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9 章 难忘部队情!
李霄鹏,男,汉族。
1986 年出生,现年 34 岁。
他曾服役于华西地区,陆军某野战部队。
后来,以少校副营职干部的身份转业回老家。
如今已回到家乡两年,现任职于一家国企单位,担任中层领导。
尽管工作稳定,但对李霄鹏来说,最难以忘怀的仍是那段军旅岁月。
2004 年,李霄鹏顺利考入陆军学院。
并于三年后毕业,被分配到部队里实习,一待就是十几年。
从一名年轻的中尉排长,慢慢开始了自己的军旅路。
此后,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卓越的才能,逐步晋升至副营职参谋。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他不得不选择离开部队,于两年前转业回到地方。
转业回地方后,李霄鹏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军人本色。
他军人的品质很受领导的器重,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一名中层领导。
并且还更保留了预备役中校的身份。
每年,他都会抽时间参加预备役训练和打靶活动。
同时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所以直到现在都保持着匀称的身材,并没有高高隆起宰相肚。
昨天上午,他还和平时一样,按点上班。
可是,正处于会议中的李霄鹏,突然接到了来自本市军区分区的紧急来电。
这通突如其来的来电,仿佛预示着他平静的生活要被打破……
李霄鹏心里明白,如果军分区没有什么紧急事情发生,他们是不会轻易地和自己取得联系的。
因此,当手机开始震动时,他急忙拿起扫了眼电话号码。
当看到是军分区的电话后,他迅速向负责会议的领导解释了一下情况。
那位领导非常理解,并体贴地示意他可以出去接听电话。
过了一会儿,李霄鹏挂断了电话,但他的眉头却紧紧皱起。
原来,是关于部队征召的事情,军分区简洁明了地向他传达了一些信息。
然后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征召,同时也给了他一定的时间去思考。
从现实角度来看,李霄鹏完全符合被征召的条件。
他曾在西北陆军服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高原都生活过。
也曾在野战部队的基层担任过连、排长等职务,而且年纪尚轻,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预备役工作。
正因为如此,军分区在第一时间就与他取得了联系。
然而,这个电话却让李霄鹏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目前,他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且美满的阶段。
但是,每当回想起曾经在部队中挥洒汗水的日子。
以及那些频繁出现在梦中想要重回的军营时光,他内心深处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自从转业回到家乡后的这两年里,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他都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可是,尽管已经离开了部队,李霄鹏心中那份军人的情怀并未消散。
他依然常常回忆起那片绿色的军营,关注着军队中的新闻动态以及国际局势。
与昔日战友的联系从未间断,对老单位的事务更是倍加关心。
而当这份突如其来的征召令出现在眼前时,他内心深处的宁静瞬间被打破。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他们单位收到了来自本市军分区的公函。
函件内容明确表示,要征召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官和转业军官。
这个消息让李霄鹏愈发感到震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官。
他敏锐地意识到,部队此次行动必定涉及到很严重的事情。
若非面临战事或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征召退役及预备役人员。
整个军队拥有两百多万士兵,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绝不会轻易采取这样的举措。
想到此处,李霄鹏更加不淡定了,他这会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情况。
他决定给老单位的同事打电话,试图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线索。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无论如何尝试,电话始终无法拨通。
这更加证实了李霄鹏内心的想法。
李霄鹏此时的面色更为沉重,思量片刻后,李霄鹏决定到市军区去一趟。
然而,越是重大的事情,往往保密性越高。
别说他还没接受征召,就算是李霄鹏接受了征召,军分区也不会轻易透露任何细节。
况且,军分区本身可能并不完全清楚真实的情况。
李霄鹏与其他退役军人或转业军人一样,心中燃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火。
他深知,一旦部队面临紧急状况,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大局。
如果只顾及小家庭,而不顾及国家和军队的需要,那他不是愧对党和人民对他这么多年的培养?
