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寄信
清晨的微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温柔地洒在书桌上,顾秋月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探手到枕头下,指尖触碰到那方方正正、带着她体温的牛皮纸信封,心尖也跟着微微一颤,“青梧”两个字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像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承载着她沉甸甸的希冀与一丝初生牛犊的忐忑。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汲取了窗外梧桐的韧劲,眼神重归沉静坚定。
来到学校,秋日燕园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微凉,带着落叶和书页特有的干燥芬芳,高大的梧桐树舒展着枝叶,叶缘已悄然镶上一圈浅金,在晨光里闪闪发亮。
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字正腔圆地播报着早间新闻,内容提及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抱着书本的学生们步履匆匆,汇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蓝布褂、军绿色挎包仍是主流,但偶尔也能瞥见大胆的格子衬衫和略显夸张的喇叭裤边角,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小石子,无声诉说着悄然的变化。
顾秋月夹着书本,脚步轻快,路过那棵曾给她灵感的、叶镶金边的标志性梧桐时,她驻足片刻,仰头望了望,仿佛从那份挺拔中汲取了更多勇气,然后,她目标明确地走向那个墨绿色的邮筒,小心翼翼地将那封寄托着“青梧”初啼的信投入其中。
听着信件落底的轻微“啪嗒”声,她心头悬着的石头仿佛也落了地,随即又被一种新的、等待的微痒感替代,她甩甩头,融入奔向教学楼的人流。
经济系的课堂里气氛热烈,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站在讲台前,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声音洪亮地剖析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初步构想,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有力的线条和公式。
顾秋月坐在前排,手中的钢笔飞快移动,娟秀的字迹铺满笔记本,她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关键点。课间休息,讨论声立刻炸开了锅。
“我看这思路对头!”旁边一个戴着眼镜、声音洪亮的男同学陈涛拍了下桌子,他是系里有名的“改革急先锋”,“如果把农村的土地分给个人?农民积极性上来了,产量一定会蹭蹭涨。”
他对面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神情稳重的女生李芳则微微蹙眉:“陈涛,你这步子迈得也太快了,计划是根本,市场调节只能是辅助补充,得慢慢来,不然乱了套谁负责?稳定压倒一切。”她的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谨慎。
顾秋月没有加入争论,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空白处记下几个关键词,不同的观点碰撞,在她脑海中激荡,让她对正在翻译的一份关于东欧经济改革的内部参考材料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下午没课,顾秋月熟门熟路地溜进了文学系的大阶梯教室后排,讲台上,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正讲到动情处,他挥舞着手臂,声音抑扬顿挫:“……伤痕文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揭露,它更深层的是呼唤人性的回归……”
顾秋月听得心潮澎湃,那些文字的力量,直抵人心最深处,让她对文学的社会责任有了全新的认知。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里自己那份投稿小说的草稿,思考着如何将燕园里观察到的鲜活人物和时代变迁的脉搏,也融入自己的笔端。
她注意到前排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气质沉静的短发女生,笔记本摊开,笔走龙蛇,记录得异常专注认真。顾秋月默默记下了她的侧影。
图书馆是顾秋月的另一块重要阵地。她先是熟练地查找着教授课上延伸提到的几本经济学论著,一张薄薄的稿费单被当作书签夹在其中;接着,她轻车熟路地拐到自然科学阅览区,目光扫过书架,最终停留在几本新到的《无线电》和《科学画报》上;她抽出一本,找到介绍国外“微型化集成电路”和“便携式通信设备”最新进展的文章,眉头微蹙,努力理解着那些对她而言如同天书般的术语,“晶体管”、“集成电路”、“信号传输”……
虽然艰涩,但她强迫自己啃下去,脑海中闪过谢时屿偶尔带回家那些满是专业术语的军事科技材料草稿,她掏出随身的小本子,吃力地记下几个关键概念和产品名称。“翻译的准确性,就在这些细节里。”她默默给自己打气。
傍晚,顾秋月提着保温桶走进病房,夕阳的金辉洒在洁白的床单上。
谢时屿正倚着床头,腿上厚重的石膏依旧醒目,但气色红润了许多,手里拿着一份军校的内部简报在看。
听到脚步声立即抬头,见是她,眉眼舒展开来,似乎还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他立即放下报纸,“回来了?今天课上怎么样?”声音温和,带着关切。
“挺好的,大家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顾秋月一边拧开保温桶盖子,浓郁的鸡汤香气弥漫开来,一边简略说了课堂见闻,她盛好汤递过去,看着他用没受伤的右手小口喝着,心里踏实不少。
“信寄出去了?”谢时屿抬眼问。
“嗯。”顾秋月点头,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泄露了一丝紧张。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谢时屿放下碗,用指腹轻轻蹭掉她脸颊不知何时沾上的一点墨迹,“就当是练笔,写着开心最重要。”他的安慰朴素却有力。
顾秋月心头一暖,忽然从书包里掏出另一个笔记本,翻到一页:“昨晚……又有了点新想法,想写个短篇,关于我们胡同口那个总爱在槐树下讲古的张大爷,和他那个考上大学却想放弃学籍去南方‘闯一闯’的孙子……”她声音轻柔地念了一段自己捕捉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对话。
谢时屿安静地听着,他对文学技巧一窍不通,但顾秋月笔下那份对市井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人物内心的揣摩、以及字里行间对“变革”与“守旧”碰撞的思考,让他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真实的温度。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2/4842783/1111108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