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31章 唐终(一)

第231章 唐终(一)


王仙芝死了。

    这对眼下的大唐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

    毕竟,他是第一个举起反旗的人。

    如今将他彻底剿灭,对四方叛军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几乎没人能料到,对此时的大唐而言,最大的威胁从来就不是王仙芝,而始终是那个信念坚定、从未动摇过反抗决心的汉子——黄巢。

    而这一次所谓的“剿灭王仙芝”,对于大唐来说,也并非什么幸事。

    相反——

    当王仙芝的残部纷纷投奔黄巢之时,这场胜利,反倒成了资敌。

    复州。

    “王兄安心。”

    “我定继承兄志,扫平这天下,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黄巢站在万民之前,庄重的祭奠起了王仙芝。

    这不是矫饰作态,不是为了收拢人心。

    他是真的这样想。

    顾易清楚地察觉到,黄巢已在他所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人的信念,远超常人想象。

    尽管在顾易这个现代人看来,这一切都是错的。

    所谓的“均天下”,从来都只是一个虚幻的构想,莫说是在当时,即便是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也依旧不可能实现。

    这就是根本性的错误。

    但顾易对此却不能去说些什么。

    华夏民族发展至今,其实当陈胜吴广二人喊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其实便已经注定了许多的东西。

    这就是华夏民族的韧性。

    所谓的乱世除却表面的种种之外,其实亦是在推动着整个九州的发展。

    历史所留下的教训,虽不会为所有人铭记,却终究在许多细微之处悄然改变着时代的走向。

    正如当年炎汉覆灭之时一样。

    也唯有一次次不断向前,才能推动时代的变革。

    阵阵烽烟之中,黄巢的发丝随风扬起。

    话音落下,他目光坚定地转身,面向眼前数不清的“大军”,缓缓拔出腰间长刀:

    “自今日起,我当承继将军之志,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

    “率众兄弟,以破天穹!”

    ——破天穹!

    这三个字如惊雷炸响,顷刻间,一声接一声的呐喊轰然爆发。

    “破天穹!!!”

    “破天穹!!!”

    “破天穹!!!”

    呐喊声如雷鸣般震荡四野,响彻整片天地。

    就在这叛军士气正值巅峰之际。

    黄巢丝毫都不犹豫,就这样带着所有人再次的杀了出去。

    ——天下局势大变!

    甚至就在王仙芝已经被灭的消息还未彻底传开之前,随之而来的便是黄巢又相继拿下了数座城池。

    且黄巢也丝毫都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无论是官员也好,亦或是世族也罢,皆是倒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并且,黄巢与以往的所有人都不同。

    他针对世族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劫掠,纵使世族已经低头,但黄巢亦是没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他就真的如同一个杀戮机器一般,在向大唐的整个世道做出挑战。

    而这自然也会引起所有人的针对。

    就亦如昔年的顾熙一般。

    不,在某些意义之上,黄巢如今在做的其实已经超过了昔年的顾熙。

    这与功绩无关。

    顾熙身上的负担太大,他不可能做到如黄巢的这般绝对。

    而黄巢,如今则是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

    这也终将为他带来更大的阻力。

    大唐中枢虽然已经烂了,但面对着黄巢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官员也好亦或是世族也罢,都不得不摒弃前嫌,联手抗之。

    尤其是再加上王仙芝已死。

    这更是会让黄巢承受极大的压力。

    要知道,虽然当前大唐的将士们战斗力已经完全烂掉了。

    但面对一众流民所组成的叛军,这些人终究还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就是黄巢短时间内不可能所弥补的差距。

    但他终究是与王仙芝不同。

    无论是对于手下之人的监管也好,亦或是从头到尾的想法也罢,黄巢都要成熟许多。

    面对朝廷的围剿。

    在眼看着大军局势渐渐出现了颓态后。

    黄巢立刻便做出了一个选择。

    放弃所有已经攻占的城池,渡长江而问江南!

