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公主,退婚你提的,咋又后悔了? > 第997章 大航海时代

第997章 大航海时代


宁萱忙不迭问道:“夫君,那开设造船局,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柳毅淡笑道:“开设造船局,与创办幼学堂和改革科考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于一切国策的发展都意义深远。”

“我大周虽然坐拥神州沃土,地大物博,物资丰饶,但终究是有限的。”

“大周想要振兴国力,国祚绵长,需要各种各样的大量资源作为支撑。”

“而这些资源,在大周的土地上无法得到,便只能到海外去寻找。”

“通过开设造船局,打造出性能足以支撑长途航行的先进船只,便可以派出大量的船队,前往西洋、东洋、南洋,探索那些我们未曾涉足的王国,寻找我们迫切需要的大量资源。”

“由我们大周作为先驱者,在整个世界,都展开掀起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大航海时代!”

宁萱听得一阵目瞪口呆,小嘴长成个“o”形,久久难以合上。

大航海时代,单单只是这五个字,气势之恢弘磅礴,便足以惊天动地。

他们大周,并非参与到大航海时代中,而是要成为引领这个时代的先行者。

自己男人的野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争,而是更凌驾于战争之上的征服!

柳毅淡笑道:“此外,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如今与大周接壤的王朝和势力,都已经平定收复。”

“未来征服世界的战争,一定是以海战为核心,以科技力量一决生死。”

“若是我们能掌握最先进的战船火炮,便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屹立于不败之地。”

“造船局的创办,将会和当初的兵工厂一样,让大周在军事领域方面,迈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因此,我已经请阿历克斯率领他的团队,以先前东海战场上俘获的英吉利海军提供的蓝图范本为线索,设计出了三套最先进的战船图纸。”

“待造船局正式成立,便可将皇家研究院最优秀的尖端学者,调往造船局,全力发展海上科技!”

宁萱握紧拳头,美眸之中也燃烧起万丈豪情。

听了柳毅的这番解释,她便彻底将资金方面的顾虑抛之脑后。

“既然如此,就全依夫君之意行事!”

“国库内的所有银两,都任由夫君调用便是!”

“萱儿,这便对了。”

柳毅点了点头,淡笑道:“这三大国策实施之初,确实耗资甚巨,让军民百姓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度日。”

“但是,这就仿佛在沃土之中,埋下生机勃勃的种子。”

“最多一两年的光景,这些种子就会发芽开花,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庇佑我大周万世子孙!”

……

次日清晨,随着宁萱一封圣旨下发,柳毅提出的三大计划,正式实施开来。

一车车的白银被推出国库,令文武百官都看得阵阵触目惊心。

且不说现在的大周,经过柳毅多年的整顿和肃清,贪官已经如凤毛麟角般稀少。

就算真的有贪官,沾手这么多银两,怕是也不敢贪污毫厘。

改革科考的八千万,创办学堂的八千万,以及设立造船局的两万万两。

加在一起,可是足足将近四万万两白银。

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两,几乎将国库一口气搬空,足见陛下和柳相对这三大计划是何等重视。

谁敢在这件事上动手脚,那便是自寻死路。

怕是把他们九族一起拉到河边砍了,也平息不了柳相的怒火。

由于此次计划如此隆重,各级官员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办公速度那叫个神速。

短短两三个月的光景,各州郡府县便都开设了大小十几家幼学堂,并且将朝廷的福利政策宣传给当地百姓。

不仅官吏商贾重视教育,即便是没什么文化的穷苦农民,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只不过从前,由于家境太过贫寒,根本负担不起私塾的昂贵费用,只能让家里的娃娃从小就在地里干活。

现如今,朝廷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给出如此丰厚的政策,由官府来承担孩童学习所有费用,而且整整九年一包到底。

对于交不起学费的贫苦农民来说,这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自然是天恩当头。

纷纷争先恐后带着自家的孩子,前去就近的幼学堂报名,最多半天的光景,就将名额全部招满。

柳毅也没有预料到,百姓们无需官府的宣传,就对教育事业如此支持和热忱。

对于各地幼学堂如此火爆的情况,只能一方面新建更多的学堂,一面让官府通知百姓,半年之后进行第二轮招生。

唯一有意见的,就是原本自己开私塾的先生夫子们。

原本还有不少官吏和商贾,将自家的孩童送去他们那里学习。

但现如今官府成立了幼学堂,不仅分文不取,师资力量也比他们这些私塾更加强大。

官吏商贾们,自然是也纷纷将自家的孩子都送去了幼学堂,使得各地的私塾全体失业,跑到官府去抱怨抗议。

柳毅便又下达了一道旨意,由朝廷统一发放教材,每一名有意愿的私塾先生都可以领取一份。

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学习,如果学习之后,能通过朝廷的统一考试和培训,便录用为本地幼学堂的教师,享受七品官员的俸禄待遇。

要知道,想要做幼学堂的教师,至少要是各地的举人,会试未中榜才有的待遇。

朝廷破例给了他们如此珍贵的机会,这些私塾先生自然是毫无怨言,纷纷关起门来认真研读教材,全力备考……

科考方面的改革,如柳毅预料的一样,自然是引起了在京考生的不满。

京城这上千名考生,都是经过各地乡试、县试的重重选拔,踩着十几万名同窗的肩膀,才中了举人,得到进京赶考的机会。

原本他们将四书五经八股文都已经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正摩拳擦掌准备好好一展才学。

结果朝廷突然一纸成文下来,告诉他们本次恩科要考全新的科目,他们先前学的这些全都没用了。

自然是让考生们怨声连连,甚至都在一些人的煽动下,都集体跑到皇宫外闹事。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219/4219079/111101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