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全体村民会议(一)
傍晚,杨家西村,祠堂前广场。
说是广场,其实就是一块被简单平整过的黄土地。
中间孤零零地立着一座还没完全竣工的祠堂,砖石裸露,瓦片只铺了一半。
广场正前端中间,搭建着一个木板台子,台子上摆放着一排长条桌子和椅子,算是主席台。
台子下面,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
妇女们抱着孩子,男人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时不时抬头望向祠堂门口。
小孩子们则像一群撒欢的小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追逐打闹,全然不顾大人们的呵斥,稚嫩的笑声给略显沉闷的广场增添了几分生气。
“都听说了没?族长要带咱们盖大瓦房呢。”
“真的假的?砖瓦房?咱这穷哈哈的,盖得起?”
“三叔公说的,还能有假?他说族长有大本事,要让咱们都住上跟镇上老爷一样的房子!”
“啧啧,那敢情好,就是不知道要掏多少钱...”
村民们的心思活络开了,住砖瓦房,那是祖祖辈辈都盼着的日子。
可盼归盼,谁都清楚自家那点家底,洪灾刚过没多久,虽然跟着杨九狼在作坊干活挣了些钱,但那点钱也就够糊口,离盖房子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所以,这会是既期待,又忐忑。
有个叫杨二娃的后生忍不住问旁边一个老汉:
“根叔,你说这事儿靠谱不?我咋听着像画大饼呢?”
老汉吧嗒抽了口旱烟,眯着眼:“族长不是一般人,你看他弄的那些作坊,哪个不是实打实的?先听听再说。”
这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将信将疑,但对杨九狼的能力,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就是,族长啥时候骗过我们?”旁边马上有其他村民附和: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杨家西村在这十里八乡,生活是过得最好的。你们就没有看到其他村子的姑娘,现在都抢着嫁过来我们的村子吗?”
“这还用你说吗?昨天就有两位姑娘嫁入我们的村子。”
“我知道,她们都是嫁入了杨土叔的家里,他的四个儿子现在全部都娶到媳妇了。”
“谁能想到,”有一位妇人出来感叹道:
“之前穷得连茅草屋都住不起的一家人,现在却成为村子中收入最高的家庭。”
“是啊,杨土叔夫妇和他的四个儿子现在都在作坊上工,若是再加上后来娶到的四个儿媳妇,他们一家人就有10人上工,单单工钱一天就有100多文,真是羡慕死人。”
“我们确实要感谢族长,”被叫根叔的老汉放下烟斗,对着旁边一众年轻村民说道:
“你们这些年轻小辈也许不知道,以前每次遇到大型灾难,村子都要死很多很多人。
而这次洪灾,我们村子不仅能安稳度过,还能每天赚到铜板,这些都是族长的功劳。”
“快看,族长他们来了。”
就在这时。
杨九狼、杨坚、等几位族老依次走上主席台。
杨九狼坐在最中间,环视台下。
阳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眼神锐利而平静,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全体村民会议由内务堂堂主杨坚主持,他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
广场上嘈杂的声音渐渐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
村民们屏住呼吸,他们知道,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很可能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
“各位父老乡亲们,”杨坚的声音洪亮而沉稳: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要宣布一件关乎我们杨家西村未来发展的大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经过族老会商议,我们决定,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建造红砖瓦房。”
“是真的,族老会真的要给我们盖红砖瓦房?”
“砖瓦房?那得多少银子啊?”
“是啊,我们现在连泥土茅草屋都还没盖好,直接就要盖砖瓦房,是不是有些不现实呀。”
“杨坚叔。盖红砖瓦房需要多少银子?”
... ...
台下的村民顿时就热闹起来,议论纷纷,惊讶、期待、怀疑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安静,安静。”杨坚抬高了嗓门,用手往下压了压, “大家先听我说完。”
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都期待杨坚接下来的话。
“大家都知道,我们杨家村地处偏远,又刚遭了洪灾,大部分人现在都还住着临时草棚。
草棚漏风漏雨,阴暗潮湿,住着这样的居所,怎么能安心生产,怎么能繁衍生息?”
杨坚环视四周,语气沉痛:
“为了彻底解决大伙的住房问题,经过族老会反复商议,我们决定,在全村推广建造红砖瓦房。”
他再次强调了“红砖瓦房”四个字,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红砖瓦房,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能遮风挡雨,能抵御野兽,能保家宅平安。” 杨坚提高了声调:
“更重要的是,住上红砖瓦房,体面!气派!咱们杨家西村,也能在十里八乡,扬眉吐气,让人刮目相看。”
“这话在理。” 人群中,一个嗓门洪亮的汉子喊道,他是村里的老光棍杨老五,平时就爱凑热闹:
“俺就琢磨着,要是能住上那砖瓦房,俺这老脸往村口一站,说不定哪个眼瞎的婆娘就看上俺了呢。”
哄堂大笑声响起,驱散了不少村民心中的疑虑和沉重。
“杨老五,你就做梦吧。砖瓦房盖起来,也是先给那些能干活、有后生的。” 有人打趣道。
杨坚等笑声稍落,再次开口,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才是今天会议的关键。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伙心里都在嘀咕,这砖瓦房虽好,可那白花花的银子从哪来?”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盖一座三开间的红砖瓦房,连工带料,算下来,少说也要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
“我的个老天爷。”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三十两银子,对绝大多数村民来说,是一辈子都难以攒下的巨款。
如果是以前,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刨去吃喝嚼用,能剩下几钱银子就算不错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站起身,拄着拐杖,声音带着一丝悲凉:
“杨坚小子,不说三十两了… 俺们这土里刨食的,一辈子都未必能攒够十两。”
这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广场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安静。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1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