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再遇李家人(一)
看着这些出手阔绰的妇人,杨九狼心想,无论腐竹还是粉丝,在过年的的餐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姐,”他对杨月华说道:“腐竹、粉条这些,也给我留一些。”
“晓得,我早就提前给你准备好了。”杨月华笑着回应,“知道你认识的人多,每一样都给你留下足足两麻袋。”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从门口传来。
“小舅舅!”
三个小身影,‘嗒嗒嗒’从门外跑了进来。
两男一女,正是杨月华的三个孩子。
三个小脑袋从门外探了进来,两男一女,正是杨月华的孩子。
他们身上穿着崭新的细棉布衣裳,虽然不是什么绫罗绸缎,但干净整洁,没有一个补丁。
脸蛋红扑扑的,带着一层健康的光泽,再不是李家村时那副蜡黄干瘦的模样。
一年多的好日子,给他们换了一副骨血。
最大的外甥李德仁,个头蹿高了不少,眼神不再是怯懦躲闪,而是充满了少年人的好奇与英气。
二外甥李德义,脸上肉嘟嘟的,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像个福气娃娃。
他们看到杨九狼,眼里满是亲近和喜悦,因为杨九狼经常过来,都会带他们去逛街或者买好吃的。
最小的外甥女李萌萌,扎着两个小抓髻,手里还抓着半块麦芽糖,小嘴吃得黏糊糊的。
她一把抱住杨九狼的大腿,仰起头,奶声奶气地喊:“舅舅,抱!”
杨九狼哈哈一笑,俯身将她抱起,“小萌萌,又跑去哪玩了?”
“爹爹……作坊……”李萌萌口齿不清地指着外头,大眼睛亮晶晶的,“看……木头飞!”
她口中的‘木头飞’,指的是李明作坊里那台由杨九狼设计的半自动化锯木车床。
在小孩子眼里,飞速旋转的锯片将木料切开,可不就是木头在飞么。
杨月华看着三个孩子对杨九狼这么亲近,也非常开心,但还是嗔怪一句:“瞧你们几个,整日疯跑,小心被坏人抓走。”
杨九狼逗弄着怀里的小萌萌,对杨月华说道:“大姐,我看明年开春,就把德仁和德义送到杨家村,让他们上村里的私塾。”
“送到杨家村?”杨月华愣了一下,“我正想着,在县城给德仁寻个好点的私塾。他都八岁了,再不启蒙就晚了。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没什么门路。”
县城的私塾,不仅束脩高,还讲究门第和引荐人,不是有钱就能进的。
“县城的私塾龙蛇混杂,人心也相对复杂。”杨九狼摇了摇头,“小外甥他们底子薄,心性未定,不如先到杨家村。”
孩子的早期教育,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
杨家村是一个相对封闭且由他掌控的地盘,
能为孩子提供更高的安全感,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利于他们性格的塑造和基础知识的构建。
“村里的私塾,先生是我请的,教的都是最基础实用的东西。先让他们认字、明理,把根基打牢。”杨九狼解释道:
“等过个两三年,心性定了,若是块读书的料,再送到县城书院也不迟。”
杨月华听着,觉得很有道理。村里都是沾亲带故的熟人,孩子放在那,她也放心。
“那就听你的。”她点了点头。
正说着,铺子外又走进来一人,正是姐夫李明。
他脸上带着一丝为难和尴尬,因为身后,还跟着一大家子人。
正是李家公公、李家婆婆,还有李家大哥、三弟两家人,浩浩荡荡,十几口人,把铺子门口的光都挡住了不少。
他们身上穿着整齐的粗棉衣,气色比一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显然那一百两银子,确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只是此刻,他们看着这间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的铺子,眼神是说不尽的羡慕和嫉妒。
前堂的伙计和客人都被这阵仗惊动,纷纷侧目。
杨月华脸色微微一变,立刻上前,将他们引向后院。
“有什么事,到后院说,莫要惊扰了客人。”
后院里,晾晒腐竹的竹架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明搓着手,一脸为难地对杨月华简述了来意。
原来,李家人今日来县城置办年货,顺道过来,是想让他带着三个孩子,回李家村过腊祭节。
“不行。”杨月华几乎没有犹豫,直接拒绝。
两个字,干脆利落,斩钉截铁。
闻言,
李家公公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往前一步,带着长辈的口吻:
“杨氏,孩子是李家的种,李家村是他们的根。回去认认祖宗,过个年节,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你为何要阻拦?”
“为何阻拦?”杨月华的语气已经没了往日的恭顺:
“当初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这三个孩子,如今是我杨月华的,与你们李家,再无瓜葛。”
“你……你怎可如此绝情?”李家公公气得胡子有些抖。
他本想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可眼角余光瞥到一旁抱胸默立的杨九狼,那股气势便瞬间瘪了下去。
他放缓了语气,转换策略,打起了感情牌:“我们……我们也是想孩子了。让他们回去过个年,也是对孩子好,不能让他们忘了本。”
“忘了本?”杨月华冷笑一声,
她指了指院子里正在玩耍的三个孩子,还霸气地回道,“我杨月华才是他们的本,你们李家如今能给他们什么?”
“李明想回去,我管不了。”她看了看旁边的男人,话锋一转:
“但孩子,不行。你们当初收了银子,就该认这桩买卖。如今又想不花一文钱把人领回去,天底下哪有这般道理?”
李明是在李家村长大的,对那里的情感盘根错节,让他彻底斩断,不现实。
但孩子不同。他们还小,像一张白纸,新的环境和生活会覆盖掉旧的记忆。时间,是最好的橡皮擦。
想到这里,杨月华补充道:
“这三个孩子,十八岁前,我不会让他们回李家村。等他们长大、明白事理,若是他们自己还想回去认祖归宗,我绝不阻拦。到时候,他们的选择,我尊重。”
她没有完全把路堵死,
这‘十八年之约’?
看似通情达理,实则釜底抽薪。
十八年后,物是人非,孩子们对李家还剩多少感情,谁也说不准。这几乎等同于一个无限期的拒绝。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32894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