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拥兵百万被赐死,起兵剑指朱元璋 > 第110章 贾诩:请陛下早做决断,逼朱元璋禅让!

第110章 贾诩:请陛下早做决断,逼朱元璋禅让!


皓月当空,清冷如霜。

月光透过湘王府的窗棂,在地面洒下一片破碎的银辉。

这里曾是他的府邸,如今却成了他囚禁旧日自我的牢笼。

朱栢站在窗前,那张曾让无数人畏惧的脸上,此刻却只剩下蚀骨的疲惫。

风中还残留着徐妙云身上淡淡的兰花香气,和他亲口说出的那个词——“嫂子”。

每一个笔画,都像一把淬了毒的刻刀,在他心上反复划刻。

他赢了,赢得了这座金陵城,赢得了整个大明江山。

可当她转身离去,那单薄的背影融入夜色时,他才发觉自己输得一塌糊涂。

他征服了天下,却连伸出手,触碰她衣袖的勇气都没有。

那短短的一寸,是君臣,是叔嫂,是永远无法跨越的血海深仇。

他用力握紧了拳头,骨节因为太过用力而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楚。

这点痛,反而让他混乱的心绪,有了一瞬间的清明。

就在这时,一道鬼魅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是从地面的影子里长出来的一样。

来人身穿玄色官袍,头戴莲花冠,面容笼罩在阴影中,正是大唐不良帅,袁天罡。

“启禀陛下。”

袁天罡单膝跪地,声音沙哑,不带一丝人类的情感。

“陛下”二字,像一根针,刺破了朱栢短暂的失神。

他缓缓转身,脸上的所有脆弱与怅惘瞬间褪去,重新凝结成一块万年不化的寒冰。

“讲。”

他的声音冷得像金陵城外的护城河水。

“金陵城内的奸细,已清理干净。”

袁天罡言简意赅。

朱栢的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碾死了一窝蚂蚁。

袁天罡顿了顿,继续道:“只是……城中那些文武百官的家眷,还有各个藩王的家眷子嗣,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才是他深夜求见的真正目的。

一座城池的归属,不仅在于城墙和军队,更在于人心。

如何处置这些前朝的“遗老遗少”,将直接决定新皇的声名。

是效仿历代开国之君,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还是施以仁政,彰显天恩?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等着朱栢的答案。

朱栢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那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冷静。

他想起了蜀王兄朱椿的惨状,想起了那些忠于他而被朱允炆虐杀的宗亲。

杀戮,是他最擅长的手段。

只要他一声令下,金陵城内,必定会再起一场血雨腥风。

可……

他的目光越过袁天罡,望向窗外那轮孤月。

月光下,隐约能看到远处民居的轮廓。

那里,有无数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百姓,正躲在黑暗里瑟瑟发抖。

他已经让这座城流了太多的血。

“传朕旨意。”

朱栢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严禁麾下任何士兵,以任何理由,侵扰金陵百姓,抢掠财物。违令者,斩。”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声音更冷了几分:“至于那些官宦家眷、藩王子嗣……圈禁府中,派人看守,没有朕的命令,不得踏出府门半步。胆敢作乱者,同罪。”

不杀,但也不放。

这便是他给出的答案。

既要安抚民心,展现自己并非嗜杀的暴君,也要将这些潜在的威胁牢牢攥在手里,让他们成为日后掣肘各方势力的筹码。

“喏!”

袁天罡低头领命,身影再次化作一道轻烟,消失在黑暗中。

房间里又恢复了死寂。

朱栢踱步回到桌案前,看着上面堆积如山的文书。

这些,都是金陵城的府库账册,官员名录,城防图……

代表着他如今握在手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可他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喜悦。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甲胄摩擦的金属撞击声。

“陛下!”

亲兵在门外禀报,“项羽、白起、冉闵、霍去病……十位将军,并军师祭酒贾诩大人,在外求见。”

朱栢眉梢微挑。

这个时辰,他麾下最核心的武将和谋士联袂而来,所为何事,不言自明。

“让他们进来。”

门被推开,混合着血腥、汗水与铁锈味的阳刚气息,瞬间冲散了房间里残留的兰花香。

以项羽为首的十大战将鱼贯而入,他们身上还穿着染血的战甲,煞气腾腾,刚从修罗场走出来。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狂热,看向朱栢的眼神,充满了崇拜与敬畏。

在他们身后,是一个身着青衫的文士,身形瘦削,面容普通,唯独那双眼睛,深邃得如同古井,不起半点波澜。

正是毒士,贾诩。

“末将(臣),参见陛下!”

