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 第120章 恩宠有加

第120章 恩宠有加


建业城

这是孙权在金陵旧址石头山上砌城建造的一座军屯之所,后来迁都于此并改名为建业,寓意“帝王建功立业之地”。

此时的建业城吴王宫议事大殿里,气氛沉重,好似阴云盖在了殿中每个人的头上。

殿中的众人神色也不尽一同,有的人风平浪静心怀嘲讽,有的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有的人神色晦暗心情沉重。

而主座上的吴主孙权,脸色黑的能滴出墨水。

“啊!老贼!”

碧眼的孙权猛然站起,拔剑朝前大力地挥砍,桌案瞬间碎裂成了两半。

“曹贼欺人太甚!”

“张文远!孤誓杀汝!”

这个仇太痛了,更痛的是北方对他极致的侮辱!

鲁肃心中叹气,当年他承周郎之顾,加入了江东阵营,孙权的优秀表现也让他对孙氏极其看好。

然而,天幕上发生的后事让他有些瞠目。

这绝不是吴主的水平啊!

“主公,莫待!”

一向能忍辱负重的孙权此时的脸色极其可怕,他完全没有以往的样子,冷眼对去:“鲁子敬,你什么意思?”

鲁肃摇了摇头,起身朝着孙权拱了拱手,道:“主公,敢问今夕何年?”

“合肥之战与逍遥津之战又是何年?”

“既然事情尚未发生,何必因此动怒?”

“而您提前知晓了未来的祸事,岂能不会加以提防?”

“此乃主公之幸也!”

听闻鲁肃相劝,孙权面色稍缓,心底却仍有一团气郁结难平。

天幕可不止他们江东可以看见,彼时诸夏的各方势力,怕是都知道了江东的丢人事儿。

孙权一想到人们的嘲讽,不禁痛苦的闭上双眼。

没脸见人了!

“哈!原来江东的水平就这儿啊?”

“哈哈哈,文远只需八百人就杀得江东丢盔弃甲!”曹操笑得很开心,有一种赤壁之仇得以大报的畅快。

笑着笑着,曹操的嘴角就弯了下去,一想起赤壁往事,就忆到了心中最难以揭开的耻辱。

想起伴自己一路起家的郭奉孝、荀文若,曹操脸上的苦涩更添几分酸楚。

不听奉孝之言,他宛城大败。

没有珍惜奉孝,河北苦战无捷。

不听文若之言,赤壁大火烧断了他统一的梦。

就连文若之死他都无法挽回。

“当初孤悔不听文若之言啊!”

众人听见曹老板忽然来的伤感,知道主公又在想荀令君了,一时也不好开口。

“哈哈,孤失态了!”曹操调整好状态后,笑着面向众人说道:

“孤对讨董先锋孙坚的猛虎之姿记忆犹新,也忘不了孙策的霸王风姿,在江东搞得风生水起。”

“可怜孙氏一门两代人的霸业,到了孙权手中居然落寞至此。”

众人附和着哈哈大笑,“合肥十万送人头,后世人一点情面都没给孙权留啊!”

“就是就是,太讽刺了吧,哈哈哈。”

若是孙氏父子还在,以他们之姿,张辽将军怕是只能冲阵一次,就会被人亲率精锐,迎战包围。

也不对,若是孙氏父子仍在,主公怕是未来也不会留下如此小看人的锦囊妙计。

就算没有孙坚孙策,周瑜在场的话,撤退时也会布置疑兵戏弄张辽,而且撤退路线定然多次复查,光断桥之事都不会发生,依周郎之性,一座桥都不够。

哪怕是鲁肃本人在场,逃之夭夭后也会劝解孙权,北上之路并非合肥一处,相忍谋国,不求一时,以待后事,总不至于让吴侯落得个抱头痛哭吧?

等等,这几个人都不在场,孙吴最有格局和谋略的人都没来,他们莫不是步入了孙策后路?

