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赫哲族
陈意兰也夹了块酸辣萝卜,吃完猛一点头,朝老马竖起大拇指,“好吃诶,大叔你手艺真不错。”
老马报以憨厚一笑,“你们喜欢就好,多吃点,屋里的缸子里还有,这萝卜特别解腻,平时当零嘴吃也不错。”
“老马你别光看着我们吃,你自个也吃着。”我见老马一直没有动静,便拿了副碗筷递给他。
“诶诶,好,我也吃。”老马这才接过碗筷。
老马煮饭用的是东北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吃了几碗还觉得不够。
看着空了的木桶,我放下碗筷说吃饱了。不然老马又觉得他招待不周。
“那就好,我怕饭煮少了你们没吃饱。”
看了眼一边埋头大吃的陈意兰,我笑着说下次还真得多煮点。毕竟这家伙地肚子可是个无底洞。
吃过饭聊了会天,陈意兰说她犯困,先我们一步进房睡午觉。
我问老马能不能现在带我出去转转。我得尽快熟悉这边的环境,毕竟我不是真来旅游,东西越早找到越好。
老马用根签子剔着牙,劝我别着急,“现在还是晌午,刚一点来钟,估计老人们都在睡午觉,咱不好上门叨扰人家。”
“这倒是。”我点头表示赞同。
老马扔了手里的签子,说咱们不着急,先睡个午觉,等咱睡好了,老人们也起得差不多,我就带你转转去,顺便打听打听之前的事。
这边说着,老马打了个哈欠,说我这人不睡午觉不行,困得慌。
老马睡午觉去了,他睡在里边,我在旁边躺了会,睡不着。
说来也奇怪,在奇货居的时候我天天得睡午觉,来了这边却一点困意没有。
也不知道凌玉儿和张敬陵怎么样了,在这里边发个信息都够呛,更别提打电话。
赶明天要是老马出去卖桃,我也和他一块出去。
实在睡不着,我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出去。
趁老马睡觉的当,我在墙角拿了扫帚簸箕,把屋子收拾了一遍。
过了半个来小时,老马伸着懒腰从里面出来,睁圆眼睛打量屋里几眼,“这屋子……你打扫过了?”
“嗯,睡不着,又闲着没事。”我放好扫帚拍了拍手,“走吧老马,带我出去转转去。”
“诶,行。”老马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领着我往外走,“你是客咋能让你动手。”
“这没事,一点小活。”
老马领着我走在村外围的那条土路上,“我住在村子边缘,你可能觉得有点冷清,往里走就更热闹,老人孩子们到了晚上都围在一起聊天,载歌载舞。”
“我们这别的不多,巷子小路那可不少,这外人走进去啊,不问路他指定出不来。”
“村子中间有个祠堂,其实也称不上,村里人有啥喜事大事都在里边办。祠堂旁边就有个小卖部,你们要买什么东西可以去那。店挺小,但东西还算齐全,是我们村里唯一一个小卖部。”
听老马介绍一阵,我对这个村子了解得差不多。
又往前走了一阵,穿的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的老伯从旁边走过,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长袍外罩,对襟马褂,这不是满族人的装扮么。
“老马,你这村子里,有满族人?”
老马满脸惊奇地回头,“你咋知道?确实有。”
老马解释说双鸭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这里居住三十来个少数民族。
桃林村也住了不少,民族风情颇具魅力。其中就有满族、赫哲族、朝鲜族等等。
少数民族里人数多的是满族。
满族是黑龙江地区古民族之一,属阿尔泰——通古斯语系。
在春秋以前称肃慎,战国至两汉时期谓挹娄,南北朝时曰勿吉,隋唐时期名靺鞨,五代至明代末年叫女真,皇太极时改诸申为满洲,所以满族服饰,风情独具特色。
还有一个大单元是赫哲族。
我所知道的是,赫哲族亦称黑斤、黑哲、赫斤,属阿尔泰——通古斯语系,是从女真分化而出,语言为满族南派语支。
*****后,赫哲遂成正式族称。
“赫哲族是一个善渔猎、勤劳而勇敢的民族,也是我们这古老的原住民,有语言,没有文字。”
说到这,老马回过头来看着我,“待会我要带你去找到那位老人,就是赫哲族的。”
“这回我必须得陪你去,不然你听不懂。”
差不多快饶了村子一圈,老马领着我拐进一条巷子,估计是带我去找那位老人。
七拐八拐往里走了一阵,老马往前边一指,“就那了。”
顺着老马指的方向望过去,是一栋尖顶建筑。造型十分有特点。墙用土坯砌起来。坐北朝南,房门开在南墙上,两侧均有一扇窗子。
老马见我打量着那栋建筑,主动为我解说。
老马说,因为他们这边地域较靠北,冬季漫长而寒冷,生产又相对落后,所以赫哲族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穴居的习俗。
现在虽然生活改善了不少,但有些老人念旧,还住着原始的房屋。
“夏天住昂库,冬天住地窨”说的就是赫哲族两种比较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的较为固定的住所——地窨。临时性的可移动住所则是昂库。
地窨,又称地窨子,赫哲族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时固定住所。
得往地下挖三尺左右深的长方形土坑,大小宽狭根据人口而定,然后在土坑中间、前、后立起柱脚,架上檩子。
檩子用椽子固定,椽子下边架在挖的坑边上,上边钉在檩子上,成“人”字形架。
再在上面铺好笤条和草,培上五六寸厚的土即可。
门开朝向阳面,门旁有个简单的窗户,早年窗户用去鳞的鲢鱼皮糊上,后来才改用纸,喷上鱼油,显得亮堂而结实。
屋内有的搭铺,有的搭炕。
这种地窨在冬天十分暖和,但顶多可住两年、一般只住一年而后在下一个冬天之前重盖。
“所以现在都住马架子房或土草房。”
“看见东边那小房子没有,那叫鱼楼子,赫哲语叫“塔克吐”,是储放捕猎工具的仓库。”
再看过去,果见正房东侧有一用四根木柱做脚,周围用圆木段或柳条篱笆围起来,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小木屋。
旁边还留着一小门,用木梯上下。
老马走在前边,伸手扣门。
不一会里边便走出来一老奶奶。
老人的穿着很有民族风度,穿着的上衣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
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衣下摆还缝上了海贝壳、铜铃、缨络珠、疏绣穗等装饰品,别致美观。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93/4593457/1111090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