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挪用公款
洪武位面
朱元璋捋着胡须,目光紧紧锁在天幕上,忽然重重一拍大腿:“好家伙!这仗打得真是惊心动魄!杨嗣昌他们先是撕开防线,又烧了敌军粮草,眼看要胜了,冷不丁杀出股神秘骑兵,差点功亏一篑。好在他们反应快,抓着骑兵首领是要害,总算在最后关头解决了麻烦。这十天期限卡得死死的,真是捏把汗啊!”
徐达在一旁连连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赞叹:“陛下说得是。杨嗣昌、孙传庭、洪承畴三人配合得越发默契,不管是突破防线还是应对突袭,都能迅速拿出章法。尤其是最后围杀骑兵首领那招,干净利落,可见他们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有多准。就看这捷报能不能赶在期限前到京城了。”
刘伯温手抚长须,眼神里带着思索:“这战局反转得快,朝堂上的风向怕是也跟着变。他们赢了是不假,但十日之期只剩几个时辰,报捷文书能不能及时送到,直接关系到求和派会不会再蹦跶。不过能在这么短时间里解决两波敌军,已是不易,后续朝堂的事,就看陛下怎么定夺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望着天幕道:“能打赢就是本事,这捷报若到了京城,那些主和的大臣怕是没话说了。且看着吧,这胜利带来的连锁反应,少不了呢。”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渐渐舒展,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这杨嗣昌他们,还真有股韧劲!从突破防线到火烧粮草,步步都在点子上,偏生杀出股神秘骑兵,差点坏了大事。好在他们没慌,抓着首领打,总算在最后时辰里了结了。这股子临危不乱的劲头,难得。”
郑和脸上露出释然的笑:“陛下,他们能在十日之期的最后关头稳住阵脚,不仅是打了场胜仗,更是给朝堂吃了颗定心丸。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怕是再难开口了。只是这捷报要赶在期限内送到京城,还得看运气。”
姚广孝双手合十,目光沉静:“战场胜负已定,朝堂的风波自然会随之一变。杨嗣昌等人这一战打得漂亮,既挫败了敌军,也巩固了盐政改革的根基。接下来就看京城如何应对这胜利了,是乘势推进改革,还是另有盘算,都未可知啊。”
朱棣微微点头,望着天幕尽头:“胜了就好,这比什么都强。剩下的,自会有分晓。”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攥着拳头,眼睛瞪得溜圆,直到看到神秘骑兵被击溃,才长长舒了口气:“哎呀呀,可算赢了!刚才那股骑兵杀出来的时候,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杨嗣昌他们也太厉害了吧,不管遇到啥麻烦,都能想出办法解决,还赶在最后时辰里搞定了,真棒!”
杨士奇笑着捋了捋袖子:“陛下您看,我说他们准行吧。从突破防线到烧粮草,再到对付这神秘骑兵,哪一步不是险中求胜?这最后几个时辰,就看捷报能不能及时送到京城了,只要到了,那些想求和的大臣就没话说了。”
于谦神色沉稳,语气里带着欣慰:“他们不仅打赢了仗,更守住了国家的体面。这胜利能让盐政改革少些阻碍,让百姓日子更安稳些。至于朝堂上的反应,想来陛下自有明断,不会让功臣寒心的。”
朱瞻基拍着巴掌,笑得灿烂:“太好了!这下没人再敢说求和了吧?希望捷报快点到京城,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嘉靖位面
朱厚熜端着茶盏,看着天幕上的厮杀渐渐平息,轻轻吹了吹浮沫:“这战局跟唱戏似的,一波三折。杨嗣昌他们也算有能耐,烧粮草、破骑兵,步步都踩着点来,最后还能卡在十日之期内收尾,不容易。”
严嵩在一旁赔着笑:“大人说得是,他们应对得确实周全。尤其是对付那股神秘骑兵,抓着首领下手,一招制敌,可见心思缜密。这胜利送到京城,朝堂上那些主和的声音,怕是要歇了。”
戚继光眉头微展,语气里带着认可:“战场瞬息万变,他们能在最后关头稳住阵脚,不仅靠勇,更靠谋。烧敌军粮草断其根本,射杀骑兵首领乱其军心,都是妙招。这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给朝堂上了一课——退让换不来安宁,唯有强硬才能立足。”
朱厚熜呷了口茶,慢悠悠道:“赢了就好,省得朝堂上天天吵。至于后续如何,且看着吧,总会有新的说道。”
……
杨嗣昌望着战场硝烟渐散,立刻对孙传庭道:“速派快马回京报捷!务必在十日之期内让陛下知晓胜讯,免得求和派再生事端。”
孙传庭点头,转身点了两名骑术精湛的亲兵:“你们二人带捷报抄近路回京,路上若遇阻拦,不惜一切代价将消息送到陛下手中。”
亲兵领命,翻身上马,疾驰而去。洪承畴此时正清点粮草,见二人出发,走近道:“捷报虽能稳住朝堂,可敌军残部尚未肃清,北边防线仍需加固。我已让人统计伤亡,清点军备,接下来该如何部署?”
