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大结局 > 第791章:小妹的婚礼

第791章:小妹的婚礼


登州军港的冬夜,海风裹挟着冰粒,密集地抽打着书房窗棂。

油灯昏黄的光晕在魏昶君花白的鬓角跳跃,将他伏案的影子拉长,投在斑驳的砖墙上。

门外传来靴底踏过霜地的细碎声响,随后是谨慎的叩门声。

夜不收推门而入,带进的寒气让灯焰猛地摇曳。

年轻人玄色劲装的肩头还沾着未化的霜痕,气息微促。

“里长。”

他喉结滚动,声音压得很低。

“京师急电,刘院长......怕是不行了,大夫说,就这一两日的光景。”

魏昶君研墨的手悬在半空,松烟墨锭在端砚边缘磕出一声轻响。

他接过那张薄薄的电文纸,指尖触及纸张的冰凉。

目光落在痰涌气绝,药石罔效八字上时,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信纸边缘泛起细密的褶皱。

刘方啊......魏昶君听着,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年前的一幕。

那时候这个曾经跟着孔有德研发火器的老流民还是花银子买来的,他摆弄着材料的兴奋姿态,几乎拍胸口和自己表示,一定能用这些做出鸟铳。

也是在他的手中,天工院的前身雏形,火器作坊被一手拉扯起来。

现在,人快没了。

窗外,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清晰,一声接一声,像是永无止息的叹息。

他缓缓将电文折好,动作极其缓慢,仿佛在折叠一段沉重的时光。

随后,他开启随身携带的紫檀木匣,取出一本用麻线精心装订的册子。

册页已然泛黄,边角磨损,封面上《同袍录》三个字,是洛水老道特有的簪花小楷,墨色虽旧,风骨犹存。

他翻开册页,掠过前面记录阵亡将士的密密麻麻的名字,指尖停在后半部分。

那里墨迹深浅不一,记录着这些年陆续离去的、最初跟随他起事的旧部。

罗延辉名字旁,是一行小注:殁于乌思藏任所。

"那个黑脸汉子,性情如火,最终却无声无息地倒在了雪域高原的寒风里,案头还摊开着未完成的驿道扩建图。

黄公辅名下记着:病故于京师。

这位素来谨慎、掌管钱粮账目的老官,是瘫在椅子上,还在核验漕运。

最新的一行,墨迹尚新。

启蒙部副总师张明远,殉于吕宋疫区。

半月前,海外快船才带回他临终前紧握的一支笔,和几片当地孩童练习汉字的芭蕉叶。

魏昶君的指尖轻轻抚过这些名字,仿佛能触碰到他们早已冷却的温度。

他从笔筒中取出一柄小巧的裁纸刀,刀刃在灯下闪着寒光,小心地修整着册页因反复翻看而微微卷起的边缘。

刘方。

“里长。”

夜不收仍垂首立于原地,声音低沉。

“刘院长昏迷前,神智偶清时,仍断续念叨着......念叨着新式舰炮的图纸,说有一处联动机关尚需调整......”

魏昶君摆了摆手,示意知晓。

夜不收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掩上门。

关门声惊动了或许栖息在梁上的寒鸦,一阵扑棱翅翼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余海浪声与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响。

魏昶君的目光再次落回《同袍录》上。

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身影。

罗延辉死于高原的孤寂,黄公辅耗竭于案牍劳形,洛水老道在驿站的烛火下安然寂灭,张明远陨落在瘴疠之地......他们未曾安享一日太平,他们的子嗣,如今也多未曾居京师的繁华之地,承袭父辈的官位荣耀。

罗延辉的儿子去了漠北勘测矿脉,黄公辅的独女在江南织工学堂任教习,洛水老道的几个徒弟,星散于各州县学堂,军中,张明远的幼子,据说如今也在南洋某处继续着父亲的教化之事。

念及此,魏昶君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悲怆,有寂寥,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

这一代人,如同烧荒的野火,燃尽了自己,只为拓出一片可供耕种的沃土,而他们的后代,已然奔赴四方,成为这片沃土上新的种子。

海风渐强,卷着咸腥气息和隐约的潮声灌入书房,案头灯焰剧烈晃动。

魏昶君起身,步履略显蹒跚地走到窗边,将窗户关紧。

透过模糊的琉璃窗格,他望见军港深处,新建的铁甲舰轮廓在夜色中如同蛰伏的巨兽,桅杆顶端的信号灯在风中明明灭灭。

五更时分,东方天际透出一线鱼肚白。

魏昶君重新坐下,研墨濡笔,在刘方的名字后面,添上一行小字。

殁于天工院任上。

墨迹未干,他忽然掩口剧烈地咳嗽起来。

窗外,晨光熹微,港内传来新舰下水试航的悠长汽笛,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魏昶君走到悬挂的巨幅《红袍疆域图》前,目光掠过山川河流,最终用朱笔在几个遥远的地点轻轻圈点,乌思藏的高原驿站,京师的户部衙门,南洋的蒙学堂,以及天工院所在......这些红点,稀疏却坚定,是逝者们用生命留下的印记,正悄然连成一张覆盖四方的网络。

当第一缕真正的阳光穿透窗棂,照亮书房内浮动的微尘,魏昶君将《同袍录》仔细收纳入匣,合上盖子,那一声轻响,如同为一个时代落下注脚。

匣面上刀刻的痕迹纵横交错,最深的一道旁,是洛水老道当年刻下的民心即天心。

港内响起水兵晨操的号子,整齐而充满朝气。

新的一天,已然开始。

他回到案前,看着那卷墨迹未干的《新政纲要》扉页,沉默着。

这一代人快要死光了......他还在撑着。

可,哪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他也必须撑着。

三天后,魏昶君完成了军港的巡查,晨雾尚未散尽,魏昶君玄色袍角还沾着露水,正要踏上回京的专列。

一名夜不收疾步而来,双手呈上一封素白信笺。

“里长,魏厂长派人星夜送来的。”

“染瑕......”

魏昶君接过信时指尖微颤。

展开麻纸,妹妹熟悉的簪花小楷映入眼帘。

“兄长钧鉴,妹与厂技术员李向前相知三载,定于腊月十八成婚,世间至亲唯余兄长,恳请主婚,母临终前犹念兄长安危,今妹得遇良人,亦盼兄见证......”

信纸突然变得沉重。

魏昶君脑海中又浮现出许多年前刚刚来到这里的场景。

那个饿着肚子的小丫头,骨瘦如柴,睁着大眼睛看着自己,问,兄长无恙乎?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218/4218031/1111047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