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佣兵我为王 > 第1149章 九人精锐小组和两个外人

第1149章 九人精锐小组和两个外人


半小时后,SSO小队临时驻扎点。

    空地上,仅有几盏覆盖着红色滤光片的应急灯投下微弱的光晕,勉强勾勒出几辆庞然大物的轮廓——

    那是经过深度改装的“台风”-K型4x4防地雷反伏击车,车身加装了厚重的模块化复合装甲,车窗窄小,覆盖着防爆网,车顶武器站上粗大的Kord-12.7毫米重机枪枪管在暗红色光线下泛着冷硬的幽光。

    彼得罗夫斯基的九人小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已经全员披挂整齐,无声地伫立在车辆旁。

    他们身着标准的Multicam荒漠迷彩作战服,但细看之下,装备却和传统的俄军特种部队有很大的区别。

    与常规俄军部队普遍列装的AK-12或AK-74M不同,这支小队的主武器清一色换装了捷克制造的V-AR步枪。

    这种基于AR-15平台的步枪有两个显著特征——上机匣右侧没有辅助闭锁装置,并且抛壳口后方没有设计常规的防尘盖。

    这些V-AR步枪很显然都是进行了高度定制的版本。

    每一支枪的上机匣顶部安装了EOTech  XPS系列全息瞄准镜与G33倍率镜的串联组合,以便在近距离快速瞄准与中距离精确射击间迅速切换。

    护木上方安装了俄罗斯自产的Zenitco  Perst-3激光指示器,用于在夜视仪条件下进行精准射击。

    护木下方则整合了SureFire战术灯和垂直前握把。

    此外,MAGPUL的MBUS折叠机械瞄准具作为备份瞄具,而枪身插入的也是MAGPUL的PMAG聚合物弹匣。

    队员们头上佩戴的是Peltor  ComTac降噪耳机与俄制仿制Fast头盔的结合体。

    除了作为主力的V-AR突击步枪,小队武器库还包括加装定制消音器的VSS“Vintorez“微声狙击步枪、用于火力压制的PKP“佩切涅格”通用机枪、RPG-26轻型火箭筒等武器。

    每个人的战术背心和背包都塞得满满当当,显然做好了长期野外作战和激烈交火的准备。

    SSO小队需要与可能配备西方装备的西方特种部队接触或对抗,选择操作原理与M4卡宾枪高度相似的V-AR步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源于对弹药通用性。

    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当宋和平和猎手的身影出现在灯光边缘时,所有SSO队员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那是一种混合了极度专业审视、好奇以及顶尖职业军人对“外来者”天然警惕的目光。

    彼得罗夫斯基少校迎上前,先是对猎手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宋和平,语速快而清晰,开始介绍他的队员,每指向一人,对方便微微颔首或简短致意:

    “副指挥官兼主狙击手,德米特里·索科洛夫,绰号‘冷刃’。”

    他指了指一个身材颀长精干的士兵,他怀中抱着一支加装了白光/热融合瞄准镜的SVDS狙击步枪。

    见队长介绍自己,他冷冷地冲着宋和平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了旁边的猎手身上。

    狙击手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也是个同行。

    彼得罗夫斯基少校继续指了指一个看起来有些瘦弱正低头快速敲击着一台加固型军用平板电脑的士兵。

    “通讯与电子战专家,叶戈尔·列别杰夫,‘信号’。”

    “还有他,爆破与破障专家,马克西姆·库兹涅佐夫,‘雷神’。”

    那是一个体格魁梧如同棕熊的士兵,战术背心上挂着各种型号的C4塑性炸药、雷管和引信,他拍了拍腰间的破门弹,冲宋和平露出一个带着野性的笑容。

    “战斗医疗兵,伊万·罗曼诺夫,‘天使’。”

    站在车旁弯腰整理物资的一个面容温和的士兵,向宋和平投来一个友善的眼神。

    “主火力手,阿图尔·沃尔科夫,‘铁锤’。”

    “尖兵突击手,谢尔盖·莫罗佐夫,‘霜’。”

    “第二突击手,尼古拉·叶菲莫夫,‘影子’。”

    “还有侦察兵与无人机操作员,阿列克谢·萨韦利耶夫,‘鹰眼’。”

