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人手


苏砚秋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她没想到何教授还做了这么细致的铺垫工作。

“当然!”

何教授回答得斩钉截铁,带着十足的把握和期待,

“让她离开那冷冰冰的书斋,一头扎进你这充满泥土芬芳和生命活力的田野里,跟实实在在的人打交道,干实实在在的事儿!这比关在屋里听人讲道理强一百倍!”

他越说越觉得这安排完美,总结道,“所以你看,这既是给你派了个顶用的管理大将,帮你撑起这一大摊子事,也是给她一个绝佳的‘接地气’的机会,让她透透气,换换心境。一举两得,多好!”

他微微后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这事儿我办得贼漂亮”的得意劲儿。

“那她什么时候能过来?”

苏砚秋追问,要是能有人帮她把各个基地的事情协调起来,那真是在好不过了,对于人才,她也是求贤若渴。

“快了快了,”

何教授笑呵呵地解释,但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她和巫福星不同,巫福星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人,卓佩的任命,要经过相关部门最后一道背景审查,这是必须走的程序,也是为了确保你身边每个人的底子都干干净净,万无一失,但估计也就这两天的事儿了。”

“行!”苏砚秋一听这样也就不多问了。

“丫头,我走的这几天,我那伴生水稻……你没忘了吧?帮我照看着没?”

何教授风尘仆仆,带着“盘古计划”的重任归来,连自己实验室的门都没顾上进,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苏砚秋这边,现在终于说自己的水稻了,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苏砚秋这会正高兴呢,做出豪迈的拍胸动作:  “您就放一百个心吧,何教授。”

“不仅看着,我还顺手给您那些宝贝做了点‘微调’。”

何教授一听“微调”二字,眼睛瞬间亮了,他知道苏砚秋口中的“顺手”和“微调”往往意味着又有新进展。

“哦?快说说,动了哪方面?”

他立刻追问,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苏砚秋神情轻松得像在谈论天气:“具体的操作细节,小君哥都给您详详细细记录在观察日志里了,您回头一看便知。”

“不过,你们的伴生植物候选库,规模确实惊人,这次筛选出的那几对,我看潜力非同一般。”

“哦?怎么说?”工作狂人何教授立刻来了精神。

“这些伴生植物你们选择特别好,和水稻种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效率,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也深得多。那种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势头……正处在最关键的爆发期。”

“那你还做什么微挑?”何教授更关注这个,伴生植物库的选择可是他们几个教授还有慕教授带头,选了上千种植株选出来的,肯定不错。

“哦,您问那些微调啊?其实挺简单的。”

何教授屏息凝神,他现在完全不信苏砚秋说的简单了,因为有些方向是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主要就是,”她顿了顿,似乎在找一个最贴切的表达,“确保它们俩——您带回来的‘客人’和咱们的‘主人’——在‘汲取’和‘给予’这条看不见的线上,找到一个一个动态的,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虚点了一下空气,仿佛在描绘那无形的能量流动网络。

“让它们的能量流、营养流……”

她微微眯起眼,“…达到一种微妙的势均力敌。就像两个顶尖的武林高手在互相喂招切磋,力道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你强一分,我弱一分,都激发不出真正的潜力。只有力道相当,彼此逼迫,才能逼出最快的进步,最深的领悟,让它们学得更快,变得更强。”

这个比喻通俗却精准无比,将复杂的共生能量交换机制瞬间点透。

苏砚秋当然已经“看”到了这场实验必将带来的巨大突破——那些植株间日益紧密、高效的信息流和能量互补模式,以她的经验来看,已经成功了70%。

但这惊喜,理应留给何教授自己,在数据堆砌的报告中,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里,去震撼,去狂喜,这是对农业研究员的基本尊重。

如果她提前剧透,就失了那份科研探索应有的醍醐灌顶。

何教授听着,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他猛地一拍大腿:  “不行了!我得立刻回去!老庄还没回来呢,他还在帮你筛选得力人手,我得先回实验室盯着!”

他语速快得像连珠炮,话音未落,他人已经像一阵风似的卷了出去,连背影都透着迫不及待的激动。

苏砚秋看着何教授风风火火消失的背影,不禁莞尔一笑,这份对科研的赤诚和狂热,她完全能理解。

笑容缓缓收敛,她也开始思考国家那份沉甸甸的“馅饼”带来自己的震撼与责任,此刻才真正需要她独自消化。

神农基地的规模即将呈几何级数膨胀,从一隅之地变成遍布全国的庞大网络,这意味着,她手中那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能改变农业格局的优良种子,必须更快、更稳、更大规模地培育出来。

可她她精心规划的三轮次快速迭代种植实验,进展远低于预期。

受天气和时间上的影响,第一轮尚未圆满收官,少数进入第二轮的伴生种植组合,距离基因稳定的目标——那至关重要的三轮——也还遥遥无期。

更棘手的是,为了追求基因在自然状态下的适应性,模拟最真实的自然环境,她不能依赖温室大棚的庇护。

时间,成了最大的敌人。

苏砚秋低声自语:“……看来,破局的关键,还是得压在粤市那边了。”

南方温润的季风气候,是此刻对抗北方严寒、抢回宝贵时间的最佳武器。

这个念头一出,瞬间从模糊的设想凝结成必须立刻落地的行动方案。

她迅速理清思路,擂鼓村这边,是明面上的靶子,得继续好好‘招待’华宇那帮人……粤市基地可以作为真正的加速引擎,首要任务:所有已经完成第一轮改良的种子,必须立刻启动第二轮伴生种植,时间不等人!

想到原本粤市按部就班的计划——先种植本地品种进行第一轮基础改良——现在苏砚秋果断将其推翻:“必须同步进行,改良与伴生,双线并进,没有慢慢来的余地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0/4830788/247508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