十一位文武重臣,齐齐单膝跪地,声震屋瓦。

“平身。”

朱栢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

项羽性子最急,站起身便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金陵已下,您什么时候黄袍加身,咱们什么时候传国玉玺取来?俺已经等不及了!”

“不错!”

霍去病意气风发,接口道,“陛下,燕王朱棣也已称帝,此等乱臣贼子,末将请命,愿率三千铁骑,直捣燕京,将他的人头取来献给陛下!”

此时,朱棣等联军,已经兵败,联军败北在即。

一众武将纷纷附和,言语之间,恨不得立刻就为朱栢扫平天下。

他们是纯粹的军人,是朱栢手中最锋利的刀。

在他们看来,胜利之后,就该是论功行赏,享受战果。

然而,贾诩却一直沉默着,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了,他才缓缓上前一步。

“陛下。”

他的声音很轻,却瞬间让喧闹的房间安静下来。

“金陵城虽已攻破,但陛下的大业,才刚刚开始。”

贾诩微微躬身,目光直视朱栢,那眼神深处,闪烁着智慧与冷静的光芒。

“如今,主弱臣强,朱元璋虽然被囚禁于奉天殿,但他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余威尚在。金陵城中的百官,嘴上不说,心里想的还是他这个‘太祖高皇帝’。”

“北平的燕王,虽然兵败,但若是退守河北,虎踞幽云,手握大明最精锐的边军,自立为帝,更是摆明了要与陛下一争高下。”

“其余各地的藩王,名为观望,实则各怀鬼胎。他们此刻,都在等着看,看陛下您,究竟是能定鼎天下的新君,还是昙花一现的逆贼。”

贾诩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眼下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局势下,所隐藏的致命危机。

原本兴奋不已的众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凝固,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贾诩没有停下,他的声音愈发沉重:“陛下,如今之计,万万不可再等!”

“您必须立刻做一件事,一件足以昭告天下,定鼎乾坤,让所有宵小之辈,都不敢再有任何妄想的事!”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一字一顿地说道:“请陛下,立刻颁布登基传位诏书!”

“让朱元璋……禅让!”

轰!

“禅让”二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

自古以来,皇位更迭,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血腥的政变。

逼迫在位的皇帝禅让,而且还是逼迫开国太祖朱元璋禅让,这是何等惊世骇俗,何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项羽等武将虽然桀骜,此刻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想的是杀了旧主,拥立新君。

冉闵眉头紧锁,这个沉默寡言的杀神,也忍不住开了口,“逼迫皇上禅让?这……这岂不是要让陛下背上千古骂名?”

“骂名?”

贾诩冷笑一声,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不屑与嘲讽。

“冉将军,自古成王败寇。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陛下登临九五,谁敢说半个‘不’字?”

“如今,我们最缺的,不是兵马,不是地盘,而是一个‘名’!一个名正言順的‘名’!”

他转向朱栢,再次深深一揖。

“陛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您现在是湘王,即便攻下了金陵,在天下人眼中,您依然是‘反贼’。只有让朱元璋亲笔写下禅让诏书,昭告天下,您才是大明朝独一无二、名正言顺的皇帝!”

“到那时,燕王朱棣,便从与您争位的皇子,变成了反叛新君的逆贼!天下的舆论,各地的藩王,都会站在您这一边!”

“迟则生变!晚一天,这天下,便多一天大乱的风险!恳请陛下,早做决断!”

贾诩说完,便深深拜伏于地,不再言语。

房间里,死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年轻身影。

他当然明白贾诩的意思。

这确实是眼下最好的破局之法。

既能兵不血刃地解决掉朱元璋这个最大的政治符号,又能将朱棣直接打成反贼,在道义上占据绝对的制高点。

只是……

禅让。

他想起了那个老人。

那个曾经手把手教他骑射,带他微服出巡,在他惹祸之后一边骂他“混账”,一边又替他收拾烂摊子的朱元璋。

如今,他却要亲手将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帝王,彻底踩在脚下,让他受尽此生最大的屈辱。

一丝复杂的情绪,从他心底一闪而过,但瞬间便被无尽的冰冷所淹没。

从朱椿兄被吊上城门的那一刻起,他们之间所有的温情,便已经烟消云散了。

剩下的,只有不死不休。

“笃。”

最后一声轻响落下。

朱栢站起身,缓缓走到大殿中央,俯视着脚下这片被月光照亮的土地。

“贾诩。”

他开口,声音平淡得听不出任何情绪。

“臣在。”

“拟诏。”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0/4840992/442362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