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民间邪物商人最新文章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瓷碗背后的故事

第一百七十六章 瓷碗背后的故事


“你对这些挺了解嘛。”赵伯微微扬起嘴角。

我说了声略知一二。青姨留下好几本有关古陶瓷的书,有明曹昭《格古要论》,王世懋《窥天外乘》,高濂《遵生八笺》张应文《清秘藏》、黄一正《事物绀珠》,谷应泰《博物要览》,…没生意的时候我就翻着看,如今也看得差不多了。

赵伯摆手,摇着头说,“我这瓷碗给许多人看过,也就你看出来了。”随后,赵伯又几近乞求地问我,“你能不能再跟我讲讲?”这前后态度差了个十万八千里,之前还用那种命令式地语气和我们讲话。

我喝了口凉白开,润了润嗓子后说了句,这里面学问大,我也只能浅谈一番。

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景画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

因而粉彩为局部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我指了指树枝上那只开口鸣叫,栩栩如生的喜鹊,“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仿制者只想着往好了仿,往逼真了仿,却把粉彩的特点给忘了。”

赵伯探过头来一看,点头称是。我再度开口,“除此之外,还有更加明显的一点。”

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浅降彩瓷还有特点,也是一大突破,就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

这在我国陶瓷史上不失为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但仿制者显然不知道这一点,为求接近真品,竟在一边注上了鄢儒珍的大名。

听完我这一番话,赵伯如释重负般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往沙发上靠去,嘴里喃喃着,终于知道了,我终于明白了。

“明白什么?”陈意兰问了一句,随后立马捂住嘴。可能她反应过来以赵伯的脾性,指定不会回答她。

但这次没有。赵伯缓缓开口,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十九世纪末五十年代初,赵伯他父亲去了长春,这里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故宫大量收藏都被溥仪带来此处。

日本投降以后,不少宝贝流落到东北民间。不少人都喜欢来东北捡漏,谓之东货,赵伯他爸此行是为了淘点好瓷器。

赵伯他爸这次来长春,收获颇丰,但愣是没遇见什么尖货。在长春呆了四五天,还是没遇见自己特别心怡的瓷器。赵伯他爸心里急,但淘宝贝这东西也是,都凭个运气,你越急,还偏越遇不着。

晃荡几天没有结果,赵伯他爸准备离开了。可行将离开之时,却发现走不也走不了了。

两军交战,把长春城围得如铁桶一般,一只蟑螂都别想钻出去。没过多久,城里开始闹起饥荒。

赵伯他爸脑子灵光得很,刚开始封城的时候就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抢先出手,偷囤了点粮食。

战事一起,百姓都发慌,一发慌就啥也顾不得想,一个劲地买粮食。很快城内粮价飞涨。外边的粮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每个人都自求安稳,粮食死攥着不出手,粮铺很快关得差不多了。

赵伯他爸虽抢先囤了点粮食,但没料到城里粮食能这么紧张,很快那点粮食就吃光了,花光身上所有的钱,大费周章才又买了点面包和两袋面粉。

城内已然是哀鸿遍野,每天都有人饿死,情况十分凄惨。赵伯他爸完全不敢外出,就一直躲在房间里,希望能挨过这次劫难。

这一天,忽然有人找上门来。赵伯他爸打量好几眼,才认出这是一位摊主,赵伯在他那买过瓷器。

摊主说他爸在袁世凯手下做过事,偷拿过一件红宪喜鹊报喜瓷碗。

之前赵伯他爸问过摊主手里可有其它好货,摊主闭嘴摇头。如今却不知为何肯拿出这么件好东西了。

摊主找到赵伯他爸,双眼发红,脚步虚浮,一见面就说:“先生,这件喜鹊报喜瓷碗请您收走,您之前不是一直在找好货么。我需要钱去买粮食,不然我全家都要饿死了。”

赵伯他爸一见这瓷碗顿时爱不释手,但他也没钱,身上就剩下点留着回家的路费。万一战事结束,总不能连家也回不了吧。

赵伯他爸正在犹豫,还没作出决定,旁边却忽然跳出一个人来,大声说:“且慢,我要买这喜鹊报喜瓷碗。”

赵伯他爸转头一看,发现是本地一个古董藏家,叫郑舟。郑舟也特别痴迷瓷器,在当地被人称为瓷疯子。赵伯到长春之后,被他抢走好几件瓷器。这郑州买起东西来不问价,赵伯他爸没那么多钱,拼不过他。

两个人见面,如同仇敌一般。

“不过我现在没有钱了,就只有这一袋米,拿来跟你换。”摊主大喜,本来要钱就是去买粮食,还可能买不着,如今有送上门的粮食,怎能不换。

摊主正要把喜鹊报喜瓷碗给郑舟,赵伯他爸一咬牙,扔过两袋面粉,说我拿这两袋面粉和你换。

这简直就是拿命在换瓷器。没了这面粉,赵伯他爸就只剩下几块面包,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但就是有人能为了热爱地东西放弃生命,赵伯他爸就是这种人。

摊主冲郑舟一拱手,说了句对不住,然后把喜鹊报喜瓷碗递给赵伯他爸,扛起两袋面粉就头也不回地往外走,毫无留恋。他本来珍视此物如性命一般,到了生死关头,再也顾不得。

赵伯他爸就这么用两袋救命的粮食换了这只瓷碗。之后他忍饥挨饿,每天喝凉开水度日,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撕下一点面包垫肚。

就这么凭着顽强的意志,赵伯他爸愣是撑到了战事结束,此时他已经瘦成皮包骨头,勉强吊着一口气。

回到家后郑舟竟找上门来,说那瓷碗是假的,摊主自己承认了,说当时只不过是为了骗点粮食。

郑舟虽常与赵伯他爸争斗,但知道赵伯他爸也是个极爱瓷器之人,不忍他藏着这么件假东西,才特地跑了这么一趟,就是要告诉他真相。

赵伯他爸听后,霎时头晕目眩,只觉天旋地转,突发脑溢血一命呜呼。

“这些年……我一直想弄明白这瓷器到底假在哪里。也算是完成我爸的遗愿,这么久了,今天终于从你口中得知。”赵伯朝完投来感激的目光。

听完这个故事,我倒是有些吃惊。我无意间竟替赵伯解决了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果然每一件古董,奇货之后,都有一个故事。也就是这份厚重的故事感与历史感,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甘愿为它们倾家荡产。

赵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之中。而我见赵伯态度有些缓和,这才道明来意,“实不相瞒,这次我们来,是为了另一件东西。”

赵伯坐直身子,“什么东西。”

我盯着赵伯的手,“之前您戴过的一枚戒指。”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93/4593443/111109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