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土地


京师。

西郊的试验田里,魏昶君赤脚踩在板结的黄土上,玄色布裤卷到膝盖,露出瘦削的小腿。

他抡起锄头刨坑时,背脊的骨头在粗布衫下清晰可见。

这片地是特意选的贫瘠田,土块硬得像石头,裂缝里泛着白霜。

去年这里种的高粱,穗子还没麻雀头大。

魏昶君每刨一锄,虎口就被震得发麻。

他仔细把土块敲碎,捏起一撮土在指尖搓揉,摇头自语。

“太硌手,得掺沙。”

他在实验,因为现在,第一批化肥送到了。

播种玉米时他格外仔细。

先用木尺量出两尺的株距,每个坑深三指。

抓一把草木灰垫底,才放进三粒金黄的种子。

有老农路过田埂喊。

“里长,种太稀啦!”

他抬头抹汗。

“玉米喜光,密了抢养分。”

施肥对于一直操劳,身躯愈发孱弱的魏昶君压力很大。

他从田埂拖来麻袋,解开化肥二字的朱砂印,灰白色的粉末扬起来,呛得他连打喷嚏,他抓一把在手里掂量,颗粒比盐粗,带着刺鼻的氨味。

撒肥时他弓着腰,像给婴儿喂饭般均匀抛洒,每撒一把就后退半步,他还记得,之前另一个时代的种植方式,这样也是为了防烧苗。

正午日头毒辣,化肥沾汗蜇得脖颈通红。

他蹲下身观察刚施肥的土坑,发现粉末落处有细微的嗞嗞声。

“起反应了。”

他喃喃看着地力在醒,突然起身从筐里翻出油布,仔细盖住播完种的地块,昨夜看天色,近期有雨,化肥最怕淋。

傍晚收工时,他瘫坐在田埂上啃冷饼。

夕阳把化肥袋照得发亮,远处驿道烟尘滚滚,那是送往江南的化肥车队。

他想起奏报里写的扬州农会领肥三百斤,试种十亩,饼渣噎在喉咙里,忙灌口水顺下去。

夜幕降临时,他最后巡了一遍田,手指探进土坑,摸到化肥融化后的湿润。

夜风里飘来附近村庄的狗吠,夹杂着农妇唤儿归家的声音。

他望见更远处,点点灯火正沿着大运河移动,那是运肥的漕船在夜航。

顺着魏昶君的目光方向,南阳府郊外的田埂上,晨露还未散尽。

民部官吏孙大志卷着粗布裤腿,赤脚踩在刚犁过的地里。

他手里捧着一碗灰白色的化肥,几个老农围在旁边,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孙书办,这白面面真能顶事?”

老把式赵老四用烟袋杆指了指碗。

“俺种地五十年,就知道粪肥壮田。”

孙大志不急着回答,先蹲下身抓把土。

“赵叔你看,这地是不是泛白?”

他捻开土块,露出盐碱结晶。

“去年亩产不到两石吧?”

旁边裹着头巾的王寡妇插话。

“可不是!稍微有点天灾,家里锅都快揭不开了。”

孙大志把化肥轻轻撒在土块上。

“这玩意好比浓稠的草木灰,你们烧灶积灰肥田,是不是能多收三五斗?”

他示意年轻人抬来秤。

“一车草木灰抵十担粪肥,这一碗化肥能抵三车草木灰。”

李瘸子拄着锄头挠头。

“说得玄乎,去年县太爷推广什么新稻种,结果秋收还没老品种能打。”

“李叔说得在理。”

孙大志从怀里掏出本泛黄的册子。

“这是保定府试用化肥的记录,施肥的亩产两石八,没施的一石九。”

他特意指着某行。

“种的都是您惯用的紫金稻。”

人群一阵骚动,赵老四蹲下来仔细看账本,粗黑的手指顺着墨迹划拉。

“当真?”

他突然扯过孙大志的碗,小心捏起一撮化肥嗅了嗅。

“咦?有点硝石味。”

“您老鼻子灵!”

孙大志眼睛一亮。

“这里头真有硝石成分,还加了钾盐磷粉,好比人不能光吃馍,还得配盐吃菜。”

王寡妇突然插话。

“那......贵不贵?别像前年官府卖的什么机械犁,俺们攒三年钱才买得起。”

“首批免费试。”

孙大志指向田头堆着的麻袋。

“里长说了,见效再收本钱,按亩产增三成算,一季就能回本。”

李瘸子还在嘀咕,他儿子却已经扛起化肥袋。

“爹!试试又不掉肉!万一是真的呢?”

年轻人利落地按孙大志教的,用木勺均匀撒肥。

阳光照在飞舞的化肥颗粒上,竟闪出细碎的光。

日头渐高时,二十亩试验田都施完了肥,孙大志掏汗巾擦脸,发现好几个老农还蹲在地头研究土色,赵老四突然扯嗓子喊。

“孙书办!秋收要是真增产,俺请你喝地瓜烧!”

回城的牛车上,孙大志望着身后渐远的田地。

那些将信将疑的目光,就像田里刚播的种子,正在悄无声息地发芽。

另一边,河南府郊外的晒谷场上,十多个农会代表围着堆成小山的化肥袋。

农会会长刘四搓着粗黑的手掌,指甲缝里还带着泥渍。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化肥,灰白色的颗粒从指缝漏下,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老少爷们瞧瞧!”

刘四的声音带着激动。

“里长亲自盯的肥,听说罗布泊那边用这玩意,麦穗能长到筷子长!”

一听里长两个字,裹着蓝头巾的农妇当即挤上前,用衣襟兜了些化肥。

“俺当家的去年种的那茬麦,穗头还没麻雀大,要是真管用......”

“还真不用饿肚子了。”

旁边有人哄笑。

“王婶子,等丰收了给你说个新婆家!”

王婶子闻言瞪着眼,中气十足怒喝了一声。

“去你娘的!”

驼背的李老栓蹲在化肥袋旁,掏出旱烟袋却不点火。

他眯着眼看袋子上永丰肥厂的红印。

“崇祯年间闹蝗灾,朝廷发霉米,就算霉了也发不到手里,还是里长好,这分量实在,不掺假,要真有用,咱以后都不会饿肚子了。”

最年轻的代表二嘎子兴奋地扛起一袋肥。

“刘叔,咱先给村东头那三十亩地试试,去年那儿亩产才八斗!”

他裤腿上还沾着凌晨下地时的露水。

“中!”

刘四猛地拍大腿。

“但得按农技员教的法子,深翻一尺二,拌土三遍再播种,人家专门交代,这肥劲儿大,使多了烧苗。”

正说着,官道上传来铜铃声。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218/4218031/111104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