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虎父犬子乎?
「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艳照门”男主!」
「北宋第二位皇帝,野史常客、绝命毒师」
「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车神皇帝」
「凭一己之力葬送了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丰厚家底和一统希望」
「更是在高粱河之战中,不顾自己的十万大军,驾着驴车逃跑,从北京西直门一路漂移到了河北涿州
喜得高粱河车神称号」
北宋初年
赵匡胤面色阴沉,脸上好像能滴出墨水出来。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望向长子赵德昭,眼中尽是失望之意。
这个儿子果真是不成器的很,看来俺要认真考虑一番娘娘的话了。
再一想起后世子孙做出的种种荒唐事,赵大更觉得娘娘的话有理了。
乱世之中,天下未平,兄终弟及果然是一个好选择。
“唉!”赵匡胤饶是一叹,把着玉斧在桌案上嘎吱吱的砲画。
十万大军啊,这是什么概念。
大汉十万精锐就是全部家底了。
大宋承继先朝的厉兵秣马还有他赵大登基后的努力,攒了多久才能攒出来十万精锐。
他敢打包票,这十万大军定是南征北战,风雨里滚出来的真金子。
就这么被皇帝抛弃了?
好家伙,感情赵构那畜生还是遗传的啊?
赵大心中戚戚,老子一时英雄,怎么生出这样的怯战蜥蜴。
殿中侍立的群臣心中惶惶,天幕几言几句便透露出赵匡胤虽然大业未终,却留下了足以完成大业的家底。
就是接班人有点不太行了。
试问群臣,谁不想成为开辟新大一统王朝的勋臣?
赵德昭方才出阁没几年,正被老爹安排在衙门里历练,看到此处,人都麻了。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天幕上的宋太宗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一样。
他爹一根盘龙棍,打下天下四百军州的硬汉子。
我赵德昭,居然是个虎父犬子?!
一旁的赵光义收拾了一下心情,将多余的表情抹去,旋即一脸真诚的望向赵大:
“兄长,弟弟愿往大名府作一番事业,为兄长分忧!”
赵匡胤不动声色的睨了一眼这个亲弟弟,手搭在他的肩上拍了拍:
“你有这份心就好。”
他向来是知晓自己弟弟本事的,但还是口头领了心意。
赵光义低头恭顺模样,瞥到了赵大手里还攥着的玉斧,反正话也表完了,便从善如流的回到了自己位置。
自家兄弟,他这个做大哥的,心里能不清楚?
赵大并不太指望得上赵二,他能在军略上帮什么忙。
先前老二给他说国都在德不在险,已经让靖康耻狠狠的打了脸。
若是都城洛阳,以三会形式,撑到勤王军赶来还是可以的。
宋太宗时期
赵光义脸直接一抽,憋了半天,怒吼一句:“野史!这是对朕最大的侮辱!”
“若不是那群武官当日不照办朕的旨意,高粱河之战岂能输得这般惨痛!”
文德殿上,众人不动声色,心中窃窃:官家,要是真全听了您的话了,怕是一个人都回不来了吧?
「斧声烛影,让人们对他的皇位合法性一直存疑」
「上位后,更是逼死侄子,害死亲弟,吓疯儿子」
「道德更为败坏的是当众强奸了小周后,并拍摄了不堪入目的照片进行留存欣赏」
「成为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一起“性丑闻”」
赵光义的脸色猛然一喜,随后极快的掩饰下去。
一声嚎哭声在这大宋政殿的文德殿上陡然响起,“兄长啊!”
“弟弟若是碍了眼,您只需下一道诏书,弟弟带着娘娘和廷美回老家便是。”
“呜呜呜......”
文德殿上的大臣脸色也僵住了,他们对天幕上的八卦和历朝历代的得失、故事很感兴趣,可这般的皇家秘辛,是真不想听啊。
甚至,众人还不动声色的向后挪了挪位置,将出阁的大皇子列的特别明显。
宫人内侍们更是瑟瑟发抖,人都麻了。
官家不会杀人灭口吧?
刚才记下的文字要不要全烧掉?
“害了侄子、弟弟?”
“还吓疯了儿子?”
虎毒尚不食子,天家亦有亲情存。
当然,千古半帝除外。
赵匡胤现在迟迟未能决定继承人,便是因为乱世未定,传子的不确定太大了,而且他就德昭一个孩子出阁了,其他的孩子还太小。
万一他像五代的其他皇帝一样,在某次出征中不幸暴毙,传子的下场无异于又一个短命王朝罢了。
娘娘曾给他说,兄终弟及。
他也是在考虑罢了。
德昭方才出阁没多久,多历练历练,看看孩子的本事。
他自问还算年轻体壮,就算再等几年,试试其他孩子也行。
所以,心里没个底儿的赵匡胤一时间竟显得迷茫起来。
我该冲着谁发火?
这也是行伍出身,向来大开大合的军汉子难得的没有第一时间动怒的缘由。
他自己现在都还没确定继承人谁也。
不过,天幕上对宋太宗一句句的调侃,还有赵光义音调渐渐拔高的泣声环绕,他的心情也说不上是好。
“老三,先起来吧。”
赵大,虽然人们常这样叫他,但上面还有个胞兄,按照序齿,赵匡胤是老二,赵光义是老三。
“陛下,兄长啊!臣弟一向侍您若父,何至于此啊?!”
“咚咚!”
赵光义好清脆的脑门,愣是给这宫砖磕出清响来。
“先起来。”
按耐住性子的赵匡胤习惯性的摸了摸腰间的玉斧,“你要是没有亏心的举动,就不要一直跪在那里了。”
“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尽是丢皇家威仪也。”
赵光义见到兄长摸斧头的动作便是不哭了,心中一怵,立马老实的站起身来。
肩膀仍是在抖擞着。
这就是老戏骨!
「他被子任先生评价为:“不知兵”、“终不省”、“但无能”、“不择手段”、“小人之言”」
「也被后世网友戏称:“大宋实亡于太宗也”」
「他就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光义,赵炅也!」
嬴政眉头微蹙,他认为以臣论君,乃是大不敬,所以废除了庙号、尊号、谥号什么的称号体系。
可据他了解,谥法一般都是单字或是二字的,怎么有人名号这般多?
“好不要脸的一个皇帝,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耿直的扶苏看不下去这种行为,直言道。
“后世的这群文官也惯是没有底线,不如我大秦的臣子,有士子之风也!”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148/442209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