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416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24)

第416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24)


元初又吃住在厂里了。

除了新型发电机的试制工作,她也跟刘工一起开班授课,提升技工的整体水平。

她还和刘工合作编写适用于一线技工的教材,厂里刻版油印,给上课的技工们都发了一份。

1955年8月初,1.2万千瓦发电机就试制成功了。

郑伟同志又一次给机械工业部打电话,请他们派人过来验收。这一次,郑伟同志笑得更加“猖狂”,把豪气干云、豪情万丈都通过短短的几句话表现了出来。

对方比上次更加震惊。

专家们以比上次更快的速度来到了砚山,花几天时间对新产品进行了验收,听取了元初做的新产品设计、研发、试制工作报告。完了给她一个评价:后生可畏。

为了对她进行表彰,机械工业部给了她一个去京城读大学的名额。虽然她的理论和实践都很厉害,但是,没有文凭打底,她就只能是个工人,成不了工程师。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试行工资分级制了,很快就会在全国进行普及。她如果作为一线工人进行评级,最高也就评个八级,这是上限。

但是,如果她作为技术人员进行分级的话,可能性就很多了。她完全可以通过考核,一次就评9级,成为一名普通工程师。随着她资历的增加,还可以评八级、七级、六级,如果到了一级,那就相当于行政级别的七级,算是部长级了。

行政级别和技术级别的评级,都是数字越小越好。工人级别是数字越大越好。

这位小祁同志的水平很高,靠的是天赋。她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如果她去京城深造一下,未来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她要是真的天赋卓绝,或许会被放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发挥作用。

作为机械工业部的专家,他们对国家动向还是比较了解的。从今年开春以来,部里就动作不断,从各个高校抽调专家,从全国各地抽调最优秀的技术工人,看样子是要搞个大的。

说不定他们让小祁去京城,还能为国家的大动作输送个人才呢。

原本今年一月初开会,是通过了一个核武器研制计划,但是大家都以为从计划走到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没想到,春节一过,这事突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了。

他们最开始还以为要和老大哥谈判一下,请他们支援点研究资料,毕竟他们已经成功了,如果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起步应该会比较高。

但是吧,现在看着好像也不是从零开始的样子。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们暂时也不清楚。

有深造的机会,元初自然是要去的。

郑伟同志虽然舍不得放走这么个人才,但是他也知道,去深造对元初的个人发展是有好处的,他不能阻拦。所以,他痛痛快快地放了人,还跟元初说:“我们有事就给你写信。等你深造完了,咱们再一起工作,制造更好的发电机。”

“您放心。我肯定一边深造一边做设计,然后把设计图寄给刘工,让他带着大家继续创新。”

8月底,元初动身前往京城。

她算是带薪读书,在她上学期间,电机厂还给她发工资呢。

所以,元初也不打算放过他们。

她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设计出一台2.5万千瓦的高温高压发电机,设计出来之后,她就把设计图纸、说明打包寄给了砚山电机厂。

刘工摸着自己半秃的脑袋嘿嘿乐,然后索性去剃了个秃头。这样工作起来比较省心。

元初随后又花了点时间把试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一一列了出来。

最近有人开始找她谈话了,她觉得自己可能要去西部工作一段时间,电机厂这边的事就顾不上了。所以,她要提前把问题都列出来。剩下的,刘工自己也能克服。

果然,她的信寄出去没多久,调令就下来了。

砚山电机厂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只知道元初被调去参加国家项目,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

元初和几位专家一起乘坐飞机去了西部某基地。这时候还没有飞那儿的民航,他们坐的飞机是部队特派的。

这一去,就是三年时间。

在原世界里,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花五年时间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算上前期的准备时间,一共也只用了九年。

现在,我们有“国际爱好和平的友人”提供的研究资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验算、论证,证明了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理所当然,我们花费的时间比原世界里要少了两年。

有一些时间是节省不了的。哪怕理论再怎么完备,真正要制作出来也需要时间。

1958年底,蘑菇云腾空而起。

站在西部的戈壁滩上,元初眼眶酸涩,内心激动万分。

在任何时候,她都会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掌握了“真理”,很多事情就好说了,外部压力骤然减轻。

当初系统提供的资料里,还有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内容。最近,它又开始发送灾害预警和天气预报了。

接下来的三年,天气也确实有点不正常,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个灾害预警和天气预报,它倒是没有再发给领导人,而是给受灾严重地区的话事人一些玄而又玄的警示,这个话事人可能是个大队长、公社书记,甚至是一个地方年龄最大、最德高望重的族老。

据系统反馈,大家都还是很听劝的,多多少少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大项目结束之后,元初返回京城,拿到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然后又回到了砚山电机厂。

她在这个项目里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虽然她工作兢兢业业、肯吃苦、肯付出,但是大家都是这样的,她一点都不突出。她唯一突出的一点就是,交到她手上的任务,总是一次性完成得十分完美,效率超高。

她跟大家说这是在电机厂工作锻炼出来的,等这边的活干完了,她还回电机厂。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18/4518985/2289185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