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 第101章 参考文献司马师

第101章 参考文献司马师


秦朝时期

嬴政满脸的问号,瞪大了眼睛望着天幕上他熟悉又陌生的字。

朕的赳赳老秦,几代人的努力下才成就的大一统王朝,居然只需要三年就能玩完了吗?

逆子扶苏!

不对。

胡...胡亥?

下意识的又要去责怪扶苏的嬴政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胡亥怎么是秦二世?

我不明白!

(奉化口音)

我不理解!

嬴政满心的惊疑,天幕上赤裸裸的字落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胡亥行十八,大秦的皇位传承怎么也落不到他来。

就算扶苏真的让他失望透顶,后面亦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啊!

怎么说也轮不到皇十八子登大宝!

嬴政期待已久的看到大秦万世万年的画面终究没有出现,而且胡亥还败光了大秦的基业。

本来,在观看了天幕上那么多的朝代后,他的底线已经在一步步的下降了,只求大秦能有邦周般的天命凤凰,来个七八百年就行。

“赵高!!!”

嬴政暴怒道,赵高身为胡亥的老师,胡亥能够登基绝对会有他的助力。

尽管天幕并未直言大秦灭亡的原因。

“胡亥为何会登基?”

“陛下...”赵高的老屁股猛然一颤,面对着嬴政带来如深渊般的压力,强梗着脖子瑟瑟道:

“您迟迟未定太子,说不定是您未来选择了胡亥公子呢?”

“胡亥?!朕无论如何也不会选十八子胡亥登基!”

嬴政语气漠然,皇十八子顽劣成性,咸阳城里谁人不知。选择这样一个皇子就是对大秦的不负责。

被吓得直哆嗦的赵高心底也很光棍,未来之事他怎么知晓,再说了,秦朝奋六世之余烈不就是为了灭七国成一统吗?

胡亥登基,灭了最后一国,正好团团圆圆了。

汉太祖时期

天幕飘过的弹幕让刘邦微微一愣,旋即又是十分洒脱的道:

“四百年大汉的天命吗?乃公已经很知足了。”

“好孩子,既然没有挽救得了大汉的天下,去做一救济百姓的医者也好。”

刘邦眼底满是欣慰,对刘协的表现谈不上大力支持,但对汉朝还算体面的落幕还是满意的。

四百年,真不短了,乃公的大汉只要比大秦长,那就是胜利!

甘露殿中

刚刚还笑嘻嘻,甚至有心情打趣赵匡胤的李世民有些沉默,在天幕上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大唐的结局,那种心情和奇妙的体验不知道该怎么言说。

“节度使?藩镇?”

唐承隋制,在边关重要之地设置军镇,总管地方者称使持节,这便是节度使。

李世民不能理解,节度使常有轮换,且任命与调防皆由中央令出,怎么会失控了?

“陛下,唐末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儿了,还请勿要多有伤悲!”杜如晦见到贞观天子蹙眉思考的模样,劝慰道。

“纵然是秦皇汉武那样的皇帝,也管不了身后之事。”

老房点了点头,向着上首的天子,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或许,后世的大唐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意外。”

其余人也是如此的点了点头,以目前来看,节度使制对大唐的统治只有利。

唐疆域广泛,且多数土地人烟稀少,未能得到充足开发,节度使对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此三人在正史上记载下的行为,怎么说都算得上行迹可疑。」

「马韶、程德玄作为赵二的亲信,他俩的行为也更能说明赵二对赵大之死显然是有心理准备的。」

「即便是赵二对皇帝的暴毙没有预料,王继恩作为宫廷宦官和宫外的赵二有所牵连,也能证明当时赵光义对开封府的布局多么深入。

赵大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王继恩的出现,基本可以确定赵大的枕边已经成了赵二的了。」

「还有不少说法是说赵家兄弟关系极好,兄弟二人私下蜜里调油,传位兄弟也不是没有可能。

甚至在正史里,赵匡胤统治后期,贬斥了赵普,更是成为了这一说法的强力佐证背景。」

李二哈哈大笑,这种说法他压根就不信,若这般说,他父亲还加封他为天策上将呢。

在外人眼里,是不是也可以说成为秦王铺路?

“哎,忆昔太原时...”

当时年少,兄弟情深......

「赵普,赵匡胤之心腹文臣,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也就是文盲。

在正史记载中,赵普多次劝解赵大削弱晋王势力,如反对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掌握兵权,打击朝中贿赂赵二幕僚的人,甚至他还公然打杀过赵二的幕僚。

符彦卿,天雄军节度使,三个女儿俱为皇后,此人历经四朝不倒,可以说是乱世中的常青树,军阀里的天才投资人。

他的女儿嫁给的赵二,也可以说其中有赵大的授意,目的是为了拉拢天雄军。

其中,依然可以参考司马师。」

三国时期

“为什么一直参考兄长呢?”司马昭心有不解,自己兄长为何屡屡被天幕点名。

司马师笑而不语,没有和傻弟弟多说什么。

他自个的心底已是有了答案,天幕是在暗戳戳他娶妻心思不纯。

「正史中还这样记载过,登基之后赵二召回了被贬在河阳的赵普,问他当时太祖询的传国之事。

赵普对曰:

“太祖已误,官家岂能再误邪?”

明清以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段记载讲的是赵普私下多次劝过赵大立储传位之事。

根据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火药味再看正史,开宝二年赵普被罢相失势,初看确实很像是在为赵二铺路。

可再去翻看一下乾德年间到开宝年间赵普做过的事儿,他的失势全是自己作的。

原先谦逊有礼的书生逐渐变成了猜妒擅权的政客,赵匡胤罢免赵普去河阳时,还为他加封了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未免没有让赵普反省的意思。」

北宋初年

一直看戏的赵普坐不住了。

被掺和进了官家的家事不说,最重要的是他的未来犯了官家的忌讳:

争权夺利!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148/442209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