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沙地葱
"怎么啦?"
苏砚秋快步走过来,看到黄坤依旧半跪在田埂边,手里捧着一把土壤,这是他最近最常见的状态了,可他现在的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有机质含量提升了300%!"
黄坤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举起手中的土样向众人展示。
在夕阳的照射下,原本松散的沙粒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团粒结构,呈现出肥沃的黑灰色泽。
"这完全符合'沃土理论'中关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三个阶段:凝聚-胶结-稳定化。但通常自然条件下这个过程需要3-5年,我们只用了一周!这....这....简直难以置信!"
他激动地指向正在田里活动的鸭群:"如果这套方法能推广,我国13万平方公里的可治理沙地..."
"意思是可以种了吗?"
不远处的周林杉听到黄坤激动的声音走走过来蹲下身,学着黄坤的样子抓起一把土在指间揉搓,
"这土摸着确实不一样了,既有沙子的疏松,又有黏土的韧性,你看捏在手里都不会流走了。"
他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凭着多年务农经验判断道:"这种土挖坑不费劲,又不会太松散,种东西肯定很合适。"
苏砚秋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对。这种改良后的土壤具备了理想耕层的三大特性:良好的透气性、适中的持水性和稳定的团粒结构。"
她弯腰抓起一把土心里感叹,前期吸收走了沙地金灵气的锐气,再用金包水在表层做了覆膜,现在通过禽类粪便增加有机质,可不是已经成为上好的良田了么。
黄坤仍然沉浸在科研发现的兴奋中:"最神奇的是pH值始终保持在7.2-7.5之间,完全符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需求。按照《土壤学报》上的数据,这种改良速度..."
"超出预期?"
苏砚秋接过话头,"本来在干旱地区采用禽类肥田,效果本就是牲畜的2-3倍,但是....."
她遗憾地摊手,"其实这种情况,养猪更适合,猪粪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更多腐殖质,效果会更好。"
周林彬也为难,不过还是赶紧说:“这边实在没有,不过我已经让我们的华人一家亲的圈子帮忙问了,如果有,到时候我们可以去拉,我们圈子很广的,覆盖了周边几个小国。”
“行,先就这样吧,异地他乡的也不比家里。”苏砚秋觉得周林彬这个人还是不错,总是能提前计划安排很多事情。
"那明天开始灌溉测试?"
周林杉问道,这是苏砚秋说过的,土壤肥力达标就要先对1号地进行灌地,让微生物疯狂生长后再进行播种,也是同样避免鸡鸭粪的肥力直接用会伤根。
"对,"
苏砚秋故意跟周林彬说的详细些,
"改良后土壤需要经过一次充分灌溉来激活微生物群落,这样地里的肥力才会更好。先把禽群转移到2号田,1号田今晚就通水。"
她转向黄坤:"记得记录灌溉前后的土壤孔隙度和持水能力变化,这些数据对后续推广很重要。"
“放心,你不说我也肯定会记录的。”
黄坤现在就差没在1号田边住下了,一天测上好几回,回宿舍就拿电脑噼里啪啦的写。
到了下午5点,大家又陆续出来工作,老杨先打开预先埋设的喷洒系统,其实每天也会开一次,给鸭子们洗洗澡,今天只是喷洒的时候会格外的长,因为鸭子洗完澡就要被赶到2号地,1号地要被彻底浸润湿了才行。
苏砚秋在大水箱里加入了水包木的灵液5滴,这些灵液被水稀释,随着清澈的水流缓缓渗入土壤。
第二天天刚亮,苏砚秋就和黄坤来1号田重新测量数据。
经过一夜灌溉,田里的土壤竟然没有完全干涸,肉眼可见的还带着湿润,表面结出一层淡淡的盐霜,这是土壤开始活化的标志。
"太不可思议了..."
黄坤的检测仪发出滴滴的提示音,"pH值7.2,含氮量达标,完全达到种植标准了!"
“嗯,还得循环灌溉透再晒三天,让分解的微生物活跃起来。”
苏砚秋也不在意这三天了,“后续播种的时候得把买的骆驼粪也加进去,不然土地肥力不够植物生长时使用。”
周林杉最近联系了不少当地的骆驼粪,堆肥组正在按照苏砚秋交待的方法放进粪坑发酵。
黄坤的声音有点飘,"按照这个进度,我们确实比隔壁西北粮仓集团快了不止一个量级,他们打算草方格都要种半年!"
他抓起一把黑灰色的团粒土,"而我们连土壤肥力这个最难解决的问题都突破了。"
黄坤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夕阳的余晖:"说实话,自从来了这里我感觉我就像天天都在做梦,要知道根据《中国沙漠》期刊的数据,常规沙漠改良要达到这种肥力水平至少要三年轮作养地。"
他的声音有些飘忽,仿佛在质疑自己记录的数据,
"可是你半个月的成果已经超出预期了,我跟我同事他们说,他们都还不信,当然我自己天天看着也觉得有些离谱..."
苏砚秋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屑,笑的有些大声:“其实你也看到了,这也不是很难。”
内心却OS:如果没有金灵气的锐气,其实沙地改良真的不是很难,最多没有她这么快而已。
黄坤又问:"那第一批种什么?总不能让改良好的地空着。"
“你也知道第三代种子还在培育阶段,而且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再提升0.8个百分点才能种那些,所以我先打算种些本土品种。”
苏砚秋这几天可没少跟周林杉跑当地的市场,迪拜基本都跑遍了。
黄坤:“什么品种?”
"沙地葱。"
苏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密封塑料袋,"看,这是我在当地市场买的。"
黄坤接过密封袋,倒出几粒细小的种子:"这是...Allium deserticola?《干旱区植物志》上记载的本地物种?"
"没错!"
苏砚秋打了个响指,"我查了资料,这种葱的根系能分泌特殊多糖,可以进一步巩固土壤团粒结构。根据迪拜沙漠农场的研究数据,它能在电导率4.5以下的改良沙土中正常生长,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土地。"
周林杉现在经常被苏砚秋要求跟在她身后学习,前面的他听不太懂,现在这个话题他终于可以插话:
"对,当地很喜欢这个,我觉得口感也不错,哎,你不要听到葱就想到咱国内的那种大葱,那个跟咱东北的大葱可不一样。"
"口感更脆嫩,纤维组织呈丝状,当地人叫它'面条葱'。"
周林彬划开手机展示照片,"最妙的是它的营养价值——阿联酋大学检测报告显示,其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大葱的3倍,还富含硒元素,卖的起价格!"
黄坤挑眉:"生长周期呢?"
苏砚秋:"22-25天,正等沙地葱收获时,土壤肥力应该就能够种从国内寄过来的三代种了,先种点他们爱吃的番茄、洋葱、胡萝卜。"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0/4830788/2339198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