    这确实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但其所能够带来的收益却也极为的惊人。

    在海贸的持续繁荣之下。

    如今的江南之地,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了大唐最富之地的意思了。

    若是当真能夺下此地,无论是能够给叛军带来的收益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朝堂的打击也罢,这都值得黄巢前去冒险。

    乾符五年,三月。

    黄巢军进攻汴、宋二州,明面以攻示人,实则为后续渡江做起了准备。

    朝廷之中根本没有人察觉到黄巢的真实意图。

    倒也并非是能力上的不足。

    只是这些人似乎从头到尾都没能看得上黄巢,从未觉着其会有什么帅才。

    说白了,仍是傲慢之罪。

    纵使黄巢如今的势力与名望越来越盛,但他的出身仍是不被这些人放在眼中。

    而黄巢利用的也是这些人的心态。

    就在与唐军周旋之际,叛军先是故作受挫之态,继而借转战之机,暗中渡过长江。

    数月之间,连克虔、吉、饶、信诸州。

    江南各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几乎毫无防范,顷刻之间便被黄巢军横扫蹂躏。

    其实这也怪不了旁人。

    只是因为朝堂上的争斗至今仍是没有完全停歇。

    人类的私心一旦升起便是如此,这从始至终都是一场无止境的争斗。

    有人为军功虚报军情,也有人为倾轧政敌而谎报战况。

    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整个战场上的局势。

    但纵使如此,亦是无人能够阻拦。

    没有人会是傻子。

    这些人在这种时候做出这些事情,说白了也只是在侥幸罢了。

    至于大唐这艘船沉不沉没,则是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

    此事对整个大唐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其实当前大唐的各种制度本来就已经完全的烂掉了,也唯有最为核心的海贸还有着一丝拯救的可能性。

    这也并不是因为这些人在收手。

    只是因为海贸所牵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他们也明白,若是影响到了海贸的话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打击是有多大,再加上此事可是所有人捞钱的钱袋子。

    谁也不会直接让它彻底烂掉。

    但如今,情势剧变。

    黄巢之乱重创了整个海贸体系,加之近年来吏治腐败、海贼四起,在种种侵蚀之下,江南海贸最后的平衡也被彻底打破。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现的流民潮。

    而这,终将成为压垮大唐的最后那根稻草。

    流民问题,向来是任何封建王朝最棘手的难题,更何况此时的大唐早已岌岌可危。

    黄巢绝不会放过任何壮大声势的机会。

    此次横扫江南,令他实力大增。

    而朝廷的应对失措,更让他嗅到了契机。

    ——天下,终于彻底大乱。

    如果说之前的动乱尚未让人察觉大唐将终,那么随着顾氏隐退、海贸崩溃,世人终于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已彻底变了。

    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

    他们面前只剩下一条路,正如黄巢所呼喊的那样——去掀翻这无情的上天。

    同年十二月。

    黄巢再次率军进入福州,剑指岭南。

    他似乎已经抓住了此次的核心,正朝着大唐另一处命脉疾驰而去。

    如今岭南的核心要地并不是番禺。

    而是顾易昔年操控顾烨之时,便为整个岭南所定下的新城,也就是如今的广州都护府。

    番禺港虽然仍旧繁华。

    但碍于地势的缘故,当海贸之事竭力发展的时候,广州也自然而然便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昔年顾靖扩建新城之时,亦是对此进行了扩建。

