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9 章 杨卫国要开后宫
杨卫国转身去找了沈老,把李老的事和自己的顾虑一五一十说了。
他心里是真没底,跟这些老人原来待的单位比,自己这厂子终究还是差了些分量,只能听天由命。
沈老听完,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笑了:“别人走不走我管不着,反正我是不走了。”
“你小子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有情有义,吃穿用度安排得妥妥帖帖,我去哪找这么舒坦的地方养老?”
杨卫国没再多说,心里却踏实了不少——有李老和沈老这两位镇场子,就算其他人走了,也不至于塌了根基。
他看得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强求不得。
日子一晃,就到了1978年的初春。京城的风还刮得紧,天寒地冻的,杨卫国却比往常更忙了,忙的事还挺稀罕——选美。
这事得从去年说起,他那会儿就写好了计划书。
他打听到布票快要废除了,这可是个天大的机会,比原计划提前了好几年,多半是眼下经济形势催着走的。
布票一废,纺织品市场肯定要火,他得提前铺路。
于是他就在各个厂子挑拣年轻女工,专挑那些样貌周正、身材匀称的,尤其是身材,要求格外严。
消息传到部里,领导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说他不务正业。
杨卫国嘴上应着,心里却有谱——等将来这事儿成了,他们就知道他的用意了。
前前后后挑了30个人,他还要从中再选出最拔尖的。
田丹和张丽华都纳闷他天天捣鼓啥,却没人往歪处想——要说杨卫国出轨,田丹第一个不信他有这心思。
这天,杨卫国在纺织厂的大训练室里,对着一排站得笔直的女工指点。
“刘依芳。”
“到。”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子答道。
身姿挺拔的姑娘往前迈了一步,落落大方的问道:“杨厂长,您有什么吩咐。”
“你很不错,以后就当领队。”
杨卫国看着她,叮嘱道,“记住,现在你们啥都别想,就一个任务——展现美。服装的美,你们身材的美,明白吗?”
他说着,自己还走了两步,尽量挺胸抬头,想示范“大方得体”的样子:“就像我这样,抬头,挺胸,把自己的身段亮出来,自然点。”
他那走法,带着股硬邦邦的厂子味,跟“美”实在不搭边,底下的女工们忍不住偷偷抿嘴笑。
刘依芳却板起脸,沉声说:“笑什么笑?好好看厂长是怎么走的!厂长是教我们放开胆子,别忸怩,这才是正经事!”
女工们立马收了笑,认真看了起来。杨卫国心里暗赞刘依芳机灵,清了清嗓子:“对,就是这意思。以后每天练形体,练走步,把劲头拿出来,将来有你们露脸的时候!”
他要的不是简单的“选美”,是要让这些姑娘成为活招牌,等布票一废,新款式的衣裳一上市,让她们穿着走出去,那才是最好的广告。这步棋,他得走稳了。
杨卫国让姑娘们开始练习,先是集体走队列,再挨个单独走。
他站在一旁盯着,见好些人脸涨得通红,步子都迈不利索,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旁边的刘东明走过来,低声道:“领导,汽车厂那边有消息了,李老让我务必通知您,明天一定过去一趟。”
“知道了。”杨卫国点头,“你先去忙吧。”
刘东明却没动,又补充道:“刚才……大夫人打电话来,说让您晚上一定回家。”
杨卫国瞪了他一眼:“什么大夫人?说清楚,是田丹同志。”
刘东明憋着笑,没应声,退了出去。
杨卫国收回目光,看向那些还在忸怩的姑娘,清了清嗓子:“停一下。”
姑娘们立马站定,紧张地看着他。
他语气沉了沉:“我知道你们不好意思,但咱们现在做的不是闲事。纺织厂和制衣厂规模都扩了,单是咱们自己厂子的工服订单就堆成山,还得给合作单位做劳保服,制衣厂光车工、印花工、烫工加起来就一千多号人,这摊子多大?”
“选你们出来,是寄予厚望的。”
他扫了一圈,“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居然还有人脸红。要是实在放不开,现在就可以退出,明天我没功夫耗在这上面。”
他看向刘一芳:“你盯着她们,明天继续在这训练室练。后天开始,每天早上到厂里操场上走。我会跟聂书记说,先在厂里大会上走一圈试试。”
“记住了,”他加重语气,“要是还有脸红的、不好意思的、扭捏放不开的,直接回原岗位去,别在这儿耽误事。我过三天再来检查,到时候谁不行,可别怨我不留情面。”
姑娘们被他这话一激,腰杆都挺直了些,刘依芳上前一步:“都听见厂长的话了?从现在起,拿出精气神来!练不好,谁也别想偷懒!”
杨卫国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训练室。他心里清楚,这第一步最难,得逼着她们迈出去——等真把“美”当成工作,当成本事,她们就知道这不是丢脸的事了。
杨卫国赶紧离开了纺织厂的训练室,心里头也犯嘀咕——在那儿待了三天,再不走,厂里指不定传出多少闲话,真以为他在搞什么选美开后宫,那可就说不清了。
一回到主厂区,他就直奔李老的工作室,推开门就喊:“李老,您找我?”
李老正对着一堆图纸琢磨,抬头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小子总算舍得回来了?我听说你跑到纺织厂那边选美去了?咋,想开后宫啊?”
“这都哪跟哪啊?”
杨卫国哭笑不得,“我那是在下大棋!您要是没事,我可就先忙去了。”
“站住。”
李老放下手里的笔,“昨天的论证会你没参加,跟你说下情况。”
“论证会?”
杨卫国精神一振,“是不是汽车的事?”这可是头等大事,他一直记挂着。
“就是汽车。”
李老点头,“昨天是技术论证,都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参加的,就没叫你。吵得厉害,原因也简单——咱们没太大优势。虽说在前驱技术上比国内同行强点,但跟国外比,差得远呢。上面现在也纠结,吵来吵去没个准话。”
杨卫国倒不意外,这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那您觉得,立项建厂的可能性大吗?”
“可能性嘛,总有一点。”
李老沉吟道,“但要说马上建厂,悬。一来国家现在手头紧,二来你这试点的摊子已经铺得够大了,再上个汽车厂,上面难免有人忌惮。”
杨卫国眉头紧锁,仔细琢磨着这话:“您的意思是……有人想摘桃子?”
李老哼了一声:“看来你还不傻。”
杨卫国心里沉了沉——这么一路顺风顺水过来,这次怕是真要栽个跟头了。
这事太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李老,您那儿有相关的资料吗?我想看看咱们的车到底处在什么水平。”
“你要啥资料?”
“就是跟国内的评比,还有跟国外车型的对比数据。”
“有。”李老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一摞文件,“不光这些,还有个他们没怎么提的问题——路的问题。”
杨卫国眼睛一亮,忍不住笑了:“李老,您这想得够远的!我就随口提过一嘴路况的事,您连这个都考虑进去了?”
“搞发动机、搞汽车,能不考虑路吗?”
李老白了他一眼,“车子造出来是要跑的,路不行,再好的车也白搭。这都是连在一块儿的事。”
杨卫国拿起资料,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敲着——汽车的事,比他想的还要复杂。
摘桃子的人虎视眈眈,技术瓶颈、资金短缺、配套设施……哪一样都不是容易啃的硬骨头。他得好好盘算盘算,这步棋该怎么走。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6/4836921/4357907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