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193章 组建建筑团队(二)

第193章 组建建筑团队(二)


一刻钟后。

“爷,有了。”张老六重新回来,“城西有个老工头,叫吴建。”

他压低了声音:

“听说以前是给府城里的大户人家盖过宅子的,手艺没得说,管着上百号人都不在话下。

只是...唉,几年前他负责的一个大工程出了事,好像是塌了。

虽然最后查明不是他的责任,是材料被人动了手脚,但他还是被牵连,丢了饭碗,名声也臭了,同时赔光了家中的财产,现在...听说日子过得挺潦倒的。”

“那工程据说是给新来的郡守修别苑,结果刚上梁就塌了半边,郡守大人差点被砸到,当场暴怒啊。

吴老头虽然拿出证据说是木料有问题,但得罪了人,谁还敢用他?”

张老六添油加醋地说着,试图增加吴建的传奇色彩,也为接下来的“麻烦”铺垫。

“人在哪?”杨九狼对吴建的经历产生了兴趣。

有真本事却落魄的人,往往更有可能被他所用。

“就在城西的破瓦巷,一个快塌了的小院里。”张老六指了指方向:

“不过那老头脾气倔得很,穷得叮当响也不肯轻易接活,好几拨人去找过他,都被骂出来了。爷,你要去的话,可得有个心理准备。”

“带路。”杨九狼没有丝毫犹豫。越是这样的人,他越要去看看。

破瓦巷,名副其实。

巷子狭窄逼仄,两旁的土墙大多歪歪斜斜,不少墙头长满了杂草,散发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味。

污水顺着路边浅沟缓缓流淌,蚊蝇嗡嗡乱飞。

张老六轻车熟路地在前面引路,七拐八绕后,在一个几乎只剩下半边门框的小院前停下。

院墙塌了大半,露出里面杂乱的景象。

几件破旧的木工家具随意堆放着,角落里还有一堆看不出原色的烂木头。

唯有一小片菜畦,种着几棵蔫头耷脑的青菜,算是唯一的生机。

“就...就是这了。”张老六缩了缩脖子,显然对这地方有些忌惮。

院子里静悄悄的。

“吴老伯,在家吗?”张老六试探着喊了两声。

过了好一会儿,里屋传来一阵咳嗽声。

接着,一个身形消瘦的老者,慢慢走了出来。

老者约莫五十上下年纪,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脸上皱纹深刻。

虽然衣衫褴褛,神情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审视和不易接近的锐利,扫过张老六,最后落在杨九狼身上。

“又是你们这些钻头觅缝的耗子,来作甚?”吴建的声音沙哑,带着明显的不耐烦,直接冲着张老六。

“嘿嘿,吴老伯,你老别生气。”张老六连忙陪着笑脸,“这位爷,是真心想请你出山,干大活计的。”

“吴老伯。”杨九狼上前一步,打了一声招呼:

“晚辈杨九狼,计划组建一个‘建筑作坊’,需要聘请一位总工头,负责规划、建造村中房舍,以及村子中的道路、水利工程。”

“建筑作坊?村中房舍?”吴建停下脚步,缓缓转头,浑浊却锐利的眼睛再次盯住杨九狼:

“那些小打小闹的工程,你随便找一些砖瓦工不就行了?”

“我们村子建造的可不是一般的房子。”杨九狼从怀里掏出一卷缣帛,递了过去:

“像这类的房子,不知吴老伯是否感兴趣?”

这图纸自然是001根据杨九狼的要求,结合当前技术水平绘制的、标准化三进四合院的简易平面图和立面图。

线条清晰,标注明确,虽然简单,但布局合理,尺寸精准,远超普通乡野工匠的水平。

吴建狐疑地接过图纸,展开一看,眼神立刻变了。

他原本以为只是一般的房子,没想到是一座这么大的院子.

图纸还画得有模有样,尤其是几个关键尺寸和结构节点的标注,显然是懂行的人才画得出来。

他用粗糙的手指抚摸着图纸上的线条,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这...这是你画的?”吴建抬头,眼中多了几分惊异。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了大型院落的建筑,但像‘三进四合院’这样布局规整对称的院子可不常见。

“对。”  杨九狼点头,他试探性地问道,“像这类院子,工程难度如何?”

“三进院落,规模不小。”吴建仔细观看图纸,“工程难度虽说不是很大,但也不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就比如地基,自然要深挖,起码五尺。挖好后,用大石磙分层回填黄土,层层砸实。

最底下,铺一层拳头大的碎石,再往上,用规整的条石垒砌至少三尺高的基座,宽度要超出墙体一尺以上。这样,根基才稳。”

“吴老伯,你说的这些,我大致能明白。”杨九狼认真听完吴建的分析。

心中对这位老工头的专业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继续追问道:“除了地基,像这种三进的院子,在结构上还有哪些讲究?”

吴建见杨九狼并非外行看热闹,而是真心求教,态度也缓和了不少,指着图纸解释道:

“这院子的结构,关键在于一个‘连贯’和‘平衡’。三进院落,层层递进,讲究的是主次分明,尊卑有序。

从外院到内院,再到后院,每一进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地位,要通过建筑结构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他顿了顿,手指点在图纸的中轴线上:

“你看,这中轴线贯穿整个院落,所有的建筑都围绕这条线对称分布,这就是‘平衡’。

正房、厢房、倒座房,位置、朝向、高低,都要经过仔细推敲,才能达到最佳的采光、通风和居住舒适度。”

“还有这屋顶,也大有学问。”吴建指着立面图:

“你看这屋顶,不是简单的平顶,而是坡屋顶,而且是前后双坡,这样做既能有效排水,又能增加室内空间高度,显得更加气派。”

“这屋檐,也要出挑一定距离,夏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冬天阳光又能斜射进来,可谓冬暖夏凉。”

吴建越说越投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时候。

杨九狼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心中暗暗惊叹古代工匠的智慧。

他虽然有现代知识,但对于传统建筑的精髓,远远不及吴建这样的老师傅。

这位老工头一说就不可收拾,估计这就是职业病。

一刻钟后,吴建才停了下来。

“001,这老头的专业水平如何?”杨九狼在脑中问道。

【非常专业,在这里,想找到一位这么有经验的工匠估计不容易,建议高薪聘请。】

“吴老伯,我想聘请你担任‘建筑作坊’的总工头,统领作坊事务,负责所有工程的规划和建造。至于酬劳...”

杨九狼想了想伸出三个手指:“每月,三两银子。”

“多...多少?!”吴建以为自己听错了,声音都有些发颤。

旁边的张老六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三两银子一个月。

这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县衙里的书吏,一个月的俸禄也不过一二两银子。

三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五口之家舒舒服服地过上大半年。

吴建愣住了。

他看着杨九狼年轻却异常认真的脸,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打满补丁的粗布衣,以及这四面漏风的破败小院。

他想起几年前那场塌方事故,想起郡守的雷霆之怒,想起同行们鄙夷和幸灾乐祸的眼神,想起自己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匠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的屈辱。

“三两银子?”吴建喃喃自语,过了好一会,他这才点头,“这差事...我答应了。”

...  ...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0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