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后,我靠鉴宝杀疯了 > 第112章 玉如意

第112章 玉如意


林晚意神色自若,仿佛对那些目光浑然不觉。

她微微侧身,对顾砚辞低语:“留意拍卖师的节奏,观察举牌者的神态。每一次落槌,背后都有故事。”

顾砚辞点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目光投向正前方的拍卖台。

一位身着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拍卖师已站在台前,面带职业化的微笑,眼神锐利如鹰。

“铛——!”

一声清脆的铜铃声响起,大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莅临瀚海阁本年度冬季珍品拍卖会!”

拍卖师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掌控全场的自信,“我是本场拍卖师,张振宇。很荣幸能为大家呈现今日的稀世珍品。闲言少叙,让我们从第一件拍品开始!”

灯光聚焦在拍卖台中央。

两名戴着白手套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抬上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覆盖着明黄色的锦缎。锦缎掀开,露出一件造型古朴、釉色温润的青瓷梅瓶。

“Lot1,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纸槌瓶!”

拍卖师的声音带着一丝赞叹,“高约28公分,器型规整,线条流畅。釉色粉青,如冰似玉,釉面开片自然,遍布‘金丝铁线’,乃龙泉窑巅峰时期之代表作。流传有序,曾为清末鉴藏大家王季迁先生旧藏。起拍价,三百八十万!”

场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龙泉青瓷本就是收藏界的宠儿,如此品相完好的精品更是难得。

“四百万!”立刻有人举牌。

“四百二十万!”

“四百五十万!”

竞价声此起彼伏,数字在拍卖师口中飞快地报出。

顾砚辞看得目不转睛,他注意到举牌者有的沉稳如山,有的眼神热切,有的则带着几分志在必得的倨傲。

每一次举牌,每一次加价,都像是一场无声的角力。

最终,这只梅瓶以六百八十万的价格被一位坐在后排、穿着低调的老者拍得。落槌声响起,场内响起礼貌性的掌声。

紧接着是第二件拍品——一幅明代吴门画派大家的山水手卷。

画面清雅疏淡,笔墨精妙,起拍价五百万。

竞价同样激烈,最终被一位来自海外的华人富商以一千二百万收入囊中。

第三件是一套清乾隆时期的白玉十二生肖摆件,玉质莹白,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这套摆件似乎颇受欢迎,竞价一路攀升,最终被一位珠光宝气的贵妇以一千九百万拍下。

她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向周围微微颔首。

顾砚辞默默地看着,听着。

他强迫自己冷静分析:那只梅瓶的釉色确实绝美,但价格已接近市场高位;那幅山水画意境高远,但尺幅略小;白玉生肖雕工虽好,但成套收藏往往溢价过高……他努力回忆着母亲书房里那些专业书籍上的知识,试图将理论运用到眼前的实战中。

紧张感依旧存在,但最初的茫然无措渐渐被一种专注所取代。

林晚意偶尔会低声点评一两句:“这件青花釉里红大盘,发色过于艳丽,火气未褪,是近年高仿。”

“那幅董其昌的字,笔力稍弱,疑是门生代笔。”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切中要害。顾砚辞心中凛然,更加仔细地观察起来。

拍卖会进行过半,气氛愈发热烈。

一件件珍品亮相,又迅速被高价拍走。金钱在这里变成了纯粹的数字符号,每一次落槌都伴随着财富的流动和欲望的满足。

就在这时,拍卖师的声音再次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Lot15,清乾隆碧玉雕灵芝纹如意!诸位请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灯光再次聚焦拍卖台。

两名工作人员这次抬上的,是一个更为宽大的紫檀木托盘,上面覆盖的明黄锦缎被小心揭开。

“Lot15,”拍卖师张振宇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庄重感,他微微侧身,让聚光灯完全笼罩在托盘之上,“清乾隆碧玉雕灵芝纹如意!”

刹那间,整个拍卖大厅似乎都安静了几分。

那柄如意静静躺在深色的绒布上,通体碧绿,色泽深邃而均匀,如同截取了一段凝固的、最纯净的春日湖水。

玉质细腻温润,光线下流转着内敛的光华,仿佛有生命在其中呼吸。

如意首部,一朵硕大的灵芝饱满圆融,层层叠叠的菌褶雕刻得细腻入微,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蜿蜒的枝干如虬龙盘绕,遒劲有力,表面刻意保留的些许天然石纹,更添几分古拙沧桑的韵味。

握柄处打磨得光滑圆润,弧度完美贴合掌心。

“整料雕琢,玉质上乘,翠色纯正,毫无杂色绺裂。雕工精湛,灵芝饱满,枝干遒劲,寓意‘福寿安康,吉祥如意’。经权威机构鉴定,确为清乾隆宫廷造办处精品,曾为某王府旧藏,流传有序。”拍卖师的声音抑扬顿挫,极具煽动力,“起拍价,八百万!”

“好玉!”

“这水头,这雕工,难得!”

“乾隆工,还是宫廷造办处,这分量……”

场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和议论声。

懂行的人眼中都流露出热切的光芒。

这样品相、来源清晰的宫廷玉如意,在市场上已是凤毛麟角。

“九百万!”一位坐在前排、穿着中式褂子的老者率先举牌,声音沉稳。

“一千两百万!”紧随其后的是位穿着考究西装的中年商人,眼神锐利。

“一千五百万!”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从侧后方响起,带着志在必得的意味。

竞价瞬间被拉高,气氛陡然升温。

顾砚辞的目光,从这件如意亮相的那一刻起,就被牢牢吸住了。

他看过详细的拍卖图录,对这件拍品的照片和数据早已烂熟于心。

但亲眼所见,那玉质的温润光泽,那雕刻蕴含的生命力,远非图片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就在昨天下午,他去探望仍在康复中的陈景和院士时,无意间瞥见恩师宽大的书桌上,摊开的厚重文献旁,压着几页散乱的演算稿纸。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6/4836700/1111105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