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 第47章 争当皇帝

第47章 争当皇帝


朱允炆听到这话吓得嚎啕大哭,想要继续卖人设:“皇爷爷,允炆自幼长在您的身边,允炆的为人您是最了解的啊!”

“允炆曾给您说过,如果允炆登基,会用仁义和礼法去对待叔叔们!”

朱元璋依旧纹丝不动,只有手指在有节奏的扣敲着桌面。

「奉天靖难为什么是朱棣一生的坎儿#靖难之役#永乐大帝的独白」

“难道看够了圣人书就不会造反了吗?”朱高煦懒洋洋的躺在软榻上。

“呵呵呵,笑话!”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想到齐景公那当官,可人家有晏婴啊。”

“后来又想到楚王那当官,却有人说他坏话,一生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

“再说孟夫子...”

朱高煦走到椅子前倚下,咧嘴一笑,“永乐大典里包括经史子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教会了人什么道理吗?”

蓝袍的官员回答道:“包罗万象。”

朱高煦嗤笑一声,不屑道:“所以说你是腐儒啊!”

春秋时期

被点到名字的孔夫子脸上略有尴尬,他确实是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啊。

“孟夫子这是我儒家的后辈吗?”孔子说道: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如此般的道理,可怜夫子我竟然不能悟出,受教了啊!”

孔子站起身来,正如他常言的达者为师,而孟夫子的话就让他感到了其人的才华,于是他便向着天幕的方向虚空行礼。

秦朝

嬴政看得意满离了,这后世的王爷没想到居然不是一个庸才,说的这般有道理。

圣人辈出的年代,为何诸子百家的圣人不去投靠周天子呢?

你们不是要辅佐君王实现理想,治世开太平吗?

周天子可是活得好好的,也没见诸子百家有人去主动投靠。

嬴政冷哼一声,“虚伪。”

唐朝,韩愈被朱高煦的一番话说的一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  当时尚存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狐疑的看着二儿子,你小子整天在我面前装疯卖傻的,没想到还心藏宇宙之机啊。

朱高煦被老头子看得发毛。

“汉王爷,你说说,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啊?”朱棣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汉王爷:......

不敢说,真的不敢说。

我怕说了之后,今天出不了这个门了。

朱高煦心底怨念,这天幕能不能闭嘴啊,别提我的事儿了行吗,老三是个傻孩子,你提他啊,人家挨打又不记仇。

天幕上,青年于谦登时急了,他凑上前去,要听一下汉王朱高煦,这个大明盛传的粗人有什么高见。

“这个问题我六岁时,我爹问我,我便知道。”

“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如烟海,说的只有四个字。”

“争当皇帝!”

汉朝

“妙哉!妙哉!”

刘邦抚掌大笑,他越琢磨越觉得朱高煦这一番话浅显而又直白,直截了当的讲清楚了天下的大道理。

“当浮一大白啊!”

刘邦端起酒瓶又给自己满上。

永乐年间

朱高煦摸着后脑勺,冲着老爷子嘿嘿傻笑。

朱棣还他一笑,朱高煦继续跟着笑。

“笑!还笑!”

“没想到咱家的汉王爷有这种能力啊,你说说,你爹之前怎么就没发现你这本事呢?”

“你这话,可是让你爹听了都受益匪浅啊。”

“那可不,也不看看...”朱高煦得意的笑道。

太带派了老铁!

这话居然是我说的?

不管了,反正就是我说的。

朱高煦骄傲的劲全展现在了脸上,站起来的模样就像斗胜的大公鸡昂首挺胸的,随即就看到了老爷子坐在上面,敲这个二郎腿,依旧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他。

“咚!”

朱高煦滑跪,“爹,都是您教的好!”

“儿子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朱棣眉头一挑,“你最好学了该学的。”

清朝

康熙狐疑的看了一眼张廷玉,朱高煦这话他好像不记得有记载啊。

“衡臣啊!你是上书房最有文化的人了,朱高煦这话你可曾记得?”

“回主子,奴才以为这话是后人编篡的,汉庶人朱高煦根据明实录记载,此人向来勇悍无赖,且跋扈狡黠,绝不是天幕演绎的这般说话哲理。”

玄烨微微颔首,看来是汉人的子孙给这位汉庶人美化了不少。

【“我感觉朱高煦造反,可能单纯就是因为想造反而造反。谁家好人造反之后写信告知了满朝文武啊?

