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天下青山


老农目光复杂,转向身后的红袍语录。

“里长一家太苦了,听说他弟弟死在北海,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他自己穿的衣服,还不如那些大老爷......”

老农的声音哽咽了一下。

“有时候想想,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程氏夹着青菜的筷子停在半空。

她看着老农微微发红的眼眶,又看看身旁的长子。

魏昶君依然安静地吃着饭,仿佛没听到这番对话,但那握着筷子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老农的妻子轻声接话。

“去年里长来咱们县,就住在村头,我听人说,他穿的棉袄袖口都磨破了,还在灯下批文书到半夜......”

程氏怔怔地望着长子,忽然想起次子昶琅。

老农抹了把脸,努力露出笑容。

“是啊,现在晚上出门,到处都亮着灯,娃娃们能上学堂,老人们能看病,年轻人有活干,这样的日子,从前做梦都不敢想。”

这一刻,魏昶君起身盛饭时,程氏注意到他棉袍肘部磨出的补丁针脚细密,显然是反复缝补过的,还是三年前自己给他做的。

院子里,红袍军的旗帜在风中轻轻飘动。

老农指着旗子说。

“这旗子插到哪儿,哪儿就有活路。咱们庄稼人最知道好歹。”

魏昶君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难以言说的沉重与欣慰。

他知道,从蒙阴起义到今日,无数人付出了一切,为的就是让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农家小院里。

程氏也沉默了,老农那番关于里长一家太苦的话,像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她恍惚间想起天启六年的冬天,丈夫被上官羞辱后病倒在床的场景。

那个寒夜,丈夫咳着血对她说。

“程娘,我死不足惜,只苦了你和孩子们......”

烛火摇曳中,三个孩子蜷缩在草堆里取暖,小女儿染瑕冻得嘴唇发紫。

丈夫死后,族叔带着人要来过祖屋,是她举着菜刀守在门口,才保住了最后一片遮风挡雨的瓦。

那年冬天特别冷,十二岁的昶君带着弟弟昶琅上山砍柴,兄弟俩的手冻得裂开血口子,却还笑着说。

“娘,今天换的米够吃三天了。”

程氏的指尖微微颤抖。

她想起长子第一次带着洛水、青石子他们在后山练武的场景。

那些半大的孩子,举着木棍当刀枪,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起。

有天深夜,她给昶君上药时,看见儿子掌心血肉模糊,还在笑着安慰自己。

“娘,不疼。”

他甚至记得长子浑身是血地回家,身后跟着十几个青壮,他们刚和地主虞家拼完命。

烛火下,程氏仔细打量着长子。

三年过去了,他身上这件棉袍还是离京时她亲手缝的。

袖口已经磨得发白,肘部打着整齐的补丁。

她也想起许多年前在青州的时候,看见昶君在书房批文书,冻得手指发红却舍不得烧炭火。

这一刻,程氏的目光从长子清瘦的面容,移到窗外飘扬的旗帜。

她忽然明白了。

为什么长子不娶妻,为什么次子甘愿埋骨边陲。

原来他们早就把性命许给了这天下百姓。

“老哥说得对。”

程氏轻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是老婆子我想岔了。”

她夹起一片腊肉放到长子碗里。

“多吃些,看你瘦的。”

魏昶君微微一怔,抬头看向母亲。

烛光下,母亲眼中的冰霜不知何时已经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柔和。

程氏又给老农夹了菜。

“多谢老哥点拨,咱们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强。”

她轻轻放下筷子,心中默念。

“孩子们,这就是你们想看到的世道吗?”

吃过了饭,老农又要去下地。

武清县的田野,魏昶君和老农并肩走在田埂上,锄头扛在肩头,裤腿上沾满了泥点。

“后生真是把好手!”

老农抹着汗笑道。

“翻地的深浅,培土的松紧,比咱老庄稼把式还讲究!”

魏昶君望着远处连绵的稻田,目光温和。

“早年在家种地时,常想着怎么让稻穗多结几粒谷。”

他的手掌磨出了新茧,与旧日的伤疤重叠在一起。

行至镇口,只见一群人围在城墙前。

几个红袍官吏正在张贴新的公示,最显眼处挂着里长魏昶君的财产清单和税票存根。

老农挤进人群,指着公告骄傲地说。

“瞧瞧!连里长家底都亮出来了!每月俸禄一百二十两,纳税三十六两!这才叫真清官!”

魏昶君静静站在人群外围,看着百姓们热烈讨论。

“原来里长住的宅子还是借钱买的!”

“税票上盖着红袍银号的印呢,做不得假!”

“怪不得青石子总长查贪官那么硬气......”

这时,老农还在人群中看着告示骄傲的议论着,镇外忽然传来喧闹声,魏昶君出了人群。

只见十几辆马车排成长队,车头系着大红绸花。

一群青年正在与家人告别,有红袍学堂的学生背着勘测仪器,有天工院的技工带着工具箱,还有农户打扮的青年揣着种子袋。

一个少年激动地对父母说。

“爹娘放心!儿子去撒马尔罕是帮咱们红袍开商路,不是去受苦!”

旁边的小姑娘抱着哥哥的行李哭。

“哥,到了安南记得托人带香料回来......”

白发老妪颤巍巍地给孙子塞烙饼。

“好好跟里长干,咱家就指望你光宗耀祖了......”

魏昶君走近车队,轻轻拍了拍一个青年的肩膀。

“去勘测矿产?”

青年认出眼前人,顿时站得笔直。

“报告里长!学生去乌拉尔山找铁矿!”

“好样的。”

魏昶君整理着别在他胸前的勋章。

“让红袍的炉火,烧得更旺些。”

夕阳西下,车队缓缓驶向火车站。

魏昶君伫立在道旁,望着那些意气风发的面容。

他们中有红袍将士的后代,有前明流民的孩子,如今都挺直脊梁,眼中有光。

最后一辆马车经过时,车上的青年突然高喊。

“为红袍天下!”

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魏昶君抬手挥别,嘴角扬起浅浅的弧度。

暮色中,马车前往的方向,有铁轨延伸向远方。

魏昶君轻声自语。

“这就是红袍的百姓......千年傲骨,终成栋梁。”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218/4218027/111105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