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鞑子被赶跑了
胡春生搭鸡窝的时候,还有些心不在焉。
胡二婶看透了他的心思,直接挑明道:“春生,以后你少往暖暖家去。”
“为什么?”
胡二婶道:“还能为什么。现在他们家多了一个周姑娘,周姑娘又是一个未出嫁的姑娘,你老往他们家去,当然不好。”
胡春生低声道:“不是还有其他人在吗?”
“其他人在也不行。我实话跟你说了吧,你和周姑娘不是一类人。人家是城里人,未必看得上你这个乡下的泥腿子。”
当着儿子的面,胡二婶倒没贬低周姑娘无父无母这件事,而是指出了两人的差距。
胡春生说不出话来了,知道亲娘说得没错,但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生出好感,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掐灭了,这让他有些失落。
胡二婶安慰他道:“等将来鞑子被赶走了,娘让媒婆给你找个能干的姑娘。”
胡二婶是老一辈思想,姑娘长得再好看也不如会干活。
胡春生没吭声,不同意也不拒绝。
不过以后他再见到周媛,便都避开了。
苏暖发现了胡春生态度上的转变,私下里还跟沈言提了几句。
“肯定是二婶跟春生哥说了什么,不然他不会老远就避开周媛。”
苏暖道:“其实胡二婶想的也对,周媛既然是城里长大的,未必能看得上春生哥。二婶早点掐断他的念头也好。”
“我倒觉得你们多虑了。周媛想什么,谁也不知道。也许相处久了,她说不定真能看上春生。”
不过这事他们说了不算,胡二婶摆明没看上周媛,他们也不好多管闲事。
当然周媛那边,苏暖也没跟她提过。
四月份就这么过去了。
端午节到的时候,他们三家去水边采了些芦苇叶,又用苏暖带回来的粳米包了些粽子,就算过节了。
其实就算往年的时候,另外两家也舍不得都用糯米包粽子,有时候是粳米掺着点糯米,有时候是用粟米加上黄豆。
就是今年,尽管苏暖给了他们两家两斤粳米,胡二婶和秋娘也没舍得把粳米用完,只包了几个尝尝味道。
苏暖却舍得下本钱,家里没有红枣,就用红豆煮了些豆沙,包在粳米里,煮出来的粽子又甜又香。
周媛边吃边道:“暖暖姐,你这手艺可以去开店了。”
她这话倒不是恭维苏暖,而是觉得苏暖做的很多东西都非常好吃。
韩氏笑道:“暖暖虽然没开过店铺,但是以前做的熟食,常拿到镇上和县城去卖。就连县城的酒楼也专要她做的豆腐干和芡肠。”
苏暖道:“这些不值什么,只要舍得用料,熟食还是很容易做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周媛道:“暖暖姐,给酒楼供货不是长久之计,你没想过要开一家熟食铺吗?”
苏暖笑了笑道:“当然想过。只是要开铺子,考虑的事情就要多了。本钱是一方面,还得有人手,铺面也好选好。这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周媛道:“我知道不容易。不过暖暖姐要想开店,我可以帮你。”
“你也知道我家是做生意的,我对开铺子的事情也有所了解。开铺子需要注意什么,我都知道一些。就连怎么和地痞流氓打交道,我也从我爹那里知道不少经验。”
周媛说得很认真,苏暖也知道她家传渊博,也的确是有这个本领。
只是她虽有开铺子这个念头,但总觉得还不到时机。
如今周媛提起来,苏暖沉吟道:“这事得让我好好想想。”
反正离战乱平息,还有一段日子,苏暖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考虑。
只是这世上的事情是千变万化的。
沈言原来推测,等到夏末的时候,今年的这场战乱就可以暂时平息了。
但没想到,事情会发展的特别快。
刚到五月中旬,常去山里打猎的王大虎就从旁的村民那里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朝廷前一段日子派遣了十万大军,挂帅印的是年事已高的韩将军。本来以为韩将军年纪大了,未必能拦得住南下的鞑子。
没想到韩将军宝刀未老,还生了个好儿子,父子齐心协力,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成功拦截了南下的鞑子,还将鞑子赶回了草原。
消息传到山里,大家都高兴的不行。鞑子被赶跑了,那些流匪就更横行不了多久了。
果然,五月份过完,朝廷就开始清剿流匪。
等到六月初的时候,苏暖他们三家人已经开始合计回村的事宜了。
其实在五月底的时候,就有一些胆大的村民回到了村里。
但苏暖他们出于谨慎,没有冒险回村,而是想等流匪彻底清剿完再出发。
现在流匪已经清剿的差不多了。
流匪的数量本来就不多,相当一部分还是流民,现在朝廷过来清剿,这些流民就扛不住了。
等到流匪彻底清剿完,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这时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芦苇滩这里因为临着水边,倒是凉快得很。
如今回家的日子指日可待,大人孩子们都高兴得很。
晚上无事的时候,大家都出来乘凉赏月。
众人一边纳凉,一边聊天,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回村的事宜。
王大虎道:“上次回村里,家里的木门和窗户都被拆了,幸好现在是夏天,不用盖被子。”
胡二叔道:“鞑子不干人事,遭殃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想我先前睡得那张床,还是用榆木做的,费了好几天的功夫,却一下子被鞑子烧了。”
说起这个,大家回村的喜悦都被冲淡了一些。
村里是可以回去了,但好些东西都被鞑子毁坏了,什么都要重建。
苏暖还默默在想,也不知道县城和镇上怎么样。若是也被鞑子抢掠过,那这战后的经济恐怕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
幸好在战乱之前,自己靠着制作粉条的方子卖了不少钱,韩氏做的那些香饼香丸,也让她存下了不少钱。
就算市场不景气,她也能撑上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其他人就未必了。
苏暖念头转到这里,就多想了一些。
这次战乱,他们一家和胡二叔一家,提前避到了山里,既躲过了鞑子,也躲过了抓壮丁的事。
在他们自己,这是他们未雨绸缪的功劳。
但其他人未必就这么想了。
苏暖想到这里,便开口道:“二叔,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议一下。”
“等回村后,我们别告诉其他人,我们在抓壮丁的时候是躲在山里和芦苇滩。就说我们两家约好了去邻县走亲戚,回来的时候听到鞑子来了,这才躲到了山里。”
“我们躲到山里后,这才遇到了一起避难的王大哥。”
苏暖没有明说,但胡二叔明白了她的意思。
这次抓壮丁,村里的青壮劳力几乎都被抓走了,若是他们回到村里,跟别人说自己提前感知到了危险,所以避开了抓壮丁,不用说,村里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舒服。
但如果说是走亲戚,无意避开这件事,村里人只会觉得他们运气好,说起来也会感慨他们有福气,而不是会暗地里记恨他们。
“听暖暖你的,只要有人问起,我就说是走亲戚去了。”
苏暖就松了口气,世道虽然太平了,但是能少一些麻烦就少一些麻烦的好。
现在她只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回到村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373/111110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