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擂鼓村的播种季
春日的擂鼓乡,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二三月间的农村,正是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粉白的樱桃花刚谢,金黄的油菜花又迫不及待地开始绽放花苞,山野间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气息。
"突突突"的机械声回荡在田野间,大型旋耕机正在将沉睡一冬的土壤细细翻起。
新来的本村务工人员李银山扶着锄头站在田埂上,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十几台现代化农机在田间穿梭,把板结的泥土打得蓬松细腻,远远望去,黑褐色的土地像刚出炉的蛋糕般松软。
“好家伙,这效率不得了!”
“发什么呆呢?快跟上施肥组!你想去机械组啊???”
组长王大叔的吆喝声把李建国拉回现实。
“没有没有,就是觉得很壮观!”
他小跑着跟上队伍,只见施肥组的工人们正推着小车,按照田垄上插着的彩色小旗分区作业。
"3号田用绿肥加腐殖土,5号田要加蚯蚓粪和油枯..."
戴着草帽的老孙头拿着本子核对数据。
“啊,这挨得这么近的田用的肥料还不一样?”
老孙头的话被打断,抬头看见李银山迷茫的样子,笑着解释:"小苏说每块地要种的东西不一样,需要补的肥就不一样,就叫安防抓药!”
“种地这么多讲究啊?”
李银山蹲下身,好奇地抓起一把刚施的肥料。
这和他记忆中的化肥完全不同——深褐色的颗粒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里面还能看到细碎的秸秆。
"这是...?"
"这是咱们自制的堆肥。"
旁边的堆肥技术工刘叔袖子上还别个红色的肩章,这说明后续的堆肥操作都要听他的,他腰板一挺,骄傲地说,
"用菜叶、秸秆、畜禽粪便发酵的,比城里买的化肥强多了!看咱们这土,之前还很板结的,你看用了两茬肥,现在土质又松软又黑,肥力足的很!"
说着指了指远处正在作业的翻堆机,"看到没?那边还在做新的呢。"
“难怪花这么大价钱,请这么多机器,还要这么多人来堆肥!”
李银山感叹不已,不过更让李建国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工序。
施肥后,工人们不是急着播种,而是先引水灌溉,然后等水晒个半天又迎来了他从未见过的工序!
"这是什么?往田里放虫子?"
他瞪大眼睛看着几个年轻人提着塑料桶,小心翼翼地将蚯蚓倒入湿润的土壤中。
"哪里是虫子啊!这叫'请帮手'。"
老刘一副你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笑着解释,"蚯蚓能松土,它们的粪便还是最好的肥料。那边田里放的蜜蜂是帮忙授粉的。"
他指了指不远处摆放的蜂箱,"小苏说了,这叫'生态循环系统',等种水稻,里面还得养青蛙,鲫鱼,我们这些菜为了防虫,周围还得养一圈家禽。"
“啥,那么多家禽养在菜地边上,不得霍霍完了!”李银山简直不能理解。
“那哪能啊,你看咱们搭的是隧道形状的,不仅是为了家禽在里面跑的运动量,小苏说了,家禽在周围,虫子就会害怕,不怎么敢靠近农田,同样平时的烂菜叶喂起来也方便,省了人工运来运去,我们清理粪便堆肥也可以就近!”
要说老刘以前对这些也是半信半疑,可现在,这些都是他嘴上津津乐道的经验!
“那个就是养家禽的啊?我还真没看出来!”
李银山一早就觉得奇怪,这田坎边总用铁丝网拱起来的隧道一样的笼子是啥,这会就有了答案。
“对对对,今天不是说就要把鸡鸭放进去吗,哎,你看那头,不是正在往里放,一会鸡鸭就散步溜过来了!”老刘笑着指向远方。
果然没过一会,田垄边上,毛茸茸的小鸡小鸭叽叽喳喳地叫着,溜达着走了过来,毛茸茸的,用豆豆眼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工作的工人,时不时把田里拆下来的烂菜叶扔两把进去,引得他们的哄抢。
“好神奇的养殖方法!又省事又省心的感觉。”李银山感叹。
"这有啥,最神奇的是这个。"
老刘带着李银山来到一片刚播种的田里,"你看,这垄种的是青菜,旁边却是香葱,她说青菜容易生虫,香葱种在一旁正好驱虫 ,你看这一大片,每种菜旁边都有个邻居,说是帮忙让菜长的更好的。"
李银山挠挠头,来应聘还是经过了面试的,他说他从小就会种地,可这一圈走下来,他好想收回自己说的那番话,真要让他一个人种,他现在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他心里正纠结着,田埂上传来一阵说笑声。
"你这套微生物循环系统算是搭建完善了。"
原本有些白发的何教授此刻似乎比以前年轻了不少,他蹲在田边,手指轻轻拨开土壤,露出满意的笑容,"土壤菌群活跃度很理想。"
一旁的季教授正拿着仪器检测土壤数据:"有机质含量达到4.8%,pH值6.3,这个基础打得相当漂亮!"
他转头对身边的年轻姑娘说,"小苏啊,你放心出国,这里的监测工作交给我们。"
苏砚秋今天扎着利落的马尾,穿着沾满泥土的雨靴,上面沾了不少泥,看样子没少在地里忙活。
闻言眼睛弯成了月牙:"真是太感谢二位教授了!第三阶段主要是观察记录,需要人为干预的地方不多...除非天气异常影响,才需要人为干预,真遇到了我肯定也要回来一趟。"
她狡黠地眨眨眼,"就是数据采集比较繁琐,我外公年纪大了,对这些电子设备根本搞不懂...托付给家里的技术工...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看这么复杂的数据...."
"明白明白!"
何教授爽朗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他拍了拍身旁老伙计的肩膀:
"老季啊,咱们求之不得这样的机会呢!这样的实地观测数据,农科院那帮教授们知道怕是要抢破头了过来!"
转头对苏砚秋眨眨眼,"我看不如这样,你把安排给你的实习生里那些农科院、农业局的安排来帮忙,这么好的现场教学机会,可不能浪费了。"
季教授已经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开始发消息,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敲击:
"我这就安排让实验室把最新的监测设备都调过来。"
抬头对苏砚秋笑道:"小苏你放心,我们保证每三天上传一次完整数据,连地里的蚯蚓打几个滚都给你记下来!保管你在国外也能实时掌握情况,绝不耽误事。"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0/4830788/235865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