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机械科研技术中心
接下来的日子。
焊接车间里,梁拉娣的进步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结舌。
第一天,苏远系统地给她讲解焊接原理、电流电压调节、焊条选择等基础知识。
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多复杂的理论,梁拉娣总能一点就透,迅速理解吸收。
第二天,开始实际上手操作。
普通新人连焊枪都拿不稳,她却显得异常沉稳,起弧、运条、收弧,动作虽显生涩,但架势已有模有样,仿佛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到了第三天,她焊出的焊缝已经呈现出均匀漂亮的鱼鳞纹,平整光滑,咬合深度恰到好处。
这水平,俨然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师傅才能有的手艺,让偶尔路过瞥见的老焊工都忍不住驻足,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第四天,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平焊,开始挑战立焊、仰焊等更高难度的位置焊接,适应各种复杂工况。
第五天……
这种近乎妖孽的进步速度,自然引起了厂里的广泛议论。
大家都看得出来,杨厂长和年轻的苏副厂长之间似乎别着苗头,而这个新来的姑娘梁拉娣,不幸成了两位领导较劲的“工具”。
多数工人对苏远的印象极好。
电风扇出口创汇、电热毯风靡一时,都是他一手促成,这是有真本事的人。
但要说在短短十几天内,把一个毫无基础的姑娘培养成技术高手,大家心里还是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唉,苏厂长人是真好,技术也牛,可这次……怕是托大了啊!”
“是啊,时间太短了,焊接这活儿最吃经验,哪是能速成的?”
但也有苏远的坚定支持者反驳:
“你们懂啥?忘了秦卫东秦师傅了?当初谁想到他能那么快成七级工?不也是苏厂长手把手教出来的!”
“我看这次,苏厂长肯定还能创造奇迹!咱就等着瞧吧!”
这些纷纷扰扰的议论,苏远即便听到也一笑置之。
他此刻更关注的,是工业部那边的动静。
就在梁拉娣埋头苦练时,工业部的专家组已经完成了对那份挖掘机图纸的初步论证。结果令所有参与的研究员感到震惊。
图纸设计之精妙、结构之合理、思路之前瞻,几乎无懈可击!
意识到这个项目巨大的战略价值,工业部的行动异常迅速。
杨部长亲自带队再次来到轧钢厂,召开了一次高级别会议。
会上,杨部长正式宣布:
经工业部研究决定,将在红星轧钢厂内,划拨独立区域,成立一个直属工业部管辖的“机械科研技术中心”,专门用于重大装备技术的研发攻关。
而这个技术中心的核心领导工作,将由副厂长苏远同志全面负责。
坐在下面的杨厂长,听到这个决定时,眼皮忍不住跳了几下。
自从听说要建这个中心,他就预感不妙,这分明是冲着苏远来的。
如今一锤定音,苏远的权柄和影响力无疑又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虽然名义上还是副厂长,但有了这个工业部直管的“嫡系”技术中心,其实际地位已然不同往日。
尽管心中五味杂陈,但这是部里的决定,他只能表示坚决支持和配合。
会议结束后没多久,一支特殊的施工队伍就开进了轧钢厂划出的那片区域。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支队伍不仅专业素质极高,而且周围还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全程警戒守卫!
看到这阵仗,杨厂长和所有工人都明白,苏远这次搞的东西,绝对非同小可,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重视。
施工区域很快被高高的围挡严密地封闭起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虽然大家进不去,但能看到一辆辆卡车不断从里面运出大量的泥土。
“好家伙,这是要挖多深的地基啊?看这土方量,底下怕是别有洞天!”
“听说叫技术中心,搞研究需要这么大阵仗?还派当兵的守着?”
“肯定是苏厂长又弄出啥不得了的东西了!”
工人们议论纷纷,好奇心被吊到了顶点。
.......
东城区民政局门口。
刘岚看着眼前这栋熟悉的建筑,脚步有些迟疑。
几天前,她才刚从这里出来,手里拿着的是和花彪的离婚证。
如今短短时日,又要走进去,对象却换成了何大清,这让她脸上有些发烧。
何大清揣着户口本,看出她的窘迫,故作轻松地摆摆手:
“走吧,没啥不好意思的。”
“进去戳个章,咱就是合法夫妻了,光明正大!”
