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独自调查
“哦?什么问题。”
小刘把吃完的签子扔到桌边的垃圾桶里,喝了一大口冰啤酒,“就是你为啥老怀疑到那个叫付一的人头上。”
我咽掉嘴里的肉,“这个人,很不对劲,还有他那胭脂盒。”
“一个胭脂盒有什么不对劲的。”小张插话道,“那付一才要好好调查呢。”
“嗯。”我赞同地点点头。
“不过从哪入手是个问题啊,我们又没理由抓他过来审问,毕竟人家有不在场证明。”小刘拔掉唇边突出来的一根胡子,疼得龇牙咧嘴。
“诶,让一下哈,菜来了。”服务员端上两盘菜。
小刘抽出几双筷子递给我们,“咱们先吃,办法总会有的。今晚上好不容易休息一回 ”
几人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聊了些生活琐事,气氛很是轻松融洽。
“话说,你们办案有没有碰着什么奇货?”
小张停了筷子,偏头想了想,说了句没有,“怎么了?”
“也没什么,就是店里奇货缺得慌,还得帮我师傅收集,打听打听罢了。人多力量大嘛。”我夹了块酱排骨。
小张拍拍我,说你放心,碰见什么奇货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小刘小张坐出租来的,我就开车把他们送回了宿舍。
回来的路上我给张敬陵带了份白粥,给凌玉儿带了份盖浇饭。
“师傅,您的粥。”我把白粥放在桌子上。
张敬陵应了一声,继续专心致志地去包浆,嘴里还念叨着终于快完工了。
我提着饭进了凌玉儿的房间。凌玉儿已经醒了,听见开门的声音惊叫一声,“你是谁?”
我开了灯,“是你宁哥。来吃饭吧。”
等凌玉儿吃完饭,我又安慰了她一阵,见她情绪有所好转,我才回到自己房间。
小刘小张不好查,我有办法查。
关好门,我拨下付一的电话。响了很久的铃才被接通。
“喂,宁先生,是找到替代品了么?”听声音感觉付一十分疲惫。
“哦,没有,只是又想起些东西,关于那胭脂盒的。”
“能不能在电话里说?”
我故作为难,“这……其实也不太确定,要再鉴定鉴定,看看那胭脂盒是人造血玉还是自然血玉。”
电话那边一阵沉默。
“什么时候?”付一问我。
“就明天吧,明天我有空。”
付一长长叹了口气,“对不起宁先生,最近我有点忙,没什么时间。”
难不成真是因为被盯上所以不敢出门。
不行,越是这样越得让他来一趟。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你不是说想找出代替那胭脂的东西么,说不定这次鉴定完,我就能想出法子,你不想找到吗?”
胭脂盒是付一的软肋,拿它做砝码,不愁付一不上道。
本来十拿九稳的事,却出了岔子。
“这……您让我再考虑考虑。”
我一口答应下来,“行,想好了打电话给我。”得进退有度,逼得太紧会让他察觉我另有所图。只是……那么在意胭脂盒的一个人,这次怎么犹豫起来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付一也没联系我。
早早我就把店门打开了,就是怕他像上次一样,六点多来敲门。
然而这次没有。
我从六点钟坐到七点钟,还是没看见人影。
奇怪,连个话也不回,这是想干嘛。他不来我这计划可要泡汤了。
心里虽这么想,我也没过于心急。要是他今天不来,我就想个别的办法,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人也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
等到下午五六点,付一没等着,店里倒罕见地来了个生意。
是个七十来岁的老先生,戴副方框眼镜,打扮得斯斯文文,身上透露着一股书卷气,一看就是个学者。
我立马放下茶杯从沙发上站起来,“您好,请问您买点什么。”我一向敬重这种学者。
老学者礼貌地朝我笑笑,没做回答,倒说:“我是经一位老友介绍来的,他说你年纪虽轻,但经验丰富,看东西特别准。”
老友?我怎么没什么印象,“您说的是?”
老学者哈哈一笑,说你还记得想买你佛头的那位老人么。
“哦。”我一下子记起来,原来是那位老先生。“过奖了,知道点常识而已。您别站着,请坐,我去给您泡壶茶。”
老学者接过我的茶,连连道谢。
我问老学者,“对了,请问您这次来是想买点什么?”
老学者不急不忙地喝了口茶,说我这次来是想买点木器。
木器在古玩界被称为“小器”,也叫“青器”。这个“青”既是指木制发青,也指“年青”。
其它门类诸如金石玉器,陶瓷字画,动辄可以追溯到汉唐宋元。而木器保存不易,收藏以明清为主,再往前的就很罕见了。
青归青,但木器一直是个获利颇丰的行业。古玩讲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大多都是贵进贵出。你要眼光好,运气好,才有可能淘着宝,进价才不贵。
别的古玩拿来玩赏,木器——尤其是家具,大多是拿来用的。
所以我猜测,这老学者说要买点木器,是要买那种较大物件。
果然,老学者说他儿子想买套桌椅送人,公务繁忙,又抽不开,老学者听他那朋友说起过我,想来会会,就毛遂自荐,说桌椅由他来买。
老学者的儿子估计是买来打点关系,那这东西可得好好挑,不然日后人家还说你拿假货哄人。
“真不好意思,我这店里的货前些天都卖完了,就剩那么点。”我一指有些空荡的货架,“而且也没什么木器,要不……您去别家看看?”
老学者摆手,说你这没有不要紧,麻烦你帮我找找,“你经验丰富,眼光高,肯定能挑着好货。我那朋友,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听说我要买木器,立马向我推荐了你。”
“那好,我一定帮您留意。您什么时候要?”老学者的意思是让我当个中间商,帮他去找好东西,再转手卖给他。
老学者说就这一周,“当然是越快越好,我倒是不着急,就是怕我儿子等急了。”
这木器倒也还好找,就是怕碰上仿制品。现在木器仿制都单独成为一个行业了。仿制品卖得价不高,但买的人多,也算是薄利多销了。
卖者无心,买者有意。有些黑心老板买来一些纺织品当真品卖,价钱还开得奇高。其中一些纺织品特别逼真,一不小心就会打眼。
我准备联系自雅斋老板,看看他那有没有好货。
老者又在店里看了看,买走一只钧窑小瓷碗。之后见天黑了,才起身告辞。
“这是我的电话,劳你存一下。”老学者递过手机。
“客气了,找到后一定第一时间联系您。”
老学者点点头,朝屋外走去。
本来见天这么黑了,想送他一程,结果老学者说他家不远,走几步就到了。
外边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在沙发上坐了会,想着不可能再有客人来了,就准备去关店门。
起身的一刹那,一个黑影从夜幕中闪进来。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93/4593446/1111101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