    这一系列的种种都奠定了如今广州的地位。

    与先前肆虐江南不同,在探查到了敌情之后,广州都护李迢自是对此早就已经有了准备。

    但如今的大唐就是如此——

    纵使地方有心抵抗,但中枢的支援却始终都跟不上。

    且不说山高水远,四方接连起义的造反军都大大帮助黄巢拖住了中枢的人马。

    而随着时间不断过去。

    纵使岭南再怎么稳定,也终是不可能挡得住这滚滚的大势。

    乾符六年,十月。

    黄巢攻入广州,生擒节度使李迢。

    并如往常那般于万军面前斩首。

    除此之外——

    包括岭南之地的世族,甚至就连那些与官员们相互勾结起来的大鼻子商人,都遭受到了黄巢血一般的清洗,包括各个教派的信徒。

    他就这样宣泄着自己的愤怒。

    而这同样也会为其迎来滔天的声望。

    因为这些跟随着他造反的百姓对于这些人,也有着太多太多的愤怒。

    甚至就连顾易都难以估算黄巢这一路到底是杀了多少人。

    值得一提的是,黄巢在此期间去了岭南顾氏一脉,并于此再次祭祀起了顾氏的先人。

    此举,不仅仅能为他迎来了太多太多的民心。

    而在此期间,黄巢也丝毫都不演示自己对于顾氏的态度。

    他自是知道顾氏之中绝对有子弟隐姓埋名在阻拦他,但他亦是是分级的坦然。

    哪怕是与岭南一脉的家主相谈,也从未觉着自己做错了。

    他这就是要踏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来。

    消息不断传开。

    或许真的是因为当今天下已然是太过于混乱,此事甚至都未曾造成太大的影响,朝廷已经完全崩散,根本无法再去计较这么多了。

    这就是权利争斗所导致的结果之一。

    当眼睁睁看着中枢没有强大的实力之时,那四方便会渐渐脱离中枢的掌控,成为实际上的割据争权。

    这一点在昔年的汉末之时便有所体现。

    无论是东汉之时也好,亦或是炎汉末年时也罢。

    而如今——

    这一切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上演罢了。

    黄巢这一路所造下的杀孽,就已然注定了他不会有任何的盟友,无论是哪方势力都会去拼尽一切去阻挡他。

    同年十二月。

    黄巢正式于广州称王,并罗列“唐朝之罪”昭告于天下,宣布北伐。

    与原本历史之中的种种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顾氏学问的出现,黄巢这一次并未如同原史之中那般去刻意的分化敌营。

    他就是要迎战整个天下。

    就亦如昔年顾熙所做的那般,只不过他要更加的激进,而是要彻底摧毁掉一切的世家政治。

    一石激起千层浪!

    并不是因为黄巢的这一道檄文。

    而是他称王的举动,这对于如今整个天下的反贼,乃至于各地渐渐升起了割据之心的世家们而言,都堪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终是有人踏出了这一步。

    而这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也同样照亮了他们的方向。

    为了那一个最后的大位而做争斗!

    整个天下,彻底大乱。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同样也是复杂难明。

    历史确实已经发生了不少的改变。

    至少在现在看来。

    大唐似乎很难停过这一劫。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原因便是人口的增多,导致了此次大乱确实要远远超过了原本历史。

    这一切,显然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而让顾易心绪复杂的同样也正是这一点。

    九州的人口发展自是不可能停滞于此,随着顾氏的不断发展,所带起的生产力节节攀升,那整个九州的人口绝对是不可能低于原史的。

    但若是按照这种情况的话。

    那后世的几场大劫难,到底会演变成什么地步?

    也许正是因为亲眼见证顾氏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倾注了太多心血,即便顾易再如何豁达,也难免涌起种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这并非是矫情,而是在思索顾氏的前路。

    顾氏终是不可能每次都避开浩劫的。

    即便有孔氏低头求生的先例在前,顾氏也绝不会走这条路。

    这是顾氏一代代先人所做出的选择。

    顾氏立足的本身,便与其格格不入。

    那一代代先人已经为顾氏定下了基调,而如今已然承担了他们所有期望的顾易亦是不会丢了家族的风骨。

    而当历史的车轮碾压到顾氏面前之时。

    顾氏又到底要众将如何?

    这才是顾易在思索的东西。

    显而易见,有些事,无论为了九州苍生,还是为了顾氏一门,他都不可能回避。.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647/111109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