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 第599章 朱高炽和朱棣之间的矛盾

第599章 朱高炽和朱棣之间的矛盾


暖阁内的气氛,在这一瞬间,似乎又重新凝固了起来。

朱棣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回身坐下,静静地看着桌案上的那盏宫灯。

跳动的火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背后的墙壁上,显得有些孤寂。

许久。

朱棣才幽幽地开口。

“不是什么误会,就是咱有意撤了高炽的职的!”

朱棣这句话让蓝武不由一愣。

他脸上不由就露出了一丝疑惑之色。

而且他偶然之间用神眼探查之后,发现这位永乐大帝的内心并非是盛怒,而是一种混杂着失望、疲惫和深深焦虑的复杂情绪。

他意识到朱棣做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

“父皇……这……到底是为了何事?”

蓝武小心翼翼地开口,他必须弄清楚事情的根源。

“为了何事?”

朱棣仿佛被点燃了引线,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我看还是你去帮咱问问他!”

“这皇帝是他还是咱!”

“咱要迁都北京,他说要缓;咱要疏通大运河,他说不能着急;咱要编撰《永乐大典》,他说要一步一步来;咱要在全国修建驰道,方便大军调动,方便商贸往来,他还是说劳民伤财,国库支撑不起!”

“他的嘴里,就只有两个字,民力!民力!”

朱棣在暖阁里来回踱步,胸膛剧烈起伏。

“在他的嘴里,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耗费钱粮无数,动辄百万民夫的浩大工程,所以不可同时进行,要一件一件来,每一件事都要干个十年八年,等国库充盈了,百姓休养生息够了,再做第二件!”

“十年八年?”

朱棣忽然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咱还有几个十年八年?”

“咱还能活多少岁,若是不趁着咱现在还活着,把这些事情办成,依照高炽的性子,恐怕这些事情一拖就拖的没有音信了。”

“他这是把咱当成隋炀帝处处提防,生怕咱败了老爹留下的江山。”

“但如今的大明,又岂止是隋朝可比的,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存银数千万,为何不能做这些事情。”

“他不愿意干,咱不用他就是了,让他在家歇着!”

“免得等咱死后,他连一年皇帝都当不了。”

听着朱棣这好似抱怨一般的话,蓝武沉默了下来。

他完全能理解太子朱高炽的想法。

作为监国多年的储君,朱高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施政风格偏向仁厚宽和,注重休养生息,害怕过度役使民力,动摇国本。

虽然他这样的想法已经被蓝武改变了不少了,但他如今身边围绕的终究还是文臣居多,或许思想在不知不觉间便又被影响了。

当然从一个守城之君的角度来看,他的想法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最稳妥的选择。

但他同时也能理解朱棣的想法。

因为朱棣从来都不是守成之君。

他是永乐大帝,是一个开疆拓土,有着万丈雄心的马上皇帝!

他可不会局限在守住大明的江山社稷,他是想要把大明变的更好的人。

而蓝武其实内心深处也是这样的想法。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大明搞出这些各种各样的变革了。

“父皇,听您的意思,是想要把这几件事同时做?”

蓝武斟酌着开口问道。

“当然了!”

朱棣猛地回头,直视蓝武开口道。

“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这是咱对付草原部落的百年大计!大运河不通,南北钱粮如何转运?《永乐大典》,是要将我华夏千古文明集于一册,传之后世!驰道一通,天下尽在股掌之间,何处有变,大军朝发夕至!”

“蓝武啊,你说说,这些事情,哪一件,是能等得了的?”

朱棣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时不我待的急切。

虽然他这一世已经不是篡位登基,但不知为何他却是更想要证明老爹最终选择自己当皇帝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如今二哥、三哥,还有那么多兄弟可都在地方上,在海外看着他呢。

他若是做的不够好,到时候,二哥、三哥,还有那些兄弟,纵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是会笑话他的。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所有的事情全部办成,在他闭眼之前看到一个真正富强,比之老爹交到他手里时强大了不止一个层次的大明朝廷才能真正安心。

朱棣说到这里,继续道:“蓝武,高炽的性子,你比谁都清楚,他虽懂大局,但终究还是太仁善,而且耳根子软,也太听那些文官的劝了。”

“咱要是不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咱怕等他登基了,被那些文官三言两语的哄骗,就生出了退缩之心啊!”

“若真到了那个时候,你我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蓝武闻言,脸上不由的也有些沉重。

他终于明白了朱棣最深的恐惧。

这位皇帝,是在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和天命赛跑。

他想在自己还能掌控一切的时候,把自己所有想做的大事,全部强行推行下去,为大明未来的百年国运,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而太子朱高炽的“稳妥”,在他看来,就是“懦弱”,就是“拖延”,是他宏伟蓝图上最大的绊脚石。

说实话,蓝武其实也有着类似的担心。

但他担心的,却不是朱高炽。

朱高炽虽然仁善,但毕竟和他还是心意相投的,大局观还是有的。

蓝武真正担心的,是皇太孙朱瞻基!

历史上,朱瞻基虽然也是一代明君,但他继位之后,为了稳固政权,做出了太多的妥协,甚至连朱棣打下来的安南都主动放弃掉了。

其实放弃安南,便也是放弃了下西洋以及海贸。

也正是从他开始,武人地位开始渐渐旁落,大明的对外策略也从主动出击,变成了被动防守,最终被那些士绅官僚,把朱元璋和朱棣两代人辛苦积攒下来的家底,一点点蛀空。

蓝武不希望历史重演。

他也希望,趁着朱棣这位强势的皇帝还在,把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迁都、运河、驰道、大典……这些事,在文官看来是劳民伤财,但在蓝武看来,却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压制地方士绅,推动工商发展的绝佳手段!

只要这些事做成了,大明这台巨大的战争和商业机器,就能真正开动起来!

而等到工业革命真正到来,到时便是谁也无法阻拦大明继续辉煌下去了。

想到这里,蓝武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站起身,对着朱棣深深一拜。

“父皇,如今正好儿臣回来了,要不儿臣去劝一劝太子殿下如何?”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389/4389785/4411451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