这种想法让李霄鹏下定决心,毫不犹豫地赶回家,与家人商量此事。
最终,经过李霄鹏的耐心解释和劝说,家人们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
当晚,李霄鹏毅然拨通了军分区的电话,表示愿意接受征召。
第二天清晨,李霄鹏与其他被征召的军官和士官一同前往医院进行体检。
体检结束后,他们各自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履行日常职责。
下午,军分区就派人来了。
作为这座城市的国有企业,每年都会迎来一批退伍军人的分配。
因此,根据退役三年内的征召条件,这家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符合条件的人员。
面对国家的召唤,这些符合征召条件的员工们,毅然决然的选择暂时放下舒适的工作。
选择回到曾经服役过的老部队,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虑到这家企业接受征召的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一名预备役中校。
为了积极响应JW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拥军政策。
同时,也是对接受征召官兵的一种激励与鼓舞。
军分区特别派遣了多位预备役军官,并邀请了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参与报道,共同为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举办一场盛大的征召仪式。
这家企业也高度重视这一活动,积极配合军分区的安排,组织全体员工参加这场送别会。
向即将踏上征途、奔赴前线和高原的勇士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祝福。
许多不符合征召条件的员工,纷纷表示非常遗憾。
但他们仍然以各种方式支持,关心着这些即将出征的战友们。
当天下午一点半,军分区的预备役军官们在一名现役中校的带领下。
迈着整齐的步伐,手捧着崭新的21式迷彩服和作战靴,走向办公楼前。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一片肃穆而庄重的氛围。
这名中校首先向所有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他从手中拿出一个文件夹。
从中取出一份文件,郑重地宣读起征召命令来。
随着中校的声音响起,整个场面变得异常安静,仿佛时间凝固在了这一刻。
“李霄鹏”,中校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空气中。
这是第一个被点名的人。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李霄鹏不禁挺直了身躯,深吸一口气,大声回应道:“到!”
同时,他毅然决然地向前迈出一步,眼神坚定而自信。
接下来,中校继续点名:“孙依晨”“钱军可”“王向前”……
每一次点名,都伴随着一阵激昂的答到声,每一个人都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伴随着点名,预备役的工作人员手捧着军衔、迷彩服等物品,走到了被点名人的面前。
当李霄鹏看到那副熟悉的少校军衔领章时,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
这是他曾经佩戴过两年的荣誉象征,如今再次回到他的手中,让他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其他接受征召的官兵们,同样怀着崇敬之情,庄重地接过属于自己的迷彩服、军衔和臂章。
他们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这些曾经熟悉的装备,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
最后,他们整齐划一地向预备役的工作人员敬礼,表达对这份使命的敬重与承诺。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每一名官兵都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召唤。
他们明白,这身迷彩服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誉,更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他们将以忠诚和勇敢,守护祖国的安宁。
交接完毕后,带队的中校向征召人训话道:“同志们,今天下午五点,所有人必须到军分区报到。接下来的时间由你们自由支配。”
接着又对他们说道:“作为一名现役军人,我其实十分希望能和你们一同去边疆,能和你们一同奔最危险的地方。”
“很感谢你们的付出,祖国和人民会记得你们所做的一切!”
“最后,我代表军分区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说罢,这名中校和所有预备役工作人员向李霄鹏等人敬礼。
李霄鹏等十五名接受征召的官兵,也回以庄重的军礼。
这一场景令人动容,很多泪窝比较浅的人,已经感动的流下了泪水。
无论是这家国企的领导和员工们,还是在场的记者和媒体朋友。
他们都被这些军人身上,流露出来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前往边疆保卫国家。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军人的高尚品质,更激励着每一个普通人。
而李霄鹏等十五名被征召的官兵则用坚定的眼神回应了中校的敬意,表示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场面让人感受到了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个场景充满了感动与力量,每一个细节都让人热泪盈眶。
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体现在他们坚定的步伐和坚毅的表情上。
更体现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之中。
这令人感动的一幕,被摄像机拍摄了下来。
当天晚上,各大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平台都在播放各地的征召影像。
这些影像不仅展现了退役军人的爱国情怀,还展示了我国双拥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全体国民被这一幕幕征召的影像深深触动,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很多网友留言:这就是为什么军人要优先。
也有网友说道:我的同学也接受了征召,他才刚刚回到学校不到一年,但是他毅然的选择了重回老部队。
也有网友说道:我的老公也接受了征召,我知道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但是,我支持他的选择。没有这些军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哪来安稳的生活。
这些被征召的退役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个体户,有的是外卖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员工,还有公检法的公务员。
然而,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当祖国需要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征召。
特别是那些像朱勇平这样的人,他们甚至抛下家庭和事业,主动申请征召。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某部老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祖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句简单而深刻的话语,表达了每个公民对于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一刻,无数个朱勇平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感谢所有战友和书友的支持,如果觉得还可以,请给个书评,刷点免费的礼物。)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4/4834003/248111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