嘶~~

浮想联翩后的众人顿感唏嘘,仿佛已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曹操面带微笑,示意众人安静,随后看向张辽,温和的说道:

“文远啊文远,你这一战真是打出了我曹操阵营的威名,青史都将因你此功而浓墨闪耀!”

“诸位,来!我们共举杯为文远贺!”

“为文远将军贺!”

张辽面色酡红,还没开始喝已经半醉了:“诸位,请!”

出身塞北的张辽一饮而尽。

未来的功绩让他狂喜了一阵后,心底又无端盖上了层阴云。

他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老上司吕布,以及老乡关羽。

吕布天下无双的威名诸夏人人皆知,所以走到哪都要被群殴,没人觉得这不对,吕布本人也没觉得哪不对。

关羽威名紧随其后,猛将踏营,阵斩敌酋,所以有关羽驻军的地方,相邻军镇都会安排极为优秀的将领和重军屯守,这就是尊重。

现在好了,逍遥津战役还没发生,他都没立这功,便让天下人尽皆知。

这以后他领兵作战,不得享受老上司和老乡的待遇啊?!

......

威震江东?张辽止小儿啼哭?!

这两者单挑一个都是对武将最大的认可,因此公事堂里的众将只有羡慕的份儿。

“大丈夫提刀上马,所求的不就是建立不世奇功,报君恩、名千古吗?”赵云眼睛发酸。

黄忠则是脑袋低垂,心底羞愧。

咋办嘛?到底咋办嘛!

好像就他一个人之前在长沙驻军时候,还觉得江东士兵不错,孙吴将士有劲卒之风。

他是不是被荆州风土的狭隘给限制了眼界?

嗯,一定是这样的!

当年单枪匹马闯荆州的刘表,最后也落得个昏聩不知事。

他肯定是被水土影响了!

关羽和众人不一样,脸上尽是笑意,一点也不羡慕:

“此战也不全是吴侯怯弱,吴兵不堪之过。”

“复盘全局,无不见文远果敢应战,激励士气,随后先发制人压阵敌军,撤退时候还不抛弃同袍,辗转营救。”

“文远差矣?”

“不,某家看来:文远此战之功,尽赖其身!”

「在现代逍遥津遗址公园里,还有一道著名的景点,名为:藏舟浦。

天下三分血战秋,张辽凿浦暗藏舟。

根据记载可知,逍遥津的断桥是张辽让人提前拆的,而拆桥的人马则是吴军来之前就提前藏好的。

也就是说,张辽看似仅凭个人勇猛取得的大果,背地里做出的战略部署一点没少。

每一个能登上武庙,成为传世名将的优秀统帅,纵然身处困境,也能精准把握住倏忽即逝的战机。

张辽便是抓住了那仅仅一丝可能的机会,成就了此番万世之功。

对于此战之功,李典等人“顾君计如何耳”,承认两次出兵都是张辽部署的。

曹操得知后,“太祖大壮辽”,加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本人亲至合肥,沿途走了一遍张辽奋战过的地方,史书载:“每到一处,太祖叹息良久。”

到了高祖时期,曹丕本人对老爹留下的这群元从文武很是看重,一登基就封张辽为晋阳侯。

黄初三年,孙权臣而复叛,曹丕遣张辽攻之。

彼时的张辽已经重病缠身,仍拖着病躯击败了吴军。

不久后病逝南方,曹丕悔恨交加,“帝为之流涕,悲痛莫绝”,追谥刚侯。

后来逢曹仁、贾诩等人病逝,曹真曹洪逐渐年迈,元从之臣几乎掉落时,

曹丕更是怀念这些叔叔伯伯们了,他是这样追念张辽之功的,“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国之爪牙矣”。

从义随吕布至死,到加入曹魏受两代人恩宠有加,立多次不世奇功的张辽,这一生足可称得上壮哉!」

——

(今日四更,晚上还有一更,真诚求免费催更小礼物ฅ^•ﻌ•^ฅ)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148/4422090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