亲兵,都将拥有更足的底气!”

另一位本就支持与明国交好的贵族此刻激动说道:“是的陛下,我们甚至可以借此向和兰人施压,如果他们不想失去我们这个北方市场,不想看到我们与明国结成更紧密的联盟,那么他们在西方事务上,就必须对我们做出更多的让步!”

沙皇的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

他一直梦想着为沙俄打开通向世界海洋的窗口,无论是波罗的海还是黑海,东方的明国,此刻在他的眼中,不再仅仅是一个潜在的贸易伙伴或边境威胁,更是一个可以撬动西方战略平衡的巨大支点。

看到沙皇眼中的光芒,奥尔丁确认,沙皇已是有了决定,而这个决定,是他自己下的,是在场所有贵族们的英明决策。

而本就与自己不合的格里高,哼,今日之后,只怕会同哥萨克划清界限,以免被他们的行径拖累。

格里高的势力,也将大打折扣啊!

沙皇沉思了许久,同明国这些利益相比,支持女真那点蝇头小利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风险,显得如此愚蠢和短视。

“那么,哥萨克在黑龙江的据点...”沙皇沉吟道。

“陛下,那只是几处微不足道的木堡。”奥尔丁果断说道:“为了获取与一个帝国长期合作的巨大利益,暂时放弃一些遥远且不稳定的前沿据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代价,我们可以命令他们后撤,或者...默许明国去清除它们,这甚至可以作为我们向明国展示善意的礼物。”

沙皇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莫斯科冰冷的天空,他的心中已然做出了决断。

“传令,”沙皇开口说道:“以最隆重的礼节,正式接见大明使臣,告诉他们,我们珍视与东方伟大帝国的友谊,愿就双方贸易与边境和平进行深入磋商。”

“至于那些女真人,告诉他们,”沙皇的语气多了几分嘲讽,“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他们与大明的问题,应自行解决,让他们...好自为之。”

这道命令,如同最后的判决,彻底宣告了多尔衮驱虎吞狼之计的破产...

......

翌日傍晚,克里姆林宫一改前几日的冷遇,灯火通明,乐声悠扬。

沙皇身着最隆重的礼服,在众多波雅尔贵族和大臣的簇拥下,亲自在宫殿门口迎接大明使团,这是给予极高规格的外交礼遇。

作为正使的张佳玉,换上了麒麟补服的大明官袍,方正化、郑森也俱是穿上了官服,夏云则是玄色锦衣卫飞鱼服,所有人气度雍容,在罗刹国礼兵官的引导下步入宫殿。

他们身后,随从们抬着早已准备好的、更具象征意义的礼物,并非金银丝绸,而是一套完整刊印的《永乐大典》部分卷册、一座精巧的浑天仪以及一批代表大明最高工艺的景泰蓝器皿。

这些礼物所彰显的,是文明与科技的力量,无声地诉说着帝国的底蕴。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3756/3756593/439787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