    介绍完毕,彼得罗夫斯基指向旁边一个摆满武器的长桌:“这里有备用的俄式装备,你们有十分钟选择或补充。主弹药和特殊装备在车上。”

    宋和平神色平静地走到武器架前。

    一看,略有惊喜。

    除了俄制武器外,居然连NATO武器也有。

    看来俄军方在这支组建时间不算长的特种部队身上投入了不少资金。

    他没有去看那些崭新的AK-12,而是从厚重武器箱中取出一支保养得极佳的HK416  A5步枪。

    这支枪的枪身经过深度改装,护木是Geissele的SMR,上面安装了DBAL激光指示器和压力开关控制的战术灯,上机匣则搭载了一支Vortex  Razor  HD  Gen  III  1-10x24mm低倍率可变倍瞄准镜(LPVO),并加了45度偏置的微型红点镜备用。

    他熟练地拉动枪机,检查枪膛,安装上自己常用的快拆消音器,动作流畅、精准,没有丝毫多余。

    副武器是一把加装了微型红点镜和消音管的格洛克19M手枪。

    他又往战术背心的弹匣袋里塞了八个30发弹匣以及多枚手雷。

    猎手的选择精准地体现了他作为资深狙击手的背景和习惯。

    他没有在通用武器上停留,而是径直走向专门摆放着长射程武器的枪架。

    他的目光扫过几支步枪,最终落在了一支俄制的SV-98狙击步枪上。

    这支发射7.62x54mm  R弹药的栓动步枪,以其卓越的精度和可靠性著称。

    拿起枪,他熟练地检查了枪管、枪机,并确认了枪口已经安装了高效的消音器——这对于隐秘行动至关重要。

    随后,他拿起一支作为副武器的AS“VAL”微声突击步枪。

    这支使用专用9x39mm亚音速重弹的武器,在配合消音器时几乎只有枪机运动的声响,是进行无声摸哨和近距离自卫的完美工具。

    他将几个SV-98的10发弹匣和AS“VAL”的20发弹匣有条不紊地塞进战术背心的特定弹匣袋中。

    除此之外,他拿了一个便携式测距仪、一本布满标记的破旧地图册和几枚用于制造混乱的RGD-5手榴弹。

    他拍了拍SV-98冰冷的枪身,对宋和平低声说,语气中带着狙击手特有的冷静:“还是这个踏实。距离,才是最好的保障。”

    就在宋和平最后调整战术背心织带时,机枪手“铁锤”沃尔科夫那粗犷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响了起来:“嘿,宋大老板,听说你在山里养着上万人的私人军队?怎么,这次跟我们SSO去玩命,就带个快要退休的老兵?”

    说着还指了指猎手。

    “是觉得我们这些小伙子还需要个老保姆看着吗?”

    他的话引来几声压抑的低笑,尤其是突击手“霜”莫罗佐夫,嘴角那抹嘲讽的弧度更加明显。

    猎手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右手下意识地摸向了枪柄。

    但宋和平的动作更快,他抬起左手,做了一个极其轻微但不容置疑的阻止手势。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铁锤”,然后掠过其他队员带着各种意味的脸,最后定格在彼得罗夫斯基少校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兵在精,不在多。我带猎手,是因为他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能发挥的作用超过一个排的普通士兵。至于保姆……”

    他话音未落,右手闪电般一动,桌上的HK416已被抄起,只见他肩枪、瞄准、切换射击模式、卸下弹匣、左手几乎同时从胸挂弹匣袋中抽出一个新弹匣、磕掉空弹匣、装入新弹匣、食指预压扳机、再次瞄准——整个动作在不到两秒内完成,快得只留下一片模糊的残影,流畅、精准、没有丝毫多余动作,充满了千锤百炼的实战韵律感。

    “……等到了拉塔米拉,枪口对准真正的敌人时,自然会见分晓。我只希望,到时候各位兄弟扣动扳机的速度和准头,能比得上现在开玩笑的利索劲儿。”

    一瞬间,集合点陷入死寂。

    刚才还带着戏谑笑容的SSO队员们,表情瞬间凝固,眼神中的轻蔑被惊讶、凝重和重新评估所取代。

    宋和平露的这一手,绝非普通军事承包商或民兵首领所能具备,那是只有最顶尖特种部队长期浸淫才能形成的肌肉记忆和武器人机合一境界。

    彼得罗夫斯基少校适时地干咳一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够了!装备最终检查,五分钟后登车!‘鹰眼’,等出了霍姆斯后,优先放飞‘海鹰’-3无人机,对预定渗透路线A、B段进行夜间红外扫描,数据传输至各车终端!”

