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239章 水利建造队伍

第239章 水利建造队伍


峡谷,四合院的建造工地。

灰色墙体已拔高至丈许,青砖黛瓦次第铺陈,梁柱间的卯榫结构严丝合缝,显露出古朴而坚实的气韵。

工匠们各司其职,或调拌泥浆,或打磨木料,或搬运砖石,整个工地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这三进四合院,自破土动工,已历时两月有余。

少部分主体结构已然成型,飞檐翘角初具规模,尽显大气。

杨九狼从田埂回来,便来到这里。

他缓步穿行其间,目光扫过每一处细节。

吴建跟在他身后,不时补充讲解,脸上带着一丝自得。

“吴老,这宅子,照此进度,再有个三两月,便能大致完工了罢?”

杨九狼在一根粗大的顶梁柱前停下,伸手拍了拍,声音沉稳。

这柱子,用的可是从深山老林里寻来的百年硬木,坚逾钢铁。

“东家放心,若无意外,三两月之内,主体必能完工。”吴建连忙回道:

“后续的精细活计,亦不会拖沓。”

他顿了顿,不忘拍上一记马屁:

“只是这般规模的院落,所耗水泥、砖瓦、木料,着实不少。

若非东家你有先见之明,提前备料,又改进了砖窑,怕是再多一倍时日也未必能成。”

吴建这话,既是恭维,也是实情。

传统建筑,材料筹备和运输往往占据大量时间。

水泥的出现和改良后的砖窑,大大缩短了这个周期。

“这宅子,不过是安身之所。”杨九狼微微颔首,目光从眼前的四合院,飘向了远方烟雾朦胧的山峦。

话锋一转,补了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

“人要安居,更要乐业。这乐业的根本,在于衣食。衣食的根本,又在于田土。”

吴建听得一愣,不知东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吴老,”杨九狼收回目光,“我们杨家村计划兴修水利,就是建水库、挖沟渠。”

“兴修水利?”吴建愕然,一时没反应过来。

“正是。”杨九狼点头:

“你也看到了,今年这雨水邪乎得很。我与几位族老去田间查看,低洼处的稻子已然受淹。

长此以往,怕是颗粒无收。靠天吃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东家,你是打算让我去建造水利吗?”吴建眉头微蹙,“可这不是咱们的本行呀。”

盖房子和修水利,那可是两码事。

这水利工程,可非同小可。

开渠挖沟,筑堤建坝,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比建这几座四合院还要大得多。

吴建的顾虑很实际。

他是建筑工头,专长在于房屋营造。

水利工程对他而言是全新的领域,自然心存畏惧和不确定。

“本行?”杨九狼不以为然,“吴老,何为本行?干多了...不就成为本行了吗?”

“也是。”吴建语塞。

路都是走出来的,但专业却是干出来的,去挑战一下新的领域又何妨?

“东家你打算如何做?”

“这样吧,以此水利工程为契机,专门组建一支擅长水利建设的队伍。”杨九狼想了想,把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

“从设计、勘探,到施工、维护,都要有专人负责。这支队伍,初期可以从现有工匠中挑选有潜力的,再招募些青壮。边学边干,以工代练。”

“以工代练?”吴建咀嚼着这几个字。

“不错。”杨九狼肯定道:

“水库的修建,我们可以放在后面,先从相对简单的沟渠修筑开始。我会提供详细的图纸和施工标准,你们按图施工。

这水泥的用处,可不止砌墙盖房。用它来修筑沟渠内壁,铺设渠底,不仅坚固耐用,还能有效防渗,减少淤积。”

“吴老,你想想,”他看着吴建,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

“一旦我们杨家村的水利工程大功告成,良田千亩,旱涝保收。

届时,我们这支队伍,掌握了独一无二的水泥水利建造技术,会是何等景象?”

吴建的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他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铺开,“东家是说...别的村子,也会来请我们?”

“何止是别的村子?”杨九狼嘴角微扬:

“这天下之大,苦于水旱之灾者,何止万千?

只要咱们杨家村的‘标准’立住了,打响了名头,还怕没有活计上门?

到那时,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劳力,更是技术,是标准。”

这饼画得,又大又圆,真让人不得不心动。

吴建被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

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建筑工头,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多接些活,让手下的兄弟们有口饭吃。

可现在,东家给他描绘的,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东家,我明白了。”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犹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好。”杨九狼满意地点头:

“那这支水利建设队伍的组建,便由你来牵头。总工头,还是你。

下面设分管工头,负责具体的施工段。人手方面,你先从现有的工匠里物色些脑子活络、肯学肯干的。

另外,还要招募一批青壮,作为学徒和主要劳力。薪酬待遇,只高不低。”

吴建连连点头,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盘算着哪些人可用,哪些人得外招:

“东家,这水利工程,不同于盖房。除了泥瓦木石,怕是还需要些懂测量、会看水势的人才。这些人,不好找啊。”

“无妨。”杨九狼摆了摆手:

“初期,我会提供精确的图纸。你们只需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至于人才,慢慢培养便是。我相信,只要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就不怕没人来学。”

听杨九狼这么说,吴建心里更是踏实了几分。

“组建队伍、招募人手,这些都好说。只是这‘以工代练’,如何保证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一旦出了纰漏,可不是闹着玩的。”吴建还是有些不放心地追问。

“问得好。”杨九狼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才是一个工头该有的觉悟: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培训和验收标准。

每一道工序,从沟渠的开挖深度、坡度,到水泥的配比、搅拌,再到内壁的抹面厚度,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加强巡查监督;

完工后,严格验收。不合格的,返工重做,直到达标为止。”

“我会先划出一段试验渠段,亲自指导你们施工。

这一段,便是我们日后所有沟渠的‘样板’。

所有工匠和学徒,都要在这里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其他渠段的建设。”

“如此甚好!”吴建默默地点头,“有了样板,有了标准,大伙心里就有数。学起来快,干起来也稳当。”

他越想越觉得这事靠谱,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真挚。

“那行,你尽快去组织人手。”

“是,东家。”

...  ...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66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