刘岚深吸一口气,把心一横,跟着何大清走了进去。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办理登记的,竟然还是前几天给她办离婚的那位工作人员。
对方显然也认出了刘岚,目光在她和身旁年纪明显大不少的何大清之间转了转,眼神里透出一丝诧异和探究。
刘岚顿时臊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手续一办好,她几乎是小跑着拉何大清离开了民政局。
何大清可不管这些,捧着那鲜红的结婚证,翻来覆去地看,嘴角咧到了耳根,傻笑了半天。
多少年了,他何大清终于又是有媳妇的人了!
而且还是这么年轻一媳妇!
当晚,何大清再次登门刘岚家,这次可谓是“满载而归”。
大包小包的点心、糖果、时鲜蔬菜,甚至还有市面上紧俏的猪肉和几条耐存放的香肠、熏肉。
为了置办这些,他可没少动用自己的老关系。
如今两人证也领了,虽然暂时不便大肆操办,但这“新婚之夜”的仪式感不能少。
何大清这次登堂入室,底气足了很多。
一进门,看到刘母,何大清脸上堆笑,极其自然地喊了一声:“妈!”
这一声“妈”,直接把刘母叫懵了,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过来。
连刘岚都吓了一跳,她都没好意思开口让何大清改口。
没想到他脸皮这么厚,自己就主动喊上了,还喊得这么顺溜!
刘岚愣神之后,倒是没说什么,心里反而有点暖。
这说明何大清是真心想把这日子过下去。
她赶紧拿出结婚证,对还在发愣的母亲说:“妈,我们……我们今天去把证领了。”
刘母这才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女婿”,心情复杂难以言表,最后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啊……好,好……大清来了,快,快进屋坐吧。”
何大清倒是毫不见外,拿出糖果糕点哄好了小宝,就系上围裙钻进了厨房:“妈,岚子,你们歇着,今儿个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很快,厨房里就传出了诱人的香味,勾得小宝扒在门口直流口水。
刘岚进去帮忙打下手,两人一个掌勺一个备菜,倒是配合默契,颇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温馨。
刘母看着这一幕,心里那点别扭也渐渐化开了,最终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
没多久,四菜一汤端上桌,两荤两素,色香味俱全,在这年头绝对算得上丰盛的大餐了。
刘母和刘岚都是第一次见识何大清的真本事,看着那精致的摆盘和扑鼻的香气,都忍不住惊叹。
“大清,你这手艺……可真不赖!”
刘岚由衷赞道。
何大清一脸得意,这可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嘿嘿,不是跟你们吹。”
“咱十几岁就拜师学艺,四九城叫得上名号的老字号,哪家我没待过?”
“他们的招牌菜,咱不敢说青出于蓝,但原汁原味地做出来,一点问题没有!”
“就算是以前宫里传出来的方子,我也能琢磨个八九不离十!”
“就靠这个吃饭呢!”
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何大清自信满满,神采飞扬。
这股子扎实的底气,倒是让刘岚和刘母心里踏实了不少。
刘母暗想:“虽然年纪大了点,模样也糙,可好歹有这门过硬的手艺傍身,饿不着娘俩。”
饭桌上。
刘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试探着问:“大清,小岚,你们这证也领了,往后……是怎么个打算?”
何大清放下酒杯,看了看刘岚,说道:
“妈,这事我和岚子也商量过。”
“我呢,有个儿子叫傻柱,二十了,在轧钢厂食堂上班,这个岚子跟您说过。”
“还有个闺女雨水,才七岁。”
“我的意思是,让岚子搬我那边去住。”
“傻柱也大了,能自己立户了。”
“可岚子心细,想着等傻柱和雨水两个孩子心里能接受了再说。”
刘母连忙接话:
“小岚考虑得对!”
“孩子都大了,尤其是何雨柱,都到说媳妇的年纪了。”
“这事得好好商量,不能硬来。”
“何况我听小岚说,他和何雨柱还在一个食堂上班,这关系处不好,以后天天见面都尴尬。”
虽然认可了这桩婚事,但面对这个年纪相仿的女婿,刘母总觉得有点别扭。
饭后,刘岚起身收拾碗筷,何大清也抢着帮忙。
等一切都拾掇利落了,何大清却磨磨蹭蹭地没有要走的意思。
刘岚自然明白他的心思。
今天毕竟是两人领证的日子,虽说都是二婚,不算什么新人了,但该有的“流程”总得走一趟。
何况她这个年纪,久旷之身,心里未尝没有些期待……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221/4221773/2246676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