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249章 买地(三)

第249章 买地(三)


直到日头偏西,赵诚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他手里拿着记录好的纸张,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轻松。

“杨族长,丈量好了。这片区域,连同南边靠近河流的几块,总共三百零五亩。”赵诚报上了数字。

接着又补充说道,“去掉尾数,就记录三百亩好了。”

“三百亩。”杨九狼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价钱方面如何?”

“杨族长,稍等。”赵诚从怀中拿出一本官地名册,那是县衙保存的官地档案。

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块官地的位置、面积、评级和定价。

他翻开书册,找到城西和城北边缘官地的记录,开始查阅。

在边荒县,官地按照位置、地力、水源、交通等因素,大致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甲等是城中心、靠近主街的繁华地段,价格最高,动辄上百两一亩。

乙等是内城其他区域,价格稍低。

丙等是靠近城门、交通便利但地力一般的区域。

丁等则是城郊、荒地、山坡等偏僻、地力差、交通不便的区域,价格最低。

赵诚查到的这片三百多亩的官地,赫然写着‘丁等’字样。

丁等地,县衙的定价通常是每亩十五两银子。

这些土地虽说是没人要的荒地,但毕竟在城池里面,是官方未来的规划地。

寻常百姓,便是想买上几亩大的丁等地,也得县令特批,且手续繁琐。

“杨族长,”赵诚合上名册,抬头看向杨九狼:

“这片地,乃是丁等地,按照县衙的规矩,每亩定价是十五两银子。”

他顿了顿,想起王县令的吩咐,补充道:“不过王大人有令,杨族长购买官地,只需收九成的价格。”

“十五两银子一亩?”杨九狼微微一笑,“九成的价格,三百亩地的总价钱便是四千又五十两。”

“正是。”赵诚连忙回道。

“好。”杨九狼点了点头,“这笔银子,明日便送至县衙。地契文书何时能办妥?”

“地契之事,待银子到账,核实无误后,县衙便会立刻办理,最迟三日便可交到杨族长手中。”

赵诚见杨九狼如此爽快,心中又是一惊。

四千多两银子,在边荒县可不是个小数目,寻常富户倾家荡产也未必能拿出来。

可这杨族长,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到底有多少家底?

“今日有劳赵书办了。”杨九狼拱手,随即掏出十两银子递了过去:

“这是请赵书办和几位衙役兄弟的茶水银子。”

赵诚之前给他免了五亩地的面积,虽然只是个顺水人情,但杨九狼深知其中的奥妙。

礼尚往来。

给对方十两银子,不多不少,既表达了谢意,又不至于显得刻意巴结。

赵诚一见这白花花的银子,眼睛倏地一亮。

他虽在县衙当差,有些油水,但俸禄微薄,这十两银子,抵得上他一年半载的工钱。

“哎哟,杨族长,这如何使得?下官不过是奉命行事,份内之职,怎敢收你的银子?”

赵诚嘴上连忙推辞,脸上却笑开了花,手却是不慢,很是自然地就接了过去,妥帖地揣入怀中。

这番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老手了。

——

就在此时,边荒县某大山,一处新辟的隐秘的谷地。

烟尘弥漫,热浪滚滚。

四座临时搭建的土窑,正吐着最后的余焰。

与杨家村那经过精心设计的窑炉不同,这几座窑显得粗犷有余,精细不足。

显然,为了追求速度,四大家族在窑炉的建造上并未完全照搬杨九狼图纸上的所有细节。

或者说,即便想照搬,其中的一些关键窍门,也非一朝一夕能够领悟。

窑洞口前,

钱万金、孙茂才、李长胜、王文渊四人,

带着各自的心腹管事和几个膀大腰圆的家丁,顶着日头,焦灼地等待着。

他们衣衫的边角都沾了些许灰尘,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脸上,此刻也挂着汗珠,

但眼神中却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我说老钱,这都啥时辰了,能开窑了罢?”孙茂才性子最急,

他扯了扯领口,觉得那热气熏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还是没穿裤衩的那种。

孙茂才的急躁并非无的放矢。

自从拿到水泥配方以来,他们几乎是倾尽全力,调集了族中最好的工匠和人手,日夜赶工。

每一道工序,都派了专人盯着,生怕出半点纰漏。

这水泥,可是他们四家未来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孙老弟莫急,这等神物,岂能不候足火候?”钱万金微眯着眼。

他看了一眼天色,又瞅了瞅窑口那渐渐转为暗红的火光,沉声道:

“图纸上写得明白,这冷却亦是关键。若是心急坏了大事,岂不前功尽弃?”

“钱兄所言极是。”李长胜慢条斯理地用袖子扇着风,目光在四座窑炉间逡巡:

“杨九狼那小子,虽然看着年轻,但行事却有章法。

他给的图纸上,对火候、配比、乃至开窑时辰,都有明示。

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免得出了岔子,反倒说不清。”

王文渊年纪最轻,他就是人们口中的王员外,家中小妾十几个,心思也活泛些。

“几位老哥说的是,”他嘿嘿一笑:“这就像那刚出笼的俏媳妇,掀盖头太早,可就没那味道了。”

这话一出,连素来严肃的李长胜嘴角都微微抽动了一下,这老色胚,说话真是越来越没边了。

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甚至有些迷信般地遵从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

是因为杨家村对水泥的运用、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

那种坚硬如石、水火不侵的特性,让他们看到了无尽的商机。

无论是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还是建造更坚固的屋舍乃至城防,水泥的用途都无可限量。

这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

又过了半个时辰,窑火的颜色终于彻底黯淡下去。

“差不多了,”钱万金眼中精光一闪,一挥手,“开窑。”

几个早就候在一旁的壮硕家丁,立刻上前,用特制的长铁钩,小心翼翼地勾开窑门。

一股灼热的白气混杂着石灰与焦炭的味道扑面而来,呛得众人一阵咳嗽。

“快,快给老子把宝贝弄出来。”孙茂才一边挥手扇着烟尘,

一边伸长了脖子往里瞧,嘴里还嚷嚷:

“要是成了,今个我请大家去怡香楼听曲,姑娘随便点。”

怡香楼是边荒县最有名的销金窟,里面的姑娘个个水灵。

孙茂才这话,无疑是给手下人画了个大饼。

这也反映出他对此次烧制水泥的信心,以及他性格中粗豪的一面。

古代的娱乐活动相对匮乏,听曲狎妓是富贵人家常见的消遣方式。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4367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