而且还打出靖难的旗号,甚至造反后一座城池都没打,就等着朱瞻基去招降他。

朱瞻基也是脾气真好,陪着叔叔胡闹。

八月造反,九月受降贬为庶人。

朱瞻基对待皇叔也算仁至义尽了,没有杀他。

但是朱高煦在朱瞻基来看他的时候,竟然使用扫堂腿把朱瞻基绊倒。

于是朱瞻基便命人把大缸扣在朱高煦头上。

结果汉王爷干了啥?

他举着缸到处跑,还一边挑衅:就这?就这啊?

好家伙,朱瞻基忍无可忍,直接恼了,下令用火烧死了朱高煦。”

追评:“朱高煦可能就是单纯的不服,想着他爹能靖难当皇帝,凭什么老大就一定是太子,觉得自己也能当皇帝。

但是他清楚自己没有老大治国的本事,心里就是有一股气,也看不惯比他小的朱瞻基,单纯就是心里不爽罢了!”】

永乐年间

朱棣是真的怒了,他从没有这般生气过。

就连他在靖难时候遭受的屈辱,还是世人的风言风语传入他的耳朵时,他都没有听到朱高煦居然造反的消息这般动怒。

此时一家子几口人整整齐齐的都在殿中,只是没有一个人敢抬头。

就连平时颇得圣心的好圣孙,也低垂着脑袋。天老爷啊,这事儿不怪我吧?

未来的我可是屡次放过自家二叔,造反这样的事都没杀了他,难道还不够念情?

“愚蠢!朕怎么会有你这么蠢的儿子!”朱棣随手抄起一个瓷器,对着朱高煦便是砸去。

瞬间鲜血便从朱高煦的头上流下。

“老二,你还记不记你跟我保证过什么?”

“老三,老大,咱们一家子当初发的誓,你们是不是忘了!”

朱高炽忙扣一个响头,浑身的肥肉大颤,“儿臣铭记于心,一刻都不敢忘!”

朱高燧也一脸的正然,低着头道:“等大哥当了皇帝,我们都要听大哥的,不能造反。”

“老二,你忘了?”

朱高煦浑身颤抖,他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浑人居然到了那把年纪了,还能这么浑。

朱棣走下台去,一脚踹在汉王爷身上,“我看你脑子是让狗吃了!”

他仍不觉得解气,又是一个扫堂腿过去,将金豆豆一下踹出几米远。

朱棣面赤地喘着粗气,“你是要气死你爹啊!”

洪武年间

发生在朱高煦身上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朱棣身上。

只不过朱棣更委屈,这孩子我都没见过,关我啥事啊?

“爹,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刚才还说永乐皇帝干的好,我是你的好宝宝呢,转眼间怎么又踹上了。

朱高煦!!!

你小子出生后就等着你爹的父爱吧!

徐达默默的侍立在一旁,两只衣袖搭接在一起,双手十指交拢,一副不关我事偷偷吃瓜的模样。

打,打得好!必须狠狠地打。

正所谓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不顺眼。

老丈人看外孙,越看越亲。

徐达心里忍不住赞叹:我外孙就是有本事啊!这样的话让上位想一辈子都说不出来。

就是脑子好像有点不太灵光,一会浑一会清的,居然能想到造反这么烂的  点子。

「“朱允炆,我大哥的儿子。”

“大哥死了,二哥三哥也死了,爹没让我继位,我心里虽然不爽,但也认了。”

“谁让这是我爹的选择呢?”

“但是,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

“他一上位就削藩!听信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些人的话,要对自己的亲叔叔动手!”

“我爹死后,这小王八蛋先是不准诸藩王进京见老子最后一面,又是连丧期都没过,便开始对着诸王挥起了屠刀。”」

汉朝

汉景帝刘启终于满意的笑了,脸上挂着一抹满足的笑容。

想起来了,朕都想起来了。

这才对味嘛!

削藩?没人比我更了解。

我,刘启,对削藩,起码有七种方法!!!

武帝时期

刘彻十分无语,朱允炆这拙劣的削藩手段让他感到汗颜,怀疑对方是不是没学过帝王手段。

就算你真没学,以史为鉴总会吧?

再不济,朕开创的“推恩令”,这个你总会吧?

汉武帝心里偷摸着嘀咕:咋跟我爹一个样呢。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148/4422097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