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民间邪物商人全文小说 > 第二百零五章 开药方

第二百零五章 开药方


见她收下,我放了心,“对了,你说你爷爷腿脚不好,是怎么回事?风湿还是?”

小女孩偏头思索一阵,“爷爷说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说到这个,小女孩轻轻叹了口气,“爷爷花好多钱买了好多膏药,都没有用,还是总犯病。最近更是,痛得几乎没法走路了……”

小女孩脸上写满不该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忧愁。

“不用担心,我给你开几个药方,你拿回去叫你爷爷煎药喝下。”我取过放在一边的纸和笔,开始在上边写药方。

我平时没事就爱杂七杂八的看书,在这方面还是有些了解。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不但治标,也可以治本。

书上记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首先是正气虚,也就是正虚包括,气虚、血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等等。

第二个就是邪侵,就是邪风寒湿邪侵入了人体,导致了经脉不通,而发生这个疾病,它的病机主要就是瘀,所谓瘀就是血瘀,经脉瘀阻不通。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虚、邪、瘀。

因此用中医的法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总的原则,虚就要补虚,也就是扶正。

邪就要祛邪,也就是去除留滞于体内的风、寒、湿、热等邪气。

瘀叫做活血化瘀,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脉,血脉通畅,肿胀疼痛就缓解。

寒湿型用骨头汤,或者是温经蠲痹汤。湿热型的可以采用,二妙,就是苍术跟黄白。

属于瘀血阻络的,可以用一个通痹汤来进行治疗,就是当归、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等等这些中草药。

对于痰瘀互结呢,可以采用双和汤,也就是二陈汤加上四物汤,既有除湿的作用,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因肝肾亏虚而发病的话,可以采用穿山龙、灵仙、秦艽、独活,这四味药。

还别说,这四味药号称为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四大圣药,也就是必不可少的药。

我开的这些药价钱都很合理,当归党参之类的小女孩框里就有,想必家里也有很多。

这样他们就能花最少的钱,去治好这病。

鉴于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有很多,我开了三种不同的药方。

写好之后,我把单子交给小女孩,让她保管好,并嘱托她问问爷爷,他那病是虚、邪、瘀之中的哪一种,对症下药。

这个时候,外边响起一串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我打开车窗探头朝外看去,屋檐下站着的人此刻都朝外走,各回各家。

这时我才发现,雨已经停了。

小女孩与我道别,背起小竹筐,抱着塑料布往外走。

“路上小心啊,地滑。”我冲小女孩喊了一声。

小女孩回过头,朝我鞠了一躬,“一定会的。”说完直起身子朝我露出一个天真单纯的笑脸。

“嗯。”我朝她摆摆手,“快去吧,天黑了就不好回家了。”

小女孩转过身,踩着满地的积水往前边走。

我目送着她远去,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

望着右手边的几株雪绒草,之前的担忧一扫而光。还真怕找不到这味草药,那方子就废了。

再检查一遍袋子里的其它草药,没被打湿。

很好,回去就能把药配好了。

开到马大婶家的杂货铺前,我下了车。

停的位置不太好,下车的地方是个低洼处,此时积了一摊混浊的雨水。

我一步跨上台阶,往杂货店里走去。

马大婶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挂的小电视,嘴里还磕着瓜子,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愣是没发现有人进店。

我轻咳一声,敲敲玻璃柜面,“大婶看什么呢,这么开心。”

马大婶这才把目光从电视上移开,看向我,“哎呦,看得入迷了,没发现你进来了。今儿个来买点什么呀?”

我说给我来十五张桑皮纸。

“桑皮纸?咋啦?买中药了。”马大婶边从后边的大货柜找纸,边问我。

“是,配了点药。”马大婶还挺懂行。

常用纸包中药是以为有些药装塑料袋里容易起化学反应,用纸包就不会。现在正规的中药店仍然采用纸包的方法。

用桑皮纸也有些讲究。桑皮纸有弹性、软硬适度。

桑皮纸柔软而坚韧,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高档的桑皮纸印刷,民国时期曾有桑皮纸印制的钞票流行。

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只要物件不太大,都可用桑皮纸包装。

粗制的桑皮纸呢则常常用于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之类。

不多时,马大婶便拿出一大叠桑皮纸搁在柜台上,从里边数了十来张。

“呐,十五张。”马大婶将数好的桑皮纸递给我,转身踮起脚把剩下的又塞回去。

“好勒,多少钱。”我接过桑皮纸看了眼。

马大婶这小杂货铺也不会进什么顶尖货,进了也没人买,这桑皮纸中规中矩,不算好,但也不差。

“七毛一张,十五张的话……统共是十块五。”马大婶算了一遍,报出个数,“五毛就免了,给我十块就行。”

“你这小本生意,哪能占这么点便宜。”我掏出口袋里的现金一看,还真就一张十块的。

“哎呀,都邻里街坊的,不差这点钱。”马大婶从我收了抽走那张十块的纸币,“你可别给我整个百元大钞,我这店里的零钱可不够找的。”

我拿出手机扫了一下柜面上贴的二维码,“手机转给你哈,我先走了。”

身后传来马大婶的喊声,“诶,你这孩子。”

回到奇货居的时候凌玉儿和张敬陵在吃晚饭。

“吃什么呐,挺香的。”我把草药搁在茶几上,朝里面问了一句。

凌玉儿立马端着碗迎出来,“宁知哥,我熬了红薯粥,要不要喝一碗。”

虽然在老农民家吃过,但这么奔波一会,也消化得差不多,加之这粥实在是香,我便答应下来,“好,那我也喝一碗。”

“好。”凌玉儿朝我笑笑,往里面走。立马盛了碗粥放到我手里。

“嗯,玉儿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喝了一口,我朝凌玉儿竖起大拇指,“这粥软糯甜香,特别好喝。”

凌玉儿嘿嘿一笑,说你们喜欢就好。

“宁知哥的手艺都要比不上你咯。”

凌玉儿掩嘴,“哪里,我都是从宁知哥这里学的。”

喝完粥,我问张敬陵,“诶师傅,您之前带过来的舂桶和碾槽还在么?”

舂桶用来将药材由大颗粒舂成较小颗粒甚至粉末,碾槽用来将药材切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93/4593445/1111095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