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七零首长同志,当你家军嫂包吃住吗 > 第168章定居京城

第168章定居京城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顾秋月精心准备的红枣茶上,氤氲的热气带着淡淡的甜香,她轻手轻脚地将茶盏放在李婆婆房门外的小几上,心里还惦记着昨夜听到的那段忧伤的乡音小调。

门吱呀一声开了,李婆婆披着外衣走出来,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精神尚可,看见门口的茶盏,她微微一怔,眼中闪过暖意:“秋月,总是这么费心……”

“早上泡多了,想着您可能爱喝。”顾秋月笑得温婉,绝口不提昨夜的事。她搀着李婆婆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今儿天气好,秦夫人约我们去前门大街逛逛,听说瑞蚨祥新到了一批苏杭的丝线,花样很是别致。”

李婆婆的手下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眼中泛起期待又犹豫的光:“这……太麻烦人家了……”

“不麻烦的。”顾秋月柔声道,“秦夫人是时屿首长家的,研究民俗文化,特别喜欢刺绣,一直想找个懂行的请教呢,她说您要是得空,正好一起去看看。”

这话说得巧妙,既给了李婆婆面子,又减轻了她的心理负担,老人果然松动了,迟疑着点头:“那……那就去看看吧。”

前门大街上人来人往,八十年代初的京城处处透着新气象,秦夫人是个约莫五十岁的知识女性,穿着得体的确良衬衫,梳着整齐的发髻,一见李婆婆就亲切地挽住她的手:“李大姐,可把您盼来了,早就听时屿说您绣活好,今天可得好好请教请教。”

李婆婆被她的热情感染,腼腆地笑着:“不敢当,就是些乡下把式……”

三人边走边聊,从街边的古建筑聊到民间工艺,秦夫人学识渊博却毫不卖弄,李婆婆渐渐放松下来,话也多了起来。

瑞蚨祥里,绸缎丝线琳琅满目,李婆婆一进门就被吸引住了,手指轻轻抚过一匹匹流光溢彩的缎子,眼中闪着久违的光亮,店员见她是个懂行的,热情地介绍新到的丝线。

“这是杭纺的,这是苏绣的……”李婆婆捻起一束丝线在指尖搓了搓,竟然准确地说出了产地和特性,“这苏绣的线染得是好,色泽鲜亮还不易褪色。”

店员惊讶道:“老人家好眼力!”

秦夫人更是连连称赞:“李大姐真是行家啊!”

顾秋月在一旁看着,嘴角含笑,这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外,忽然定住了。

街角处,两个熟悉又狼狈的身影正在拉扯。

陈向松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头发乱蓬蓬的,正和一个穿着廉价印花衬衫的女人争抢一个掉在地上的包子。

那女人——虽然憔悴了许多,但顾秋月一眼就认出是白小莲。

“你还有没有出息,连个包子都抢不到。”白小莲尖声骂道,脸上是掩不住的刻薄和怨气。

陈向松一把推开她:“要不是你非要买那雪花膏,能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两人当街撕扯起来,引来路人侧目,顾秋月静静看着,心中竟无波澜,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闹剧,前世今生的恩怨,在这一刻真正尘埃落定。

她淡淡转身,继续挑选丝线,将那两个身影彻底抛在脑后。

逛完街回来,李婆婆脸上带着久违的红光,甚至主动拿出新买的丝线比划。

傍晚时分,院门吱呀一声推开,谢时屿提着行李袋回来了。

“怎么提前回来了?”顾秋月惊喜地迎上去。

“明天有个会,今天先回来准备。”谢时屿放下行李,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眼里带着笑意,“正好,有几个好消息。”

他取出几份文件:“出版社想聘你做特约编辑,外语学院请你去兼课,还有个新成立的外事服务部门,听说你外语好,也想请你去。”

顾秋月接过文件看了看,轻轻放在桌上:“我都想好了,还是做自由职业吧,写写书,做做翻译,时间自由,能多陪陪孩子和李婆婆。”

谢时屿挑眉:“确定?这些单位待遇都不错。”

“确定。”顾秋月微笑,“现在稿费涨了,翻译的活儿也接不完,收入不比上班差。再说……”她看向正在教双双认丝线的李婆婆,“家里更需要我。”

谢时屿握住她的手:“你想清楚就好。不过……”他压低声音,“有件事还得你帮忙——我几个老战友退伍了,想创业但不会写材料,你能不能……”

“当然可以。”顾秋月眼睛一亮,“正好我认识几个报社的编辑,还能帮他们宣传宣传。”

夜深人静,顾秋月检查门窗时,发现李婆婆房门边的小几上放着一方崭新的手帕,她拿起一看,竟是白天买的素缎上绣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树下三个小小的人影——分明是她和双双、华华。针脚细密传神,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情。

顾秋月握着手帕,心中暖流涌动,她轻轻推开李婆婆的房门,想道声谢,却见老人已经睡熟,枕边还放着没做完的绣活,那是一幅更大的绣品,刚刚勾勒出远山的轮廓。

月光下,李婆婆的睡颜安详,嘴角却抿着一丝说不清的惆怅,仿佛梦中还在惦念着遥远的故乡和未了的心事。

顾秋月悄悄带上门,心想:这方手帕是感谢,是接纳,但那幅远山绣品,又藏着怎样未诉的故事呢?

回到书房,谢时屿还在灯下整理会议材料,见她进来,他放下笔,伸手将她揽入怀中。顾秋月将手帕轻轻放在桌上,依偎在丈夫肩头,窗外月色正好,将相依的身影投在窗棂上。

“李婆婆的心结,总会解开的。”谢时屿低声道,温热的手掌轻抚她的发丝,“就像你当初帮我那些老战友写材料,牵线搭桥,如今他们的养殖场和修理铺都红红火火,有些事,急不得,但总会越来越好。”

顾秋月点头,想起如今李婆婆眼中重现的光彩,想起秦夫人由衷的赞叹,更想起那幅未完成的远山绣品——那或许不仅是乡愁,更是一段等待被聆听的过往,而她有的是耐心,用这个家的温暖,一寸寸照亮老人心底的角落。

墙外传来隐约的汽车声和人声,双双和华华在隔壁睡得正熟,顾秋月握住谢时屿的手,十指相扣。

这个家,正如院中那棵枣树,历经风霜雨雪,终将根深叶茂,亭亭如盖,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似水流年中,继续温暖绵长地书写下去。

(全文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2/4842783/1111099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