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风车(二)
这是一个巨大的困局。
就算有图纸,有理论,但如果无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工匠们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步骤,那一切都是空谈。
他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各自最熟悉的地方,然后逐一击破。
“铁老,”杨九狼先看向杨铁老,“你别看这整个大家伙。你就看这个,”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独立零件图,“这是一个齿轮,对吧?”
“……是。”杨铁老着点头,齿轮他经常制作。
“用我们现有的各种车床,能不能车出这样一个斜齿齿轮?”杨九狼继续问。
“斜齿齿轮?”杨铁老盯着图纸,这种齿轮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他立马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虽然费劲,但并非不可能。
于是犹豫地点点头:“应该可以,就是……制作起来会慢一点!”
“好。”杨九狼又转向杨木老:
“杨木老,你也别看这整个塔。你就看这一根梁,图上标着尺寸,用什么榫卯,清清楚楚。这样一根梁,你能不能做出来?”
杨木老凑近了看,那确实是他熟悉的结构,只是尺寸大了些。
“能!”他答得干脆。
杨九狼的手指在图纸上缓缓移动,将图纸上那巨大的风车、一块块‘肢解’。
“这个轴承座,我们这么做……”
“这片帆布,我们这么裁……”
“这个刹车块,用我们最好的柞木……”
他没有讲高深的空气动力学,没有讲复杂的力学传递。
他只讲:这个零件,是什么,用什么料,什么尺寸,怎么做。
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理解的复杂结构,被他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工匠们力所能及的任务。
原本笼罩在众人心头的畏惧和茫然,随着他的讲解,一点点消散。
他们发现,这个风车虽然庞大,但拆成各个部件,却都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工坊里的气氛,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哦……原来这个斜着牙的齿轮,是为了让这根横着的轴,能带动那根竖着的轴转啊!”铁一恍然大悟。
“这个扭曲的翅膀,是为了更好地‘兜’住风?”杨木二也似乎明白了什么。
杨九狼笑着点头了。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各位师傅,这世上没什么神仙造物。
再大的庞然大物,说到底,也就是一堆零件凑起来的。
咱们只要把每一个零件都做好,再把它拼起来,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一块锰钢锭,在手里掂了掂,眼神扫过众人:
“咱们手里有最好的钢,有最硬的木头,有烧不坏的砖,还有诸位过硬的手艺,区区一座风车岂会难倒我们?”
“东家说的是,我等定会尽心尽力。”受到杨九狼的肯定和鼓舞,众工匠拱手回应。
——
接下来的日子,各个作坊分开合作,皆围绕着风车的建造、高速运转起来。
第一,是杨铁老的铁匠作坊。
他们的任务,是制造风车所有的金属核心部件。
这包括:重达数百斤的锰钢主风轴、传递动力的巨大锥形齿轮和冠状齿轮、以及决定运转顺滑度的所有轴承和连接件。
铁匠作坊的炉火,几乎二十四小时没有熄灭过。
铁匠们非常辛苦,他们轮流工作,白天晚上都不休息,炉火一直烧着,把作坊映得通红,
他们挥舞着大锤,汗水湿透了衣服,敲打着烧红的金属,发出的声音很响,传遍了整个峡谷。
最大的挑战,是那个直径近五尺的冠状齿轮。
如此巨大的铸件,对坩埚、炉温、模具都是极大的考验。
杨铁老父子三人,带着所有徒弟,反复试验了三次,前两次都因为冷却不均而开裂,浪费了大量的锰钢。
所有人都心疼得不行,杨铁老更是急得满嘴起泡。
不过,积累了几次经验之后。
第四次,他们成功了。
——
第二,是杨木老负责的木匠作坊。
他们的任务是建造风车的主体——高达四丈的塔身,以及承载巨大扭矩的木制风帆骨架和刹车轮。
峡谷里的木匠,加上附近村子招募来的帮工,足有二三十人。
锯木车床日夜轰鸣,将一根根巨木加工成标准的梁、柱、板材。
塔身采用了八角形设计,层层收缩,以确保稳定。
每一根梁柱的连接,都采用了最复杂的卯榫结构,不下一颗铁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智慧结晶,以柔克刚,能更好地消解风力带来的震动。
最大的难题,是四根长达五丈的风帆骨架,也就是风车的叶片。
这四根木头要非常长,而且要笔直,不能有任何弯曲,
还要能承受巨大的风力,所以对木材的要求非常高。
杨木老带着人去深山里找了很久,才找到了几棵符合要求的、生长了很多年的大树,把它们砍下来,小心翼翼地运回来。
木材运回来,只是第一步。
根据图纸,帆面并非平面,而是带有特定扭角的曲面,以获得最大的空气动力效率。
这对习惯了‘横平竖直’的木匠们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东家,这……这扭转的梁,咋做?”杨木二挠着头,感觉无从下手。
杨九狼拿来一根柔韧的柳条,捏住两头,轻轻一扭,柳条便呈现出优美的螺旋线。
“看,”他边比划边说:
“硬来不行,咱们就顺着它的性子来。选最韧的木材,用火烤,用水浸,再用我们做的螺旋夹具,一点点地把它‘扭’过来,然后定型。”
这便是‘蒸汽弯曲木工艺’的简易版。
杨木老父子如获至宝,带着人反复尝试。
作坊里弥漫着木材被烘烤的焦香和水汽。
他们用汗水和耐心,硬是把四根坚硬的松木,塑造成了图纸上那优雅的曲面叶片。
——
第三,便是有吴建带领的建筑团队。
他们负责风车地基的建造。
这个任务看似最简单,实则最要命。
风口坳上,一个一丈深、三丈见方的巨大地坑已经被挖好。
坑底铺满了碗口大的鹅卵石。
按照杨九狼的要求,他们需要用水泥,混合沙石,浇筑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地基。
——
第四,是由杨坚统筹的后勤部。
他们的任务最杂,也最重要。
负责所有临时工人的吃喝拉撒,负责从矿场运送矿石,从山林运送木材,负责各种资源的调配。
上百号人同时开工,吃喝拉撒就是个大问题。
杨九狼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
这比他单枪匹马打死一头大黑熊,要有成就感得多。
这也许就是建设与创造的魅力。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537916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