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王政兴的决断
王政兴摆了摆手,不想再纠缠这个话题,越说越憋气:“算了,不说这个。今日城中可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大事?”
“大事?”暗卫想了想,微微摇头,“并无惊动官府的大事。”
“哦,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
“上次与我们有过接触的那个杨家村的杨九狼,今日在牙行那边,花了六百八十两银子,买下了东市靠近富人区边上、那间原来的药铺。”
“杨九狼?”王政兴停下了揉眉心的动作,抬眼看向暗卫,“六百八十两?买铺子?”
“对,就是他。”暗卫点头,“属下也觉得,这银两数目,与他明面上的身份和收入,似乎不太相符。”
暗卫的职责就是发现异常,虽然他不觉得这事多重要,但还是按规矩上报。
“呵,这世道,哪个有点本事的人,没点见不得光的来钱路子?”王政兴嘴角勾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并不觉得太奇怪:
“我让你留意他的动向,可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他对杨九狼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上次的合作,更是隐隐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或许将来能用上,也或许是个潜在的麻烦。
“回大人,并无特殊举动。”暗卫想了想,如实回禀:
“此人除了今日进城买铺子,近段时间一直待在他们杨家西村,似乎在专心经营他那个砖窑作坊和纺织作坊。”
“哦?搞作坊?”王政兴更好奇了,“这兵荒马乱,又是水灾刚过,饭都快吃不上了,他哪找的人手?又有谁有闲钱买那些东西?”
“大人有所不知。”暗卫解释道:
“据查,杨九狼如今已是杨家西村的新任族长。他并非强征劳力,而是付工钱。
并且定下规矩,凡是在他作坊上工的村民,不仅能领到工钱,还能凭工分,以灾前平价从族里仓库购买限额的粮食,甚至还能买到肉食,价格也比市面上便宜许多。”
暗卫将打探到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些乡下宗族的内部事务,算不上什么大事。
王政兴静静听着,脸上的表情慢慢变了,从最初的好奇,到疑惑,再到若有所思。
最后,眼中猛地闪过一道精光。
“等等...你说什么?”王政兴打断了暗卫:
“有了工分,才有资格用银子平价购买粮食和肉?那不就等于支付出去的工钱...又收了回来,重复使用?这可比直接用粮食发工钱好太多了。”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书案上,身体微微前倾,紧紧盯着暗卫,脑里在快速飞转。
这虽然也是一种‘以工代赈’,但多了中间‘平价购买’这一环节,意义就完全不同。
这样...既能稳定粮价,又能让铜板保值,无行中就给市场发出一种‘伪信号’:粮价没涨。
否则,粮价一直高涨,导致货币严重贬值,百姓就不肯或不愿意出来工作,社会生产就陷入停滞。
暗卫被他看得有点发毛,但还是硬着头皮重复了一遍:
“是的,大人。杨家西村的村民确实能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粮食,而且他们的村民工作特别卖力。”
他不明白县令大人为何对这乡下土法如此激动。
王政兴猛地直起身,‘啪’一声,手掌又拍在书案上,这次却不是愤怒,而是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激动。
“妙啊,妙。”他连说了两个‘妙’字,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本官真是...真是糊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他来回踱步,语速也快了起来:
“我们天天盯着那四大家族的粮仓,想着怎么逼他们降价放粮,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生产!对,是循环式的生产!
没有活计,百姓手里没钱没粮,就算粮价降下来,他们拿什么买?就算朝廷开仓放粮,又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这个杨九狼...他不只是有点本事,他是有大智慧。”王政兴停下脚步,看向暗卫,眼神锐利:
“他用劳动绑定了粮价,让村民有活干,有饭吃,有盼头,某种程度形成可持续性的循环。这比单纯的赈济、或者直接用粮食支付工钱,高明太多了。”
“他娘的,读了半辈子圣贤书,到头来还不如一个乡下小子看得透彻。”王政兴忍不住自嘲了一句,但脸上却带着兴奋。
他看到了解决眼前困境的一线曙光。
如果将这种模式推广开来,让大部分百姓有事可做,收到工钱,同时用银子平价购买粮食,就能稳定市场的物价。
那四大粮商囤积的粮食就算捂到发霉,也休想再掀起大风浪,粮价自然会降下来。
“你们这群饭桶。”王政兴突然又对着暗卫骂了一句,但这次语气里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这么重要的法子,就在眼皮子底下,你们竟然只当个无关紧要的消息报上来。若是早点说,本官何至于愁白了这么多头发。”
暗卫低下头,不敢辩驳。在他看来,关注一个乡下人的家长里短,确实不如盯着四大粮商动向重要。
“罢了罢了,”王政兴摆摆手,不再追究,“现在也不算晚。”
他重新坐回书案后,拿起笔,神情变得严肃而果断,“传我的命令。”
“属下在。”暗卫立刻挺直了身子。
“立刻行文各乡、各里正。停止之前的‘以粮征役’,改用‘杨家村模式’”王政兴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快速书写着:
“命他们即刻清点各处公仓存粮,组织乡勇巡查队维持秩序。同时,动员所有村民,即刻起参与修整水毁农田、疏通沟渠、加固河堤等公共事务,务必要赶上来年春耕。”
“最重要的一条,用红笔标出来。”王政兴加重了语气:
“所有参与劳役的百姓,凭工分获得购粮资格,可在当地公仓、宗族公共粮仓,以官府规定的平价,限量购买粮食。
肉食暂时没有,但粮食必须保证,价格就定在?比水灾前高出两成。”
他定价比杨九狼的平价略高,也是考虑到官府统筹的成本和损耗,以及给下面留出一点操作空间,防止执行时阻力太大。
“告诉他们,此事关乎全县民生稳定,乃是本官亲自督办的头等大事。
若有乡、里正敢阳奉阴违、中饱私囊,或与粮商勾结、阻碍政令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烛火下,王政兴的脸上带着一种决绝。
这道命令下去,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甚至可能引来上面的压力,但为了这满城嗷嗷待哺的百姓,他必须赌一把。
他动不了县城的那四大家族,难道还镇压不住下面的小宗族?
“去吧,立刻去办。一天内,必须让所有乡、里正都接到命令。”王政兴将写好的手令递给暗卫。
“是,大人!”暗卫接过手令,没有任何犹豫,转身快步离去。
‘吱呀’一声,门被关上。
书房里再次恢复了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噼啪’一声轻响。
王政兴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大仗。
他看着窗外墨色的夜空,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也明白,这种方式,如果等公共粮消耗完了还不见成效,就会走向失败。
但恢复经济不就是在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同时稳定他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吗。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3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