杨嗣昌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孙大人留在此地清扫残敌,收拢降兵;洪大人带主力回防重镇,修补城墙,囤积粮草;我随后续部队押解战俘回京,向陛下细禀战事。”
三人正商议间,一名士兵匆匆来报:“大人,打扫战场时发现敌军营帐里有几封密信,似乎是与京中官员往来的。”
杨嗣昌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骤变。信中字迹虽潦草,却隐约能辨认出“盐引”“粮草”等字眼,落款处虽无姓名,却有一个奇特的梅花印记。
“这印记……”孙传庭凑近一看,眉头紧锁,“我曾在一名被处死的奸细身上见过相同的印记。”
洪承畴道:“看来敌军背后确有京中势力勾结,这梅花印记或许就是他们的暗号。此事若不查清,日后恐再生祸端。”
杨嗣昌将密信折好揣入怀中:“此事暂且保密,待我回京后暗中调查。你们二人在此地务必小心,若发现类似印记,立刻封存证据,不可声张。”
三日后,杨嗣昌押解战俘抵达京城外。刚要进城,却见城门处守着一队禁军,为首的校尉拦住去路:“杨大人,陛下有旨,让您先去内阁议事,战俘暂由禁军接管。”
杨嗣昌心中起疑:“陛下何时下的旨?我刚到城外,怎会如此仓促?”
校尉躬身道:“旨意是半个时辰前传到的,说是内阁几位大人有要事与您商议。”
杨嗣昌看向身后的战俘营,又望了望城门内隐约可见的宫墙,沉声道:“既如此,便依旨行事。但战俘需由我部亲兵看守,待我面见陛下后再做交接。”
校尉面露难色:“这……”
“怎么?连我的话也敢违抗?”杨嗣昌目光锐利如刀,“若战俘出了差错,你担待得起吗?”
校尉不敢再争,只得放行。杨嗣昌让亲兵将战俘押至城外营地,自己带着几名护卫,直奔内阁而去。
内阁值房内,几位阁老正围着一张地图争论。见杨嗣昌进来,为首的阁老钱谦益放下茶盏:“杨大人辛苦了,边关大捷,陛下龙颜大悦,只是……”
“只是什么?”杨嗣昌落座,开门见山,“陛下让我来此,想必不只是为了听捷报吧?”
钱谦益干咳一声:“近日京中流言四起,说大人在边关私藏战俘,截留粮草,还与敌军有秘密往来。虽无实证,可流言蜚语终究刺耳,陛下让我等问问大人,可有此事?”
杨嗣昌冷笑:“流言?我倒想问问诸位大人,这些流言是从何而来?是有人见不得边关安定,还是怕我查出某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那几封密信,拍在桌上:“敌军营帐里搜出的密信,与京中势力勾结的证据在此。诸位大人若有兴趣,不妨看看这梅花印记,认不认得?”
