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谈妥了?
茶水的热气,袅袅升起。
“余老,按法律来说,在它没有被用于商业用途,没有产生盈利之前,它都算不上侵权。”
李烨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
“它最多,只能算是一份读后感。”
“或者,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叫‘二创’。”
余桦的眉毛挑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对方会是这个反应。
不卑不亢,条理清晰。
“好一个读后感。”
余桦冷笑一声,“我的书,这些年想买影视版权的人,能从你这儿排到三环外去。”
“有大导演,有大资本,开出的价钱,一个比一个高。”
“我都没点头。”
“你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觉得,我会把《活着》交给你?”
这是质问,也是考验。
李烨放下茶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就凭他们想拍的是一个‘故事’,而我想拍的,是一个‘人’。”
余桦的动作一顿。
李烨继续说道:“他们会把福贵拍成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苦难的符号,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英雄。”
“他们会用大量的旁白去解释他的内心,会用激烈的冲突去制造戏剧效果,会用煽情的音乐去催发观众的眼泪。”
“但那不是福贵。”
“真正的福贵,他不懂什么时代,不懂什么符号。他没想当英雄,他甚至没觉得自己有多苦。”
“他只是活着。”
李烨的声音很平静,却字字句句,都敲在了余桦的心坎上。
这些话,正是他创作这本书时,最核心,也最不想被人曲解的东西。
余桦沉默了。
他终于翻开了那份剧本。
他看得很快,一目十行。
院子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哗哗”声,和头顶的蝉鸣。
李烨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喝着茶。
他知道,自己已经把想说的,全都写在了这份剧本里。
那是他闭关多日,和王海山、莫莎反复推敲,呕心沥血的成果。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小时,或许更久。
余桦终于合上了剧本。
他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那一口气里,有释然,有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uc的激动。
“你把福贵最后那头老牛的名字,给删了?”
余桦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李烨点头。
“是的,删了。”
“为什么?”
“因为书里,福贵给牛取名叫福贵,是他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是文字才能承载的余味。”
“但在镜头里,如果一个老人对着一头牛喊自己的名字,那太刻意了,太像一场表演。”
李烨看着余桦的眼睛,一字一句道。
“我想让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在‘演’活着的福贵,而是一个真真正正‘活着’的福贵。”
“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他的乐观,他活着本身,就是最强大的乐观。”
啪。
余桦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石桌上。
他不是愤怒。
是激动!
“好!”
“说得好!”
老人站了起来,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脸上的皱纹都像是舒展开了。
“这才是我的《活着》!”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烨,眼神里再也没有一丝怀疑,全是欣赏。
“版权,我给你!”
“价钱,你看着给,我信得过你。”
李烨站起身,郑重地朝余桦鞠了一躬。
“谢谢余老。”
“别急着谢。”
余桦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我还有一个条件。”
“余老请讲。”
“这部电影,我要参与监制。”
余桦盯着李烨,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不干涉你的拍摄,但我有建议权和最终审核权。我要确保,你拍出来的东西,对得起福贵这两个字。”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被接受的条件。
对于一个剧组,尤其是导演和制片人来说,这等于是请了一尊太上皇。
然而,李烨想都没想,立刻点头。
“求之不得。”
他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您坐镇,是这部电影的荣幸,也是晚辈的荣幸。”
余桦愣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清澈而真诚的眼睛,最终,也哈哈大笑起来。
“好小子!”
“你这个朋友,我交了!”
那个下午,一老一少,就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就着一壶清茶,聊了一整个下午。
从福贵,聊到家珍,再到有庆和凤霞。
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一场酣畅淋漓的交谈,让李烨和余桦成了忘年交。
直到天色彻底暗下,李烨才起身告辞。
余桦亲自将他送到胡同口,拍着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
“小子,好好拍,别让福贵失望。”
“您放心。”
李烨郑重点头,坐上了等候多时的商务车。
车门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开车的红姐透过后视镜,看到李烨脸上难得的轻松笑意。
“看样子,是谈妥了?”
李烨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点了点头。
“妥了,余老会亲自担任监制。”
红姐握着方向盘的手,猛地一紧。
“什么?!”
这消息,比谈妥版权本身,还要震撼一万倍。
余桦是什么人?文坛泰斗,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从不与资本同流合污。
让他点头卖版权已是天方夜谭,更别说亲自下场监制了!
这对《活着》这部电影来说,无异于一道最强的护身符。
“你小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红姐是真的好奇。
李烨睁开眼,眼里带着笑意。
“大概,我们都想让福贵,好好地‘活着’吧。”
红姐没再多问,只是嘴角也忍不住上扬。
她看了眼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剧组那边,下午放了半天假,估计这会儿都休息了,你直接回酒店?”
“嗯,回酒店。”
李烨应了一声。
下午之所以给剧组放假,就是因为他要来见余桦。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谈判,他需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
对他而言,电影的质量,永远排在第一位。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车辆平稳地驶向横店。
李烨靠在窗边,看着京都的万家灯火从眼前流过,思绪却已经飞回了剧组。
《大话西游》的拍摄进度很快,周平和夏安这些主演都很敬业,新找来的苏晓晓也极有灵气,一切都在正轨上。
等这边A组拍完,他就可以无缝衔接,去执导《活着》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7/4837526/502769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