    “是!队长!”

    “鹰眼”萨韦利耶夫立刻应声,开始最后一次检查无人机。

    登车前一分钟,彼得罗夫斯基将宋和平叫到其中一辆“台风”车的尾部,展开一张覆盖西利亚中北部地区的详细电子地图平板。

    地图上,从霍姆斯到东北部哈赛克省的拉塔米拉村,直线距离超过600公里,中间隔着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1515”以及寇尔德武装控制区交织的复杂地带,宛如一块布满裂痕和不同颜色斑块的破碎玻璃。

    “宋,这是初步规划的渗透路线。”

    彼得罗夫斯基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条曲折的、主要沿着荒漠和干旱山区行进的虚线。

    “我们无法使用空中投送,美军在东北部靠近寇尔德人地盘附近建立了有效的禁飞区,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地面机动,昼伏夜出,避开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宋和平凝视着地图,眉头微蹙:“600公里,全程敌占区或敏感区域。即使昼夜兼程,避开大规模交战区,至少也需要三到四天。燃料、补给、暴露风险都是问题。而且,最后一段进入哈赛克省,尤其是靠近拉塔米拉村,是寇尔德武装的核心控制区,他们的民兵组织和美军特种部队顾问活动频繁,渗透难度极大。”

    “是的,这是最大的挑战。”

    彼得罗夫斯基点头,赞同了宋和平的观点。

    “但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他切换了地图模式,屏幕上出现了几个不同轨道的卫星标识。

    “莫斯科动用了最高级别的资源。我们将得到至少两颗‘藤蔓’(Liana)系列电子侦察卫星和一颗‘角色’(Persona)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的持续支援。它们能为我们提供近乎实时的战场监控、敌军调动预警、以及最佳隐蔽路线的动态更新。”

    他指向地图上几个预设的点:“‘信号’会负责接收和解码卫星数据。此外,我们在该地区尚存的情报网络也会被激活,提供人力情报补充。我们的车队装备了最新的‘磁场’电子对抗系统,可以在必要时对一定范围内的无人机和简易通讯进行短时屏蔽。”

    宋和平的手指点了点拉塔米拉村周边区域:“村子不大,但地形复杂,靠近边境。如果目标被扣押在那里,守卫力量不会弱。强攻风险太高,必须精确识别目标位置,最好能无声渗透,快速解决。”

    “这就是我们SSO的专业了。”

    彼得罗夫斯基语气中带着自信。

    “‘鹰眼’的无人机和卫星图像会帮我们提前摸清村子布局和警戒哨位。

    ‘冷刃’会占据制高点提供掩护。

    ‘雷神’负责处理可能的障碍物和坚固点。关键是速度和隐秘。”

    宋和平沉吟片刻,指着地图上伊利哥边境的一个无名山谷:“我的部队会在这个区域建立接应点。一旦你们救出目标,不要恋战,立刻按预定路线向边境撤离。我会安排熟悉地形的向导在边境线等候,并提供必要的火力掩护,应对可能的追兵。”

    “很好。”

    彼得罗夫斯基将路线数据保存。

    “具体的接应信号和应急方案,我们在途中详细敲定。现在,出发!”

    命令下达,引擎低沉地轰鸣起来。

    沉重的装甲车门砰然关闭,将车内与外界隔绝。

    车队没有开大灯,仅依靠微光夜视仪和卫星导航,如同幽灵般驶出基地,融入无尽的黑暗之中,向着东北方向那片危机四伏、谜团笼罩的土地挺进。

    车厢内,除了引擎的噪音,只剩下队员们沉重的呼吸声和装备轻微的碰撞声。

    宋和平知道,这六百公里的征途里的每一步都可能踏响地狱的门铃。

      求月票!求月票!月底了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169/111100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