阁老们脸色各异,钱谦益拿起密信,只扫了一眼便放下:“杨大人,此等来历不明的书信怎能当作证据?说不定是敌军伪造,故意挑拨离间。”
“伪造?”杨嗣昌起身,“那请问钱大人,为何敌军会知晓京中盐引调度的时间?为何他们的粮草总能避开我军的拦截?若不是有人里应外合,他们如何能在边关周旋数月?”
正争执间,一名小太监匆匆进来:“陛下在乾清宫召见杨大人,让您即刻过去。”
杨嗣昌瞪了钱谦益一眼,转身随小太监而去。乾清宫内,朱由检正对着一份奏折发愁,见杨嗣昌进来,挥手让太监退下:“边关之事,你且细细说来。内阁那边的流言,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杨嗣昌将密信呈上:“陛下,敌军与京中势力勾结,这梅花印记便是凭证。臣怀疑有人借盐政改革之机,暗中与敌军交易,倒卖粮草和盐引。”
朱由检接过密信,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梅花印记……朕似乎在哪见过。去年查处的一桩贪腐案中,涉案官员的账本上也有这个印记。”
他顿了顿,看向杨嗣昌:“此事牵连甚广,你暗中调查即可,不可声张。孙传庭和洪承畴那边,让他们留意边关是否有类似印记的势力活动。”
杨嗣昌领命,刚要退下,朱由检又道:“对了,昨日收到孙传庭的奏报,说清理残敌时发现一处铁矿,似乎被敌军开采过。你回京前,去趟工部,让他们派人去勘察,若属实,便在此地设官监守,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杨嗣昌心中一动:“铁矿?敌军开采铁矿做什么?他们的兵器补给向来依赖走私,难道……”
“朕也正为此事疑惑。”朱由检道,“你让工部的人仔细勘察,看看铁矿的开采规模,以及是否有冶炼痕迹。若能查清,或许能揪出暗中给敌军提供兵器的人。”
离开乾清宫,杨嗣昌直奔工部。工部尚书正与人议事,见他进来,连忙起身:“杨大人,陛下刚传了旨意,让我派人去边关勘察铁矿。不知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杨嗣昌道:“派去的人必须是可靠的,最好是你部里的老臣,熟悉矿产事务,且身家清白。此事关系重大,若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工部尚书点头:“我明白。明日一早便让李侍郎带队出发,他在工部任职三十年,从未出过差错,定能办妥此事。”
杨嗣昌刚要告辞,却见李侍郎从外面进来,见到他,愣了一下,随即躬身行礼:“杨大人。”
杨嗣昌看着李侍郎腰间的玉佩,瞳孔微缩——那玉佩上,竟刻着一个模糊的梅花印记。
他不动声色,拱手道:“李侍郎,明日辛苦你一趟了。边关苦寒,万事小心。”
李侍郎笑道:“为国效力,不敢言苦。”
杨嗣昌转身离开,心中却翻起惊涛骇浪。李侍郎是工部老臣,素来以清廉自居,怎么会有梅花印记的玉佩?难道他就是与敌军勾结的人?
回到府中,杨嗣昌立刻让人去查李侍郎的底细。深夜,亲信回报:“李侍郎十年前曾因挪用公款被弹劾,后来不知为何,案子不了了之。他的妻弟是江南盐商,去年因走私盐引被查处,却在狱中‘病逝’了。”
杨嗣昌拍案而起:“果然有问题!明日李侍郎出发后,你带人跟踪,看他是否与可疑之人接触。若发现他与边关势力联络,立刻禀报陛下。”
次日清晨,李侍郎带着工部官员出发前往边关。杨嗣昌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暗道:这铁矿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李侍郎是否真的与敌军勾结?而那个梅花印记,又会牵扯出多少京中官员?
此时,乾清宫内,朱由检正拿着那几封密信反复查看,忽然发现信纸边缘有一行极淡的小字,像是用特殊墨水写的。他让人取来清水,轻轻涂抹在纸上,一行字渐渐显现:“铁矿已开,兵器待运,重阳交货。